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的年轻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就是因为在他们从小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能够给予他们接触钱、自主支配钱的机会和经验。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甚至放纵,其中包括孩子的一切花费,全由父亲或母亲代为处理,或是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有一点使用上的引导。如此一来,孩子对于钱的多少根本没有概念,进入社会初期还是如此;或者因为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挣钱的辛苦无法理解,进而可能因此影响自己的择业观和人生观。
有消息称,英国包括抵押、个人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在内的个人债务总额每4分钟就增加100万英镑(约合1300万人民币),每7分钟就有一个英国人因债务缠身,无法解脱而破产,已经有200万多人负债严重,处于终生还债状态。英国媒体在检讨此事时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非常重要。”
美国父母更是知晓这一道理,他们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日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比较理性,他们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很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所以,我们的家长朋友也不要羞于和孩子谈“钱”。孩子走上社会以后,独立成家以后,必然要和“钱”打交道。
尽管孩子们的学校教育和课本中没有“理财”这一课,但是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有责任尽早为孩子补上这一课。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学习国外的财商教材中,常有这样的案例:国外几岁大的小孩就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小熊摆在家门口,放一块“Sale”(出售)的牌子,也许他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他明白别人要想拿走小熊就要给他付钱,而自己得以获得一点收入供零用。估计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大部分孩子眼中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国人对于二手物品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而且把东西放在家门口代售也不太现实。
因此,儿童的理财教育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或照搬某个案例的经验。最好能够针对家庭的成员结构和经济状况、社区和居住环境的状况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指导,在别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转为己用。
在孩子的理财教育中,因材施教也很重要,其中最主要是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来进行安排,否则超过了孩子某一年龄段应有的接受度,极可能扭曲为“拔苗助长”,得不偿失。例如,让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自己出去“打工”赚钱,显然缺乏一定的安全性,也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如先教他学会辨认钱的大小。又比如,前面讲到的美国儿童卖二手玩具的案例,我们的家长就可以在孩子进入高中或大学后,有意识地告诉孩子,通过网络“易物”或在网络跳蚤市场中拍卖自己闲置的二手物品,也能获得一定的收入。
英国教育部门现在就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理财教育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的投资。
别让孩子“金钱至上”
虽然我们说要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但家长们千万要记住,对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但绝不是让孩子沦为金钱的奴隶,千万不能让孩子形成“金钱至上”的意识。
这可能也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中无意间可能犯下的错误,为此,一定要有意识把握好“度”的问题。比如,逢年过节,家里的老人总要给孩子们一些红包,数额较大的主要是过年分到的“压岁钱”。家长们当然可以教育孩子,把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包括平时的零花钱存在小朋友自己名下的账户里,让孩子懂得钱放在家里不会“长大”,但存到银行可以变多一些,也就是取得利息收入,让钱自己去生钱。
可是,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存款账户的数字越变越大,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为此着了迷(有些小朋友可能总会催着妈妈看存折数字有没有变化),那就应该稍微调整一下孩子的心态。比如,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病时,告诉孩子也要尽一份孝心,问问孩子是否能够把自己存折里的钱取出一小部分,买点水果给亲爱的老人?如此,一方面是培养孩子对于亲人的感情,一方面也是教育孩子钱能用来买东西,钱能帮助生病的老人,不仅不会让孩子偏执地关注自己资产的增长,还能增加孩子的情商和财商。
又比如,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谈“股”论“金”,甚至有些幼儿园和小学里的孩子都会说“600xxx”之类的股票代码,知道父母在投资哪个股票,还懵懂地互相“交流经验”。但我们认为,股票是一种复杂的投资工具,至少要初中以上的孩子才能初步理解,作为家长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为股票上的得失而争吵。
今年高考期间,上海就出现了一对母子的对话。高考前一天,也就是6月5日,正在看书复习的儿子听到母亲的手机又响了,是妈妈炒股的朋友来的电话,告诉他母亲一开盘又是全面跌停,心急如焚的母亲让儿子赶快放下课本,帮他开电脑看看行情。儿子有些火了:“到底是我重要,还是股票重要?你还让不让我安心看书了?”
