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议”之争拉开序幕之前,嘉靖皇帝为了挽救自己的母亲,曾向两位大臣行贿,请求他们出面为自己说话,帮自己恢复身世,认回自己的的母亲。一位是朝廷首辅杨廷和,另一位是礼部尚书毛澄。杨廷和拒绝了嘉靖皇帝的请求,并依附张太后,充当“卫后”先锋,最终落了个可悲的下场。而毛澄见嘉靖皇帝向自己行贿,并向自己下跪时,当时就吓傻了。第二天便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两个月后病逝,临终前,他让自己的孙子辈改跟母姓,以绝后患。
毛澄简介:
毛澄(1461-1523),字宪清,号白斋,晚更号三江,苏州昆山人。弘治六年(1494年)以状元及进士第,官至礼部尚书。嘉靖初年,张太后把持朝政,逼嘉靖皇帝称自己为母,其生母蒋氏称皇婶。蒋氏悲怆,致癔症。为救母,嘉靖皇帝向毛澄行贿求助,并下跪。毛澄无力助帝,自感大祸临头,急忙辞官归乡,两个月后惊悸而亡。
逍遥公对淮仙和显灵道:“礼部尚书毛澄,在‘大礼议’的序幕拉开之前就慌忙辞官归隐了,虽然他不可能是大闹天宫中的人物,但在下仍然想去看一看他,向他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淮仙笑道:“随公便。”
显灵:“我更无二话。”
于是,三人来到阴司,查看毛澄的生死簿,得知他现在是一个小官吏,因受贿罪在服刑,便向监狱而来。
勾魂是显灵的拿手好戏,他将毛澄的魂魄带到逍遥公的面前。逍遥公无心关注他现在的情况,用银河龙王的信符对他照了照,然后问:“你曾经叫毛澄,官至礼部尚书,还有印象吗?”
毛澄:“那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公如何知道?”
逍遥公指着显灵:“这位,你认识吗?”
毛澄:“有些面熟。”
逍遥公:“他就是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王朱祐杬。”
毛澄慌忙施礼:“不知王爷驾到,望乞恕罪。”
显灵:“免了。我们今天找你,是想了解当年嘉靖皇帝向你行贿求助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毛澄诚惶诚恐:“王爷明查,臣不是不帮,而是飞蛾扑火,根本不敢帮啊!”
显灵:“为什么?”
毛澄:“因为嘉靖皇帝当时不过是张太后手里的一个玩物,没有人敢帮他说话呀!”
显灵:“那你说说当年嘉靖皇帝向你行贿的具体情况吧!”
毛澄:“是,王爷。”
¥¥¥¥¥¥¥¥¥¥¥¥¥¥¥¥¥¥¥¥¥¥¥¥¥¥¥¥¥¥¥¥
御书房。嘉靖皇帝对毛澄:“毛大人,请坐。”
毛澄:“皇上面前,臣不敢坐。”
嘉靖皇帝:“朕让你坐,你就坐吧。”
毛澄深知,嘉靖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有张太后的人在暗中监视,自己在这里呆的时间久了,必生灾难,便说:“皇上有何教渝,请尽早明示。”
嘉靖皇帝转身端起一盘珠宝,对毛澄说:“毛大人,这是朕的一点心意,望笑纳。”
毛澄吃惊:“皇上若有赏赐,可在金銮殿赏臣,御书赏臣,与礼不合。况臣近与朝廷无功,何由赏臣?”
嘉靖皇帝:“毛大人,实不相瞒,朕的生母已成半疯之势。根其源,是因为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所致。毛大人乃礼部尚书,执掌国家的教育礼仪之事。朕恳请毛大人仗义直言,帮助朕恢复身世,救朕母亲。”
毛澄:“此事上由张太后做主,下可由朝廷首辅上书倡议。微臣官卑职微,如何帮得上皇上的这个忙!请皇上恕微臣难以办到之罪。”
嘉靖皇帝求过杨廷和,遭到了拒绝。礼部尚书职责所在,是有权力帮自己恢复身世的,所以,毛澄成了嘉靖皇帝唯一的救命稻草。听了毛澄的话,嘉靖皇帝竟然跪倒在地,哀求:“毛大人,可怜天下儿女心,你就帮朕一把,朕决不会忘记你的大恩!”
