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在遇到绝境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发挥出平常发挥不出的能力。人没有退路,就会爆发出自己也想象不到的一种力量,这便是所谓的潜能。所以,孙武说:把士兵投入无路可走的绝境中,他们就会奋战而不退缩。士兵们连死都不怕了,打仗势必倾尽全力。身陷绝境的士兵,无所畏惧;既然无路可走了,也就会意志坚定;深入敌人内部,行动就更加谨慎;迫不得已,就会作殊死搏斗。
中国历史上,将孙武的这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运用得最出名的,要数秦朝末年的项羽。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历史上熟知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就在其中,起义军之间彼此有时候会互相照应。一次,秦兵攻打由赵王率领的起义军,拥戴楚怀王的项羽受命带兵去救援赵王,同往的还有上将军宋义。宋义官职比项羽大,他命令士兵驻扎在远离赵王军队的一角,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每天饮酒作乐,对出兵援赵的事只字不提。项羽忍不住提议要尽早出兵,反而被宋义羞辱了一番。脾气火暴的项羽挥刀斩下宋义的首级,自己带着援兵向赵王军队进发了。
担任了援赵大军主帅的项羽,马上改变战术,他下令士兵各自带足三天的口粮,并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灶。将士们都愣了,没有了锅碗以后怎么做饭?项羽说:“现在没有锅了,我们可以轻装上阵,行军速度就更快了,至于吃饭的问题,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河以后,离战场越来越近了。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看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了。
项羽带领的楚军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无不以一当十,个个如下山猛虎,奋勇拼杀。在震耳的厮杀声中,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秦军难以招架。几个回合之后,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而秦国的各诸侯们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便纷纷倒戈投靠了。项羽的势力在巨鹿这一场恶战之后,便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了。
项羽的这招“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身陷绝境时士兵们自救的愿望,以及实现这种愿望的爆发力。很多时候,人们需要的就是这种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智慧,习惯于现实生活的人们,想要如项羽及其士兵般勇猛且有所成,或许需要的就是切断后路,放手一搏。
有一个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样子怪怪的鸟。那只怪鸟和出生刚满月的小鸡一样大小,也许因为它实在太小了,还不会飞,老人就把这只怪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耍。老人的孙子很调皮,他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充当母鸡的孩子,让母鸡养育。母鸡没有发现这个异类,全权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
怪鸟一天天长大了,后来人们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鸡。为了保护鸡,人们一致要求:要么杀了那只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因为和鹰相处的时间长了,有了感情,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杀它,他们决定将鹰放生,让它回归大自然。然而他们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法让鹰重返大自然。他们把鹰带到很远的地方放生,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又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它进家门,他们甚至将它打得遍体鳞伤……许多办法都试过了,均不奏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原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舍不得那个温暖舒适的窝。
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地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它终于展开双翅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轻轻拍了拍翅膀,飞向蔚蓝的天空。它越飞越自由舒展,越飞动作越漂亮。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地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像那只鹰一样,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安稳的生活恋恋不舍。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养尊处优,安逸舒适,却永难突破自己,一旦危机来临,我们便会因力量不足,而陷入困境。有些时候,切断一切的退路,可能收获的就是破釜沉舟后的成功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