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前,这里人迹罕至,是个远近闻名的深山沟。如今,这里已被开发成三A旅游区,但与大多数当今旅游点那种“只见人头不见景”人挤人的拥挤情景相比,长见村还可以说是真正的山清水秀的幽静山村。突然间,几部小车载着一群特殊又是久违的人的到来,令村里老少欢天喜地。
他们在村支书带领下,把“知青”团团相围,一个个老村民在人群中找到他们过去最熟悉的人,紧紧相拥,脸上露出那种只有闽北山里人独有的真诚、纯朴的憨笑。他们紧紧握着对方当年稚嫩如今苍老渐粗的手。摇啊摇,使劲摇。比******与马英久历史性握手握得更久,更紧。最长的握了八分零九秒!他们紧紧相抱,抱得如此之紧,紧得难以呼吸。近得可以闻到对方微微口臭与烟味。彼此之间此时对这种味丝毫没有排斥,因为那是四十多年久违的味。抱得尤其紧的是里东山的阿靑和小勤英子。那就当年的小芳。
当年英子只有十六岁。农村的女孩早熟。那年小青十八。那时候看到小靑毎天拉二胡,拉得如泣如诉,英子感动得直流泪。她常常把家里的鸡蛋愉拿一个给小青,小靑有了鸡蛋就拉“杜十娘”,坐在大门口木栏上拉,琴声凄凄惨惨戚戚,拉得英子晚上最难将息。回到家就想不知家中老毌鸡眀天是否下蛋?连夜俏俏舀一勺谷子给母鸡增加营养。小英认为小青什么都懂,问小靑怎么样鸡能多生蛋?小靑似懂非懂,但绝对不能说不懂。就告诉小英,让小英给鸡增加营养:谷子!队长家有谷子。不幸的事,鸡每天吃大量谷子太肥了!卵巢被脂肪封锁了。母鸡不生蛋了。母鸡越来越胖,就是?生蛋!
小英奶奶善理家。看到毌鸡不生蛋,老人知道,外东山桂花就是太胖不会生。小英奶奶觉得队里规定秋季田里稻谷熟了,不能放养鸡鸭,毎天还要吃谷子。干脆,那天队长六十大寿,把鸡宰了拉倒。第二天一大早,奶奶操起剪子,往母鸡脖子一搓,母鸡只“咯、咯”两声,一命呜呼。破开肚子,全是脂肪和油,足足碗!奶奶纳闷:怎么这么胖!比桂花还胖!怎么生蛋?奶奶问英子:为什么这只母鸡这么胖?英子答:会抢食。
没蛋,小青也纳闷,拉二胡比较失落,二胡声音变得更深沉!但似乎效果更好,更凄凉。英子听了心更酸,决定:再养小鸡生蛋!多养几头。
小英与本地女孩不同,个子很髙。十六岁就长到一米六有余,身材窈窕。她是“知青”茶余饭后的谈资。她们是生产队最有威望的长者-----生产队长的孙女。英子与他爸、她爷都不相象。“知青”们对此分头开始破案。最后大家从隔壁队“阔嘴婶”探知:英子是JX上饶人。是隔壁队彩芝大女儿,给队长孙子当童养媳,英子两岁时是老队长用箩筐从山下太子岭挑上里东山的。“阔嘴婶”亲口说,当时,队长是用一担谷子換的,而且,那天英子放在箩筐还是英子妈叫她抱着放进筐里,英子哭喊着不从,还把她布袋****死命咬了一大口。她煞有介事对小淸说要是不相信,可以给大家看她被咬的布袋****,始终有个疤。她边说边解开她的布衣扣,小清当时吓得直摆手,她解开第一个扣子,硕白****都己露一半了,还有一半块疤痕。小清边斜眼看边摆手边跑开。那时大家都年靑,那次她对小清说这个秘密时,再三叮嘱不能告诉第二个人。她最相信小淸,因为每个月小清会帮她代笔写信给JX的一个篾匠。篾匠每年都来村里编筐子,都住在她家,和“阔嘴婶”是相好。“阔嘴婶”十年前丧夫,先夫是老实人。十年前抓石麟时,被五步蛇蛟伤不治身亡。好生凄凉。小清很同情“阔嘴婶”,人很好,就话多。同学在她家塔伙,她偶尔会分个把鸡蛋给“知青”吃,因为小清帮她写情书,每次她煮两个蛋,外加冰糖,这是小清定期的营养。
