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0700000027

第27章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1)

在家庭教育中,沟通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失效,家庭教育也就出现了问题。亲子关系之间沟通不畅,家长不能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教育信息,孩子无法理解和接受家长的观点和做法。这样无论家长出于多么良好的动机,帮孩子制定了多么好的目标,最后还是无法达成愿望。所以,懂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是所有父母都应必须学会的沟通之法。

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

在说亲子沟通之前,我们先来问家长们以下几个问题:

1.孩子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2.谁是你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3.孩子在学校里的绰号是什么?

4.孩子最喜欢的音乐是哪首?

5.孩子最喜欢的读物是哪一本?

6.孩子长大想干什么?

7.孩子最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

8.家庭之外谁对孩子最有影响?

9.孩子在学校是否受欢迎?

10.什么是孩子最宝贵的占有物?

如果以上问题中,作为家长的你能回答对八个或八个以上,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与孩子间的沟通不错。你若是看到这些问题,两眼一抹黑的家长,那么你就该开始反思了。

曾经湖南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但这个仅仅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却在一个黎明从高楼跳下。

她曾多次说过想自杀,但家长和学校都没有在意过这个危险的信号。也许是她自述死亡的次数太多了。临自杀的前半夜里,她从自己的房间里跑出来,敲父母居室的门,说头疼、肚子疼,然后再一次睡到了母亲的床上。这是许久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了。母亲以为她学习累了,劝她休息一天。这时候她流露出想死的念头。她说:“我不是为我自己死,我是为全班的50名同学,我的死可以促使全班同学考试成绩好。”

母亲听过很多次类似这样的话,也没太当回事,早早动身去上班了。不过在临走的时候,还是叮嘱了做父亲的有时间去学校问问女儿的情况。

但是女儿没有再给他们时间。

我想,如果她的母亲能在她第一次流露出想自杀的念头时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她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那么这一悲剧将可避免。可见,父母能否和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亲子沟通能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能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融洽、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通过良好的沟通,父母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了保障,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快乐、健全的人格。亲子沟通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获得上进的力量源泉,从而促进学业的进步。可以说,沟通是做父母的应学会的一门艺术。

当然了,沟通也应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不仅不会达到沟通的目的,还会使事情变得更为糟糕。比如: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穿衣问题,却因为沟通方法不对,最终演变成了争吵。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跟孩子沟通,还要会沟通,如此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在这里我为父母和孩子沟通支几招:

1.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先说一声,取得孩子的谅解。

2.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地听完,充分了解他的看法。要以变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

3.用尊重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也尊重你,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5.家里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孩子犯了错,你会怎么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犯错是难免的,更别说是孩子了。“自古雄才多磨难”,一个人要有超乎常人的成就,必然以超乎常人的磨难为前提。不犯错的孩子长不大,不经历磨难的人不会成功。人在成长中一定会犯错或走弯路,处理得当就成了成功的条件。不怕孩子犯错,怕的是家长处理不当,加深问题和错误,反而引起更多的问题,这就是教育的失败。真正的教育敢于正视问题。家长处理好了就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处理不好就是孩子走向毁灭的开始。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所以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的批评一般会有以下问题: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有了过失时,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念念有词,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等到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可是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敷衍的话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入目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不是能背下来,就是根本就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而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思维跳跃,联想丰富。如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联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发笑的是,往往有这样的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

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和认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

这样一来,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很多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呢?就是因为家长们在过早地干涉,过多的介入、频繁的干预、琐碎的品评、莫名的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总之,在教育孩子上,处处留心皆学问。那么,对于如何批评孩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正面引导

有些家长批评起孩子,张口闭口总是用否定性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不争气”……有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如此责骂不休,真不知究竟要把孩子往正道上引,还要往邪路上推。批评孩子,应该简明扼要抓住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等,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孩子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让孩子认识错误,并且激发他好的行为。

2.尊重人格

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一点,如此才能严肃认真又心平气顺地对待孩子。批评可以严肃,甚至严厉,但这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便失效。

3.避免当众批评

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4.看准时机

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你等着,晚上爸爸回来见!”这种策略是一种失误。您想,本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评,这中间孩子还要干好多事,那错事也许淡忘了。当然,所谓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

5.要坚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

批评孩子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我们有些家长一遇到孩子出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倾盆大雨,把昔日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一股脑抖出来,搞“扩大化”,数落得孩子一无是处,这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难以增强改正缺点的信心。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未必与昨天前天的事有关联,即使有关联也不应“算总账”。我们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外延。这种批评看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化,三言两语就可作罢,但它符合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心理特征,往往能使他们消除对待批评的抵制意识,这样才有利于轻装前进。

6.相互配合

孩子有了过错,爸爸批,妈妈护,岂不效果相互抵消,何谈教育?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

