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有朋友的相伴,也会继续认识新的朋友。而朋友相交,沟通很重要。沟通好了,在你遇到困难时,朋友就会伸出援助之手;沟通不好,你不仅会容易失去友谊,甚至可能很难再交到朋友。
直言有分寸,忠言不逆耳
“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惟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人际交往中,“直言直语”却给这种性格的人以致命的伤害。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时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是一派胡言,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则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会怀恨在心。因此,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障碍。
而且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被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呻吟语》中说:“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比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又说:“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无血缘的就不这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你们的关系。
因为一般人都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理性的忠言。因此,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批评还需要有技巧。
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批评不一定要通过“批”才能达到效果,真正的批评,既能激发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自省和自救,又能让他在自我悔悟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我们只有巧妙地运用批评,才能打开犯错者紧闭的心扉,使之幡然悔悟,使之改过自新,使之“去人之短”。
那么,我们在“批”别人时如何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1.照顾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
这是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的第一步。“心直口快”作为人的一种性格来说,在某些方面的确可体现出它的优点,但在批评他人时,“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体谅对方的情绪,图一时“嘴痛快”,随口而出,过后又把说过的话忘了,而被批评者的心理上却已经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失去了对批评者的信任。所以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这种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有些愤愤不平,那么就该检讨一下自己在措辞方面有何要修改之处。
另外,批评者在进行批评时也要考虑场合问题。不注意场合的乱批评,任何人都不会愿意接受的。
2.诚恳而友好的态度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像赞扬那样使人感到舒畅。而且,被批评的对象一般总是用挑剔或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者。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或居高临下,或冷峻生硬,反而会引发矛盾,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
因此,批评者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距离拉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3.用含蓄的批评来激励对方
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约瑟·亚迪森曾说:“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里所说的“正”,实际上就是隐恶扬善,从正面来加以鼓励,也就是一种含蓄的批评,能使批评对象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从正面鼓励对方改正缺点、错误的间接批评方法,比直接批评效果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种批评办法更易于被对方所接受,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当然了,要想批评达到最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因为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一旦批评者伤害到了被批者的自尊,那么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特别是当你指出别人的错误时,你一个蔑视的眼视、一种不满的语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不,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的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
总之,无论你的意见多么正确,多么高尚,都要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对待有错误和缺点的人,体谅他们造成这种局面的各种不利条件。只有这样,你才能与人接近,你的态度才能像和风细雨一样,滋润别人的心田,洗净别人的眼睛,启迪别人的心灵。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同情是一种帮助、教育人的方式,而不是目的。因此,你在思想上仍要有鲜明的是非分界线。你的同情,并不等于你同意对方的所作所为。
朋友间有了分歧怎么办
萧伯纳说:“检验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素养,就是看他们在吵架时的表现。”我想若检验一个人的素养,就看他与朋友发生分岐时的态度。
朋友相处,时间久了总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分岐偶尔光顾一下,并不是坏事。如果不是期望通过分岐来存心贬低对方、使对方难堪,而是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那么这样的分岐,不仅不会造成当事人双方的敌对和仇视,反而有利于问题的充分沟通和解决。
然而,现实中分岐却不是这样,有了分岐的人往往会因此怨愤难平。有的放在脸上,见了对方如同陌生人甚至仇人;有的虽然表面上平静,其实就像将整个枣子吞入肚中,这核子已深埋在心底。这耿耿于怀的情绪或怨恨的核子经过相当长时间潜伏,遇到适当的气候,还会发芽……