“知青”从遗传学角度证实这一结论-----英子是彩芝女儿。理由和依据都很充分。理由是:大家常去太子岭小队,太子岭“知青”房东大家都熟,知青”在房东家搭火。房东彩芝大家也熟。彩?当年三十二岁。个子约一米七五。彩?长得颇有几分资色。上帝有时不公平,彩芝老公个子矮小,大约不到一米五。这种结合是自然环境造成的,因为JX上饶当年更穷。当地农民没什么文化,也喜欢开粗俗的玩笑,队里瘸半仙最喜欢开英子妈玩笑。瘸半仙原名温才:温才是队长的长子,温才跑出娘胎那阵不瘸,他爹看他一生下眼晴就会象村东头水车一样不停的转圈,看上去就是一个机灵鬼。这小子从小的确鬼精贼灵,在不到一岁时,他爹在床上分远近放三样东西:一个洋布娃娃、一个麦牙糖、一把弹弓让他选。他蹭了半天把距离他最远的女布娃娃紧紧拽住,怎么也不放开。从此以后他睡觉时一定要攥着布娃娃睡觉,离开那玩艺儿就哭。他爹认定这小家伙长大后一定是个风流柸。瘸半仙聪明过人,不到一岁就会模仿各种鸟叫,猪、猫、狗叫声更不在话下,连学公鸡叫也学得维妙维肖。在农村,早起靠鸡叫。温才两岁多一点他半夜不睡叫,学鸡叫。他爹好几次凌晨三点多起床喊大家出工,他爹是队长,大伙怕他。有威。出工后半天天不亮。这种情形,只有大伙春季釆茶时才半夜起床,因为爬上观音岩需三个时辰。又过两天,大家觉得不对。最后还是村里叫沈天算的人把他家闹钟拿到县城修复后对了广播才发现时间不对。这事气得温才爹差点把温才丢到茅坑里。温才是在一岁半时得病变成瘸子的。那年春播,全村人都去扦秧。家里只有温才和大黄狗两个动物。那天下雨,大黄狗把温才布娃娃刁到晒谷坪当中戏耍。突然雷雨大作。温才爬出门栏到雨中去抢布娃娃。等温才娘回来已是天黑了。温才连夜高烧不退,喊来村医打了一星期针,烧退了,可是不会走路了,最后落下瘸腿,山里人经常出这种事。温才的确聪明。他爹认定:这小子虽然好色,但可能是读书攷举人、秀才的料。所以吩咐婆娘,毎天将他吃的蛋分半个给温才。自从温才瘸腿后,半个蛋也没得吃了。
瘸半仙善逗笑,他逗笑他自己不笑,且他的脸长得旁人看上去就想笑,属于小沈那种阳类型,他更不造作。他经常拿彩芝老公开刷。有一次大家一起除草,沈半仙就问彩芝老公:你这么小,老婆这么大,怎么造子?接着自言自语到:噢,边造子边喂奶!笑得大家直捧腹。
岁月如梭,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小英己五十好几,已经当奶奶了。但仍然用农村的标准:风韵犹存。大家回忆这些往事,也不觉尴尬。小英虽已过知天命的年龄,更加怀旧。她又是老队长长孙女(后来没嫁队长孙子,因为孙子比英子小好几岁)。英子宣布,晚上在英子家吃饭。
“知青”们这次返乡,最主要的目的是看看当年插队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当然,对小青来说,是看看英子生活的怎么样?所以,听说在英子家吃饭,大家乐此不比。大家只想再住住农家,再吃吃农家饭。
晚餐是按当年年夜饭的形式与标准来准备的。米酒、麻子粿、当地香菇、当地土鸡、土鸭、土猪肉、冬笋、凉粉。最颠峰代表作是:麻子粿和酒酿。说到那麻子粿,那是佳肴甲天下!单说用于制作麻子粿的大禾米,可称是天下无双,“知青”当年插队种植过。能出这种禾稻的地点必须是髙山,必须是单季,必须是良种。种的时间很长。立春就播种,必须在立春后三到五天内!季节非常重要。稻苗返靑后七天,开始下牛粪和草木灰,用手抓肥直接插入秧底部(这事我们“知青”干过)三次除草、三次施肥。入秋初见到饱穂时,把水稻田水放干。待快下孀时割稻。谷子要选大太阳天晒三天,然后存入谷仓。
制作麻子粿要用当年的新大禾谷,经过人工推碾去壳,分离后,倒入“水对”中去糠后成米。“水对”是一种古老的装置用木头制成。利用山上溪流落差,水冲入木头另一端人工木头槽中,水满后一端翘起,水倒出后木头回落到一个石头舂中,任其来回敲击粗米一天一夜,油光发亮的大禾米就出来了。麻子粿用这种米头天浸泡,第二天吃前用蒸笼干蒸,熟后倒入石舂,用大木锤反复锤打,一人在舂中翻转。打一下翻一下。打到成泥状为止。取出捏成一团一团,和上米扮、麻子粉、豆粉、白糖。香喷喷、甜蜜蜜、松脆可口的麻子粿就制作完成了。插队落户的“知靑”和当地的孩子,看到麻子粿垂涎三尺。当年,只有逢年过节、遇婚丧喜事再有这种口福!
今天,故人具稞黍,邀我至田家。我们“知青”在长见,在阔别四十五年后,再一次过上一个乡村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