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年间,张太后把持朝政,正德皇帝朱厚照成为傀儡,这一点,大家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天下的朱氏亲王们,个个拥兵自重,随时准备起兵,逐鹿中原。封地在安陆府(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兴王朱祐杬也不例外,他招贤纳士,训练府兵,成为亲王中较有实力的一个王爷。
兴王府有四大家将(花果山群猴的四大头目),除陆松是有编制的朝廷命官外,其余三人均是江湖豪客(明朝规定,王府管教育、保卫的人都属朝廷编制,七、八、九品级不等,每座王府有4—5名)。陆松武功高强,兴王朱祐杬视为股肱。兴王若起兵,陆松必是领兵大元帅。
正德十五年(1520)六月十三,踌躇满志的朱祐杬病故,约半年,从南京翰林院弃官挂职的严嵩,千里投进兴王府。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正德皇帝崩,“后党”***党”在权力的较量中,达成了汝安王和兴王世子朱厚熜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协议。
消息传到兴王府,对这场没有悬念的竞争,大家都很失望。唯有门客严嵩很冷静,在他的建议下,兴王府组成了两套班子。第一套班子由副钦差毛澄任总指挥,选一个貌似朱厚熜的人,冒充朱厚熜从大路上向京城出发,掩人耳目,欺骗汝安王派出监视兴王府动静的探子。第二套班子,就是组成了一个抢夺皇位的特别行动小组,小组成员8名,组长由正钦差梁储担任,负责全面工作。严嵩任第一副组长兼军师,负责沿途出谋划策,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陆松任第二副组长兼保卫部部长,负责整个特别行动小组的安全。普通组员4名,王府3名江湖豪客、1名马车驾驶员。特殊组员一名,化装成囚犯的兴王世子朱厚熜。
可以说,特别行动小组的几个人,是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跟人玩命,一旦事情败露,他们将受到汝安王和江彬重兵的围追堵截,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幸运,他们成功了。因为这次玩命的行动,严嵩和陆松有了特殊的交情。
兴王世子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严嵩是严世蕃的父亲,陆松是陆炳的父亲。
陆炳的母亲吴氏是嘉靖皇帝的乳母,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里,兴王若起兵,军事上有赖于陆松。陆松欲有所作为,必依仗兴王这棵大树。所以,他们两家的关系非常亲近。陆炳比嘉靖皇帝小三岁,因为母亲是嘉靖皇帝的乳母,所以,他是生在兴王府,长在兴王府。嘉靖皇帝是独子,爱屋及乌,嘉靖皇帝的母亲便把陆炳当着自己亲生的一样。陆炳是嘉靖皇帝牵着手长大的,两人亲如兄弟。
不知道陆炳吃了什么药,小小年纪就知道讲义气。蒋氏从家乡安陆府带了一大帮孩子进京,因为嘉靖皇帝不出来迎接,出来接待的毛澄又不说实话,蒋氏一急便要跟毛澄拼命。兴王府的那帮孩子们个个都像木鸡,只有年仅11岁的陆炳见蒋氏被人欺负,怒发冲冠,冲上去将毛澄打得满地找牙!
