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降临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沉沉壮实、宽广无边的重峦叠嶂延向天边。忽隐忽现的巨人般雄扩的大山身影,好似上苍张开慈祥的双臂,轻轻拥抱着千百年与世无爭地繁?生息在大山角下的人们。
风,轻轻地吹。吹得山边竹叶轻盈飘舞,吹得小桥流水涓涓潺流。
“知青”们个个满面春风,英子的米酒喚醒他们久违的记忆,仿佛一切就在昨天,一切又都回到眼前。面对似近又远的大山,遥望山那边忽暗忽明灯火阑珊处。勾起他们对四十五年前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五曰,五十余位“知青”从近八百公里外的城省,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近三平方公里的山坳深处,分别安置在十二个自然深山村落中插队落户。其中有五位被抽签分配在距县城九十七公里,距村部六公里的髙山沟壑之中。那里是个自然村落,当时称为生产小队。那里没有公路,只有弯弯屈屈细又长的石阶路,正所谓路獈林深苔滑。一共九户人家。
过去,这里的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业,靠深山资源为生。由于地处高寒阴湿地区,加上是狭窄错落梯田作业,全部靠原始人工方式种田,与千年之前无异。梯田面积最大的不过亩,小的似饭桌大小的垄田,耕种十分困难。时常有耕中跌落山谷情形发生。小清常常问我:今天有否耕牛跌断腿?因为我毎年出工350天左右。我问他心怎么这么狠?他说牛跌了杀了分大家吃了有力气干活。还可以再养。说得好象也对。从心里,我也想吃牛肉。
农田基本耕作程序是:毎年入春前砍田傍。就是将田靠山一侧用砍或锄头将杂草清除。接着翻田、砍田埂、扒田、蓄水、梨田、播种、插秧、施肥、除草、反复施肥、除草。稻子成熟后,赶野猪、驱鸟、收割、晒谷入仓。除此之外,每年乡里下一定指标砍毛竹、还有少量的茶山。每年春釆茶叶。当年茶叶以自产自销为主。茶山一般分布在髙山之颠。
釆茶时节,队长集中大伙身背茶篓腰别砍刀,头戴斗苙到深山釆茶。茶釆回来后,先摊凉,后背到水磨房用人工推木磨或用手、用双脚踩挪后堆成堆自然发酵后,晴天用晒,雨天用木炭烤干即成红茶,绿茶就是不用发酵,烤干?绿茶。根据“知青”切身实践。书上所说的什么碧罗春之类,什么少女用嘴唇将茶叶一口一口衔下怎么怎么的,全属欺人之谈。因为茶山时常有青竹蛇。靑竹蛇的绿色皮肤和春茶叶一模一样,茶山到处是昆虫、蜘蛛、鸟类。每次釆茶叶回到家中手要痒几天半月。没等姑娘舌头伸出来搞不定靑蛇就跑姑娘嘴里,或者把姑娘舌头咬断。成为哑巴釆茶美女。
当年当地所有生活资料,几乎自给自足。方圆十公里只有一个叫大队小卖部。小卖部是国营的。相当于现在的食杂店。只卖些油盐酱醋、盐海带、陈年咸带鱼,那是比盐巴还要咸。还有简单的布匹、外壳生锈的罐头、还有简单的文具、生活用品等等。小卖部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邮箱,供来往信件投递用。来信集中一个壁袋里。糖是定量供应的。比较稀罕。
“知青”来到农村第一年,国家每月发八元钱。这相当于买一百斤谷子的钱。“知青”其他收入,来自出工赚工分。每个生产队效益不同,所以分值不同,差距较大,一个工分年终可兑五分到一角不等,有时多些。年前兑现。当地村民全劳力毎天可得十到十二工分。“知青”一般第一年六到八工分。后来多些,有的与当地农民相近。住房条件分两种。一种是当地没人住的房子,修整一下,或与农民合住、另一种是后来当地政府建知青点供“知青”住。有的住仓库。有的农民房子较大,会腾出较大的房子,但他们要放些农具。当年当地农民有习俗,上了三十岁要造一部棺材,叫“寿木”,就可能堆存在你住的附近。胆子小的“知青”可能魂飞。但有的“知青”胆子大,午睡有时睡在上面也无所谓。不过,那是没装过死人的。
刚去插队的“知青”有哭有笑,因为都是十六、七、八岁或二十开外,有的小队有女“知青”,大家有新鲜感,好象探险、好奇。可是久而久之,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首先是当地卫生条件差,蚊子比蜘蛛还大,山蚊非常凶,咬得你象在练法人功,走火入魔的样子。一到早晚蛟子象B52轰炸机远处飞来。嗡嗡叫。有的不叫咬得你自己哇哇叫。咬后长包、溃疡、破皮,尤其女“知靑”皮肤鲜嫩。蚊子爱吃。被蚊虫咬后大约三五天结痂,尔后慢慢消退。问题是此痂退了生彼痂,一痂复一痂。最致命的是这些蚊虫带有疟原虫,人被叮后可能传染上疟疾,当地称“打摆子”,省城话叫“怕不干”。还有一种小黑虫很利害。咬得你直用手指甲一直抓。其次是没灯。数千年以来,当地人照明用的是烧火把,就是篾片。篾片的制作不同一般,当地篾片有一定的抗风功能。不加添加剂,不仅不含添加剂,还耐烧。一片不足0。5厘米厚、4厘米左右宽的篾片可在正常三级以下风力中烧十五分钟。制作篾火把,是个技术手工活。首先选三年陈年毛竹。如何识别新旧毛竹有学问。我们读过一首中国近代大诗人、前已故毛主席写于一九六一年《答友人》七律有这么几句: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CW。
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朶百重衣
.