因此,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很重要,让孩子懂得“钱”的不可缺性,钱能“美化”生活,但别让孩子以为生活里最重要的就是钱,别让孩子以为炒股票比学习、工作都更重要!因为金钱只是一种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人们生活的最终目标。
理财小贴士:训练孩子自己储蓄
为孩子在银行开设一个账户,和孩子协商,如果是学费、教材费用或是全家一起的花费,就由父母出钱,如果是自己想买的玩具、朋友的生日礼物等较大的支出,必须从自己的账户提款,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财富开始关注。当然我们不会希望将孩子变成一部存钱机器。知道何时将钱放进存钱罐是重要的,不过知道何时将钱取出来同样重要。
对孩子乱花钱要“对症下药”
“勤俭节约”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的孩子身上,好像很难找到这种美德的影子,孩子乱花钱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疼事。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乱花钱的毛病呢?在这里,请一些高明的父母们教咱们几招。
【个案一】父子“合资”买电脑
我儿子今年7岁,是个在蜜罐中泡大的孩子。我不是很娇惯孩子,可由于我们夫妻工作忙,他基本跟着我父母长大。直到5岁才跟我们一起住,是个典型的“小皇帝”。
在我父母那里儿子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十分任性。有时,看到他要这要那乱花钱,我想管,可母亲总拿眼睛狠狠地瞪我。一次,我忍无可忍,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大哭起来,躺在地上不起来。我又要打,老父亲怒气冲冲地从屋里出来:“你个浑小子,没本事就会打孩子,孩子这么小,亏你下得了手。”一边骂我一边哄他的宝贝孙子。我怕父亲生气只好罢手。
从此以后,儿子更肆无忌惮了,今天要模型小飞机,明天要大头娃娃,一个月下来少说也得300块。我是干教育的,我知道再不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天,儿子竟缠着我父亲给他买电脑,说跟他玩的小明家就有,小明还会用电脑画画呢!我刚要发火,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我马上喜笑颜开。
晚上,我来到儿子房间。“晨晨,你不是要买电脑吗,爸爸支持你。”“真的?”儿子瞪着一双怀疑的眼睛问我。我郑重地点了一下头。儿子高兴地叫起来。“不过。爸爸有个建议,我们要合资买电脑,就是你出一半钱,我出一半钱。”儿子的眼光立马黯淡下去,“可我没钱。”“可以攒呀,你少吃零食,少买玩具再加上你的压岁钱,不就解决了吗?”儿子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儿子照常这样那样的向我们要钱。今年春节,儿子收到1000多元压岁钱。妻子想把钱要过来,我制止了妻子。
有一天,儿子把我拉到她的房间,高兴地对我说:“爸爸,你看这些钱够了吗?”我面前是一小堆钱,有百元大钞,拾元纸币,更多的是毛票和钢镚儿。我数了数,一共是1135.6元。我遗憾地告诉儿子还差得远,儿子噘着小嘴不高兴了。“不过,爸爸可以先帮你垫上一部分钱,给你买一台电脑,以后你再攒钱还爸爸,好吗?”“拉钩!”儿子乐坏了。当然。儿子得给我一张借条,我们父子公事公办。
买了电脑以后,儿子知道爱惜钱了。我不禁为自己的“阴谋”窃喜。
点评:在儿子已养成坏习惯的前提下,不能硬碰硬,文中的父亲采取迂回的战术,跟儿子“合资”买电脑,让孩子学会攒钱。
【个案二】教孩子省钱不如教孩子“花钱”
我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每个月的零花钱经常超过300元,这对都是工薪阶层的我们夫妇而言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让孩子懂得节俭,我们费了不少口舌,但每次孩子一伸手,却总是不忍拒绝。
这不,又来了!
“妈妈,我同桌王阳的铅笔盒又大又漂亮,我想买一个!”
“我们学校门口有卖冰淇淋的,给我两块钱,我要买着吃。”
“给我五块钱,我要买李明那样的卡通圆珠笔。”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我跟丈夫决定向“高人”请教。没事我们就去书店阅读有关教育孩子的文章。一次我看到这样一段话:“节俭是美德。这其实就是一种理财教育,因为节俭就是一种理财观。但同时,许多家长又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到钱字,生怕过早让孩子接触钱而形成对金钱的错误认识。而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3岁就已经开始;在英国,政府决定在小学就开始设置理财教育课,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开设不同的理财教育内容,让孩子从小就正确地对待金钱和使用金钱,并学会初步的理财知识和技能。专家建议。不妨大大方方地教育孩子:学会花钱。一味要求节省的理财教育已经明显落后。”
我跟丈夫眼前一亮,我们何不也让孩子“学会花钱”呢?