坐下来,听听孩子说什么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灭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听到小孩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可就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盈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答案远非如此简单。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生活中的很多父母都跟那些大笑的观众一样,总是不愿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就按自己心里所想来“误解”孩子的意思。于是导致亲子沟通不畅,以致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一个小男孩,曾经几次离家出走,他讲述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爸爸每天忙于工作,我和妈妈现在也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无论我说什么,都无法得到她的理解,她总能找出任何理由来反驳我。有一次,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习……’还没等我说完,妈妈就说:‘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希望你有个好前途,你竟然不想学习……’原本想和妈妈说说心里话,谁知她根本就不了解我的真实想法。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向妈妈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了。”

“好为人师”是许多父母都会犯的通病,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为了孩子好,自己说什么,孩子就应该听什么。其实,现在的许多孩子都有了一定的主见,已经不愿意再当被训导的角色,他们思想活跃,希望有个细诉衷肠的对象。如果父母一味地按照“父母说,孩子听”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从来没有留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时间。就会使孩子在父母面前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因此,父母们应该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充当一个好的倾听者,多给孩子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倾听,是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倾听”可以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够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就会促使他说出心中所想,同时也有助于他勇敢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心理学家研究也表示: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多年的治疗才能恢复自尊。因此,父母们应改变那种“我们说,孩子听”的方式,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诉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进而走进孩子的心里。

那么父母们在倾听和促使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呢?

1.要对孩子感兴趣

如果你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有真实的兴趣。你和孩子之间不但打开了通路,而且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父母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父母在一起很亲密。

2.要给孩子留出接触的时间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应当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而无暇听他们说话。

3.听孩子讲话要专心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做饭、烫衣服和做别的一些家务活,关掉电视和忘掉电话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小房间去单独在一起谈谈。”

4.耐心地鼓励孩子谈话

同类推荐
  • 做自己想做的人全集

    做自己想做的人全集

    在生活中,有这样三种人:一种是只想不做,另一种是只做不想,还有一种是善想会做。三者何为上?第一种人是空想家,这种人可以把所有的梦想和目标都放在脑中,就是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结果终于使那些美丽的梦想和目标枯萎至死;第二种人是苦干家,这种人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精神可嘉,但思路不灵,不能寻找成功的捷径;第三种人是聪明人,一边思考一边行动,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思考,能够修补自己的人生方案,确定适合自己的最巧人生战术。那么,你是哪一种人呢?
  •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泣,它也会给你摆出苦脸;你对它微笑,它便会对你展开笑脸。无论多苦,都试着给生活一个微笑,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你才能乘风破浪,尽快突破困境。本书通过十章的讲述,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
  •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本书阐述了工作与幸福的理论关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受,找到工作和幸福的交集,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径。
  •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中国生意人的成事秘诀,如果说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普遍法则,那么在中国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中国人讲人情、重关系的习性,办事要讲关系,成功要靠人脉。没有人脉就会处处碰壁,在社会上站不稳吃不开。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帮助你轻松获得成功。所以,先做朋友,后做生意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刚出生到30多岁,是人的成长阶段;从30多岁到60多岁,是人的成熟阶段;从60多岁到90多岁甚至更长,是人的衰亡阶段。
热门推荐
  • 有所得必有所失

    有所得必有所失

    本书以蕴意深厚的小故事来阐述人一生之中必须懂得的选择与放弃。
  • 无天之无天墟篇

    无天之无天墟篇

    玄幻?远不止于此.............在无尽天宙最东方的一片彷佛被放逐的虚空中,漂浮着一块同样像是被放逐的大陆,大陆之上很远很远的地方悬着一块陨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陨石上居然住着两位东天宙的神使!
  • 黑夜无暖阳

    黑夜无暖阳

    我只想说,这部作品不会有很好的结局,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论是清和还是顾安,亦或是剧中别的小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 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城市与生活

    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城市与生活

    明清以降,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汴京、临安、北京、金陵、苏州等历史名城,一方面见证了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一方面更挟其丰沛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动能,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也在文学的创作与接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胡晓真进入文本细部论述文学与城市生活的交织,带领读者走入“虚幻实境”,感受空间与创作的虚实辩证、相辅相成之妙。
  • 震寰宇

    震寰宇

    悲,你终化枯骨殇,人性的泯灭补,规则的残缺忆,曾经的快乐
  • 这个天才有点废

    这个天才有点废

    胜者生,弱者死,是这个世界的原则。不过,对苏愖来说,开挂就完了!天道法则?打碎就是了,扮猪吃虎?打脸就完事了!天赋命脉,圣虚转世,以前的蝼蚁,以后的泰山……逆天改命?废物逆袭,这一切都要从羽棠宗的他说起。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
  • 灵魂之墟

    灵魂之墟

    “这将会是末世!”殷翎说,“因为我来了。”那无尽的亡灵正从黑暗中浮现那诸天的神灵将会不断地消亡当剑只剩下血染的利刃当勋章已不再代表荣耀在无尽的绝望中黑暗,或许才是希望……
  • 麦当劳标准工作法

    麦当劳标准工作法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标准。作为在全球拥有两万多家分店的国际一流企业麦当劳,为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各国快餐业中独占鳌头,多年来一直稳居餐饮连锁王的宝座?本书独家披露与挖掘麦当劳成功秘诀——标准工作法,对于连锁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和内部培训学院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 同桌说他是直男

    同桌说他是直男

    太监了,不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