皇帝给臣子下跪,传出去自己是死罪呀!毛澄一急,摔倒在地,昏了过去。
第二天,毛澄形容憔悴,病体怏怏像换了个一样,他向朝廷递了一份辞呈,以病为由,要求告老还乡。因为嘉靖皇帝根本无权处理国事,这份辞呈就落到了张太后的手里。
张太后不知道嘉靖皇帝向毛澄行贿的事情。在过去的岁月里,“后党”与“奸党”水火不容,毛澄是坚定地站在张太后的行列中的,所以,对于毛澄的辞呈,张太后不准。
张太后挽留毛澄:“目前朝廷形势尚未稳定,毛爱卿乃国家栋梁,多少事等待着卿去处理。卿要辞官,哀家不准。”
毛澄:“太后,臣年体衰,大白天常常心悸,这是来日无多的症兆。臣恳请太后恩准,让微臣骨归故里。”
张太后:“哀家已经说了,不准就是不准,你想抗哀家的谕旨吗?”
毛澄一急,昏倒在地。
不管张太后怎么挽留,毛澄还是决然地离开了朝廷。两个月后病逝。临终前,他把子女叫到跟前,说:“子女辈无可隐瞒,孙子辈当随母姓,方保无虞。”
¥¥¥¥¥¥¥¥¥¥¥¥¥¥¥¥¥¥¥¥¥¥¥¥¥¥¥¥¥¥¥¥¥¥¥
逍遥公:“毛大人,嘉靖初年,朝廷阁臣中,你和梁储是两位辞官归乡的大臣,并且嘉靖皇帝也是你们两人到兴王府迎到京城的,对吗?”
毛澄:“是的。当年,兴王世子朱厚熜扮囚犯抄小路赶往京城,是梁储持遗诏陪同他们。而我率假朱厚熜及大队人马从官道向京城慢慢走,借以迷惑汝安王。正是因为我们的密切配合,才取得了成功。”
逍遥公:“你们两人都是阁臣,对嘉靖皇帝成功夺取皇位具有同等的功劳,也都是自愿告老还乡的,为什么梁储身后得到嘉靖皇帝的追谥,而你却没有呢?”
毛澄叹了一口气:“我比梁储晚走了一个月,就是这一个月,竟然改变了我们在历史上的命运。”
通过毛澄的描述,逍遥公得知,按照当时的封建礼教,嘉靖皇帝在他面前一跪,就注定了他必死无疑。一、皇帝给臣子下跪,就意味着臣子有犯上作乱的意思,就算他帮了嘉靖皇帝,事后为了保守皇家的尊严,嘉靖皇帝也会杀他灭口。二、像杨廷和一样,他可以不帮嘉靖皇帝,但此事若传扬出去,张太后为了澄清自己并没有欺压嘉靖皇帝,也会杀了他以正视听,削除影响。
另外,嘉靖皇帝这一跪,还让毛澄清醒地认识了他:为了母亲,他会不顾一切。毛澄明哲保身,怆惶逃离京城。他深知,嘉靖皇帝若得志,必不会放过他全家,所以,临终之前,他让孙子辈随母姓,不姓毛,就是为了避祸。
事实证明,毛澄的担心并不多余,“大礼议”之争,132名大臣遭了殃。以杨廷和为例,告老还乡几年了,仍被抄没家产,剥夺了一切政治荣誉。
值得庆幸的是,毛澄在“大礼议”的序幕拉开之前就走了,嘉靖皇帝也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帝王,既没有追究他作为礼部尚书不司其职的责任,更没有迫害他的子孙。
逍遥公问毛澄:“嘉靖皇帝认张太后为义母,毛大人是不是始作俑者?”
毛澄:“我是礼部尚书,职责所在。嘉靖皇帝认张太后为义母的仪式是我主持的,但要嘉靖皇帝认张太后为义母,不是我提议的。再说,就当时的社会形势,不仅嘉靖皇帝没有想到事情会走到那一步,就连我们大家都没想到会发生后来那么多的事情。”
显灵:“为什么发生了,你们没有一个人想着帮嘉靖皇帝解决?”
毛澄:“别人可以这么问,只有王爷你不能这么问。”
显灵:“为什么?”
毛澄:“因为皇家的权力至高无上,当时的朝廷是张太后当家,根本不容做臣子的说话。”
显灵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