于是我们跟儿子达成协议:每月给他零用钱100元,买学习用品和零食。剩下的可以攒起来,买他喜欢的东西。不过,花的钱要用本子一一记好,更不能透支。儿子非常高兴,他从没一下子从我这里拿过那么多钱。他举着小手,扭着屁股连呼:“爸妈万岁!”
可好景不长,两周以后,儿子闷闷不乐起来。我试探着问:“怎么了。儿子?”“妈妈,我没钱了!”他怯怯地说。“那么多钱,都没了?”我故意很惊讶地说。“给妈妈看看你是怎么花的。”儿子拿出他的“理财本”,递到我手里就低下了头。
“QQ糖3元,烤肠3元,电动小飞机8元……呵,我们的牛牛会花钱了,账记得还挺清楚呢!”儿子的脸更红了。“不过,买的好像都是吃的玩的,老师可没说我们牛牛是小馋猫而说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钱没了,没办法,咱们可是有协议的,不过,买学习用品的钱妈妈会破格给你的,下不为例。”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又一个月过去了,儿子主动交出了本子,自豪地说:“妈妈请检查。”练习本1元,自动铅笔1元5角……总计:28.5元,剩余:71.5元。
“妈妈,我想把剩余的钱存起来,因为我想买一个文曲星,用来学英语。”“好呀,妈妈为你高兴,我们的牛牛成了理财家了。”儿子开心地笑了。
我们的孩子,再也不乱花钱了,现在已经攒了400多元,说是要自己攒钱上大学。
点评:夫妇二人善于学习,通过让孩子记账,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教孩子“会花钱”。
【个案三】治治女儿乱花钱
当6岁的女儿要我给她买一套价格昂贵的玩具时,我告诉她:“太贵了。”女儿可不管,硬赖在那里不想走。我非常生气,我知道女儿这个任性、乱花钱的毛病该治治了。于是我告诉她,如果她现在听话跟我回家的话,改天我们再过来买它。
女儿很不情愿地跟我回了家。我对她说:“你今年6岁了,是个小大人了,不能再任性了。如果你真想得到那套玩具,那你得多干些家务活才行。你生日快到了,我们也会给你更多的零用钱,你自己攒钱很快就可以拥有它。”
于是女儿让我给她买了一个储钱罐,开始攒钱。
女儿学会了扫地、擦桌子、洗碗、擦皮鞋,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我们会付给她相应的工钱。每次女儿都把我们给她的钱全部放进储钱罐,然后美滋滋地数上一番。而后,女儿干得更卖力了。
当然,女儿的卖力劳动最终换来了那套她心仪已久的玩具。
自己攒钱买玩具,让女儿懂得了金钱来之不易,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付出劳动。自然女儿乱花钱的毛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点评:聪明的母亲善于抓住孩子想买玩具的急切心情,让女儿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钱,从而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让女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也多了起来。孩子乱花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疼事。以上三个案例中的家长。都针对孩子乱花钱的现象找出了原因,对症下药,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理财小贴士:把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
美国著名作家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为了鼓励孩子存钱,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
工薪家庭子女留学选择那些国家较合适
在现在的留学大军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外语和综合实力取得国外奖学金留学的,大部分都是靠家长的钱财物力支撑起来的。针对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子女选择自费出国留学的现状,笔者对比了一些热门留学国家的相关情况,供您参考。
1.英美名校的海外分校
目前,不少英、美、澳大利亚的名校在世界各地都开展分校从事教育,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外联合办学,国外名校在各发展中国家开分校将是未来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例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在马来西亚开有分校。据悉,该分校是马来西亚成立最早的一所分校,实际上也是全世界第一所,教师都是由英国诺丁汉大学直接派遣。分校学生除了学费低廉外,在读第二学年的课程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到诺丁汉大学本部读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学习,学生只需要支付在马来西亚分校学习同等的学费。另外,澳大利亚著名的莫那什大学在马来西亚也有分校,开设有工商、计算机、工程、传播等多种学科的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