其中:斑竹一支千滴泪:出自古代一个故事:说是尧帝有两女: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此两女有倾国倾城之美貌,(当然,英子与之比较还是有层次上的差别)。话说两女同嫁舜帝。舜帝南游死于苍梧,即葬其地。(这一点也说明舜是好皇帝:廉洁!),得知噩耗,两女痛不欲生,一路含泪兼程寻到湘江,痛苦不止,泪滴竹上成斑点。这里可以肯定是一直哭,而且是嚎啕大哭,才会滴泪。结果,毛竹形式一斑一点。
这斑竹是否是古代人说的斑竹?无从攷察。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竹子根据不同地域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繁多。就闽北就有:毛竹、苦竹、方竹、刺竹、扩叶竹、长枝竹、紫竹、麻竹等。我国有不同竹类五百余种。用陈年斑点的毛竹制篾火把,主要解决耐烧问题。把毛竹砍下后,锯成一人髙左右长。太长不好携带,太短易烧完。去皮、去楠只取心。楠和皮不易燃又易灭。然后破片成一片一片,后扎捆投到溪水中浸泡二十天至一个月,取出晒干。再浸泡晒干,反复三次。这是去脂。或叫脱指。一定要溪水,放溪水中冲刷。丢泥塘里不行,因为泥沾上火不易点着。晒刚后,篾火把就宣告制成。当年黄坑大多地方,尤其是长见,坳头都是以点篾片照明。家里照明也是用篾片插在用一个铁片夾子固定在柱子上。一根篾片无风状态下可点十分钟左右再续第二根。象烟鬼抽完第一根马上再续第二根一样。在野外无风时,篾片朝上,有风时朝下。这样不会熄灭。这种篾片还有其他附带功能:比如:计算时间。当地人计时间都说几个篾片功夫。比如:你问:里东山到外东山要走多长时间?村民会这样答:三个篾片功夫。就是告诉你半小时左右。那时候,鲜有煤油灯。因为那是要花钱买。竹子不要钱。但也不许卖。篾火把走长夜路,可以当扁担挑些轻的东西。冬天夜出,边照明边烤火取暖、尤其是夜间碰到老蛇赴火,那篾片就是打老蛇防身利器。蛇趋光,尤其在夏天九月份。当地人有个俗语说:七呆、八挂、九路横。意思是九月时,蛇都会横在路上。这是当地人髙度的科学总结。
蛇是冬眠动物。冬天躲在洞里。七、八月天气热,它上树乘凉。九月地上凉快,尤其是山路通风。爬到路上纳凉。有一次,小清与金和子一道下山,一条足有近两米长的银环蛇从路边朝他们们赴去。小清赶忙将火移开,因为它主要是趋光,接着金和子眼疾手快立即将竹篾朝蛇七寸猛击过去,将蛇置于死地。随后拎回村炖了。称了一下,四斤二两。金和子多分二两,因为他先打第一下。小清同意。但小清告诉良金,蛇是小清提的火引出来的。下次要多分点,良金说以后这类事平分。
这种蛇具神经巨毒。咬后华佗再世也无能为力。被咬人半小时后象打了麻醉药一样。滴泪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