可以说,朋友之间有了分岐若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相对。但若处理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那么朋友间有了分岐时该如何做,才能不伤和气,达到“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1.与朋友发生争论时
与朋友发生争论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通过反复、尖锐而又友好的争论,马克思终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无论怎样都不要正面冲突,使争论以缓和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来台,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朋友间出现争论,必须持这样的态度: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大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在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
2.与朋友发生分歧时
朋友之间有时见解殊离,甚至对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观点不是义气,观点可以争辩,但义气是容不得争辩的。所以,朋友间发生分歧时,观点疏离了,感情却不能疏离。
(1)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
不要因为双方存在分歧而诋毁朋友,甚至在某些场合还要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
(2)暂时拉开距离
尽量使双方的分歧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避免分歧继续扩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
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持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的态度,即使对方的确错了,他也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而产生逆反心理,“错了又怎么着?”这是他很自然的反应。
(4)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时间愈久,分歧的副作用越大。不要让分歧一直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要积极地想办法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3.与朋友关系闹僵时
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
让自己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有可能理智,才能客观地、实际地去修好。如果在气头上,就要暂时回避一下,不要贸然行事。
(2)自我反省
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纵。
(3)不翻老账
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不翻老账,不揭人短,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概和度量。
(4)积极修好
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是双方的,自己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去与朋友和好。在朋友之间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对成见的消除,继而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4.与朋友发生经济纠纷时
一般说来,与朋友间特别是要好的朋友间尽量少些经济上的往来,比如向朋友借钱,当还不了或不按约定时间还款时,肯定会影响今后的长期交往。但对一些本来就是通过经济往来业务而建立的朋友关系,就难免不出现经济纠纷,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1)对症下药
把产生纠纷的原因弄清楚,是朋友误会了还是自己弄错了。“亲兄弟,明算账”,要把经济往来的账目全部向朋友交待清楚,让他相信你并没有隐瞒什么。
(2)坚决按约定或合同办事
因为这是事先商定好的依据,坚持按此来解决纠纷,谁都不会有话说。
(3)共商解决办法
朋友之间的纠纷,如果双方坦诚相待,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还是能做到的,所谓“朋友好商量”,只要你不存在欺诈,恶意使坏,是不难解决的。
(4)请求仲裁
当双方无法达成解决意见时,只能诉诸仲裁机构或法院来按有关程序解决,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采用这种办法。
开玩笑有分寸,才不会失去“笑果”
生活中需要笑声,朋友在一起时免不了要开玩笑。健康的玩笑,可以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风趣的语言和巧妙的方式说出来,让大家皆大欢喜。但开玩笑没有把握好尺度,难免造成双方的难堪而失去“笑果”。
比如,一天,正在外地出差的李先生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气喘吁吁地说:“你妈出车祸了,已经被我送进了医院,你赶快回来。”李先生放下手里的工作,立刻急急忙忙赶回。回到家中,见老妈正在和一群牌友们玩得不可开交,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朋友骗了。李先生立刻打电话给朋友,生气地说:“你玩笑开得太过分了!”谁料朋友不但不对自己的行为道歉,反而说:“愚人节开玩笑很正常。”李先生听后十分生气,啪的一声挂掉电话,此后再也不理会这位朋友。
又比如,节假日,小吕陪着妻子一起逛街,遇到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平素爱开玩笑。他见到小吕后就故意问:“这位女士是谁啊?”小吕说:“是我妻子呀。”朋友又问道:“那你上次带的那个女的是谁啊?”小吕的妻子一听,生气地说道:“没想到啊,你还有外遇了,我和你离婚。”说完甩袖而去。小吕赶紧追着去解释,可妻子说什么也不信,一直闹着离婚。最后,小吕的朋友亲自过去向他的妻子解释才平息了这场干戈。
熟悉的朋友之间常常会相互取乐,说话也不拘小节,开起玩笑来也没个度,结果造成了对方的反感,甚至是仇恨。就像故事中的李先生和小吕的朋友只是想开个玩笑,但却由于没有把握好分寸,不仅没有达到“笑果”,还因此而使得彼此间的关系僵化。其实玩笑就像是调味料一般,如果滥用,味道过重,就会让人难以下咽,因此,我们在使用幽默技巧时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结果便会适得其反。
那么在开玩笑时,我们应该遵守些什么“规则”呢?
1.内容要高雅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出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幽默地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3.行为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