陆炳生于将门,从小习武。鉴于他的本领和他与兴王府的特殊关系,他理所当然成了那帮孩子的头。“大礼议”之争中,他充当嘉靖皇帝的联络官,联络指挥了那帮孩子们的行动,为嘉靖皇帝击败张太后夺取皇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嘉靖八年(1530)),陆炳参加武举,撷取了武状元桂冠。蒋氏高兴,将他们父子召进后宫,表示祝贺。恰逢严嵩从外地回来,听说后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皇宫表示祝贺。其间,陆氏父子喜气洋洋,严嵩联想到自己的独子天生一只瞎眼,不能参加科举入仕,心里难免有些凄凉。
在蒋氏的心里,严嵩和陆松一样,都是兴王府的旧人。严嵩较于陆松,功劳毫不逊色。陆松的儿子中了武状元,而严嵩的儿子却不能参加科举。严嵩心里难过,蒋氏比谁的心里都清楚。于时,她当时就表态,要把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直接送进国子监去学习,结业后不用观政,实职授官。并勉励陆炳说:你们的父辈是国家的干臣,希望你们不仅仅是国家的干臣,更要与皇上亲如兄弟!感动的陆松父子、严嵩泪流满面。
嘉靖皇帝比陆炳大3岁,陆炳比严世蕃大3岁。
陆炳一直在锦衣卫挂职,实际工作是嘉靖皇帝的警卫员。
严世蕃从国子监结业,没有观政(实习期),直接当了嘉靖皇帝的秘书。
他们没有桃园三结义,但缘于长辈的关系,他们相处的像兄弟。嘉靖皇帝是老大,陆炳是老二,严世蕃是老三。
一日,严世蕃嫖妓,与首辅夏言的大管家起了冲突,被夏言的大管家指使家奴痛打了一顿。当时社会上流传一句话“不见费宏,不知相尊。不见夏言,不知相大”,夏言在当时有“二皇帝”之称,他的大管家出门,就是“三皇帝”,谁敢惹他呀!陆炳听说后,对严世蕃说:你派人盯住夏言的管家,他要出了夏府,你迅速告诉我。这个狗东西,竟然欺负到我们兄弟的头上来了!结果,夏言的大管家出门,被陆炳当街拦住,打了个半死。
严世蕃藐视群臣,却对陆炳敬若神明。他虽然不是通过科举入仕,但才能为群臣所服,是当时名士。他说,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意思是看今天天下的人才,只有我、陆炳和杨博三人。其实,陆炳武功盖世,并没有多大文才。
陆炳一生愚忠,正直,遵纪守法。关键时刻,常常谏阻嘉靖皇帝,不让嘉靖皇帝犯错误,一生维护着嘉靖皇帝的荣誉和权力。他的忠义不逊于关羽,高贵品德远胜于关羽。
严世蕃毛病虽然很多,但对嘉靖皇帝的感情却是真心实意的。徐阶之辈诬陷他谋反,遭到了阁臣(按后人的话说,国家常委)高拱和张居正的坚决反对,这就是铁证。
陆炳是嘉靖皇帝的胆,陆炳“暴死”后,嘉靖皇帝的天塌了。
显灵:“我弃世时,陆炳不过10岁,真没想到,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第一条好汉。”
逍遥公:“显灵认识陆炳吗?”
显灵:“公这话说的,他生在兴王府,长在兴王府,我能不认识他嘛!”
逍遥公笑道:“抱歉,在下是个几百年后的人,有些事情一时联系不到一起去。”
淮仙道:“我与陆炳有两面之缘。”
逍遥公好奇地:“哦,淮仙与陆炳也有交情!”
淮仙笑道:“哪有什么交情,抑或说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逍遥公:“说说看。”
淮仙:“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事变’,我参加了京城保卫战。当时朝廷军队屡战不利,蒙夷气焰嚣张,城内军民人心惶惶。于是,兵部就把城里的青壮年都组织起来,到城墙上去守城。我当时正好在京城,理所当然要拿起武器,保卫京城,并亲手击杀了几名登上城楼的夷兵头目。”
淮仙用仙指一划,出现了一幕情景:
¥¥¥¥¥¥¥¥¥¥¥¥¥¥¥¥¥¥¥¥¥¥¥¥¥¥¥¥¥¥¥¥¥
夷匪架云梯攻城,部分爬上城头,跳下城墙,与守城的军兵、民工展开激战。
一夷将奋勇砍杀,守城军兵、民工不敌,溃逃。
吴承恩在不远处拼杀,见状挥刀冲了过来。
吴承恩与夷将拼杀,杀死夷将。
吴承恩挥刀连连砍死夷兵。
溃散的军兵、民工见状,返身回来战斗。
夷匪大败,纷纷跳下城墙。
城外,夷匪重新组织,抬着云梯向城墙冲来。
城门打开,陆炳手提长枪,单枪独马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手提大刀的仇鸾。
正在向前冲的夷兵停止,个个惊讶神色。
凶神恶煞的夷将哈舟儿手提大锤上前,与陆炳大战。
夷兵木呆呆的。
守城的军兵、民工看傻了。
陆炳击伤哈舟儿,哈舟儿大锤落地,被陆炳走马活捉。陆炳跑马至仇鸾面前,将哈舟儿扔到地上,然后又转身冲进夷军砍杀。夷兵像受惊的鸭群,溃散。
守城军兵、民工欢腾。
¥¥¥¥¥¥¥¥¥¥¥¥¥¥¥¥¥¥¥¥¥¥¥¥¥¥¥¥¥¥¥¥
淮仙:“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陆炳,当时令人振奋的心情,我真的没法形容。”
逍遥公:“那第二次呢?”
淮仙轻轻叹了口气:“唉,以后我再慢慢的对公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