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托勒密详细论述算命天宫图的构成与排算。他认为,一个好的占星家能够从中发现许多信息,这些信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人的体质特征。例如当土星位于出生时刻天宫图东侧时,这个婴儿将来会是“黄肤色,好体格,黑色卷发,宽阔而坚强的胸膛,常规眼睛,身材匀称,气质是湿与冷的混合”;而如果土星位于西侧,则是“形象黑暗,薄弱单薄,头发稀疏,身上无毛,体形悦目,眼睛为暗黑色,气质的主要成分是干和冷”等等。在卷四中,托勒密继续阐述算命天宫图的各个方面;辨识婴儿未来的健康状况;预言他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他(她)未来的婚姻情况,乃至对于性的态度等。
总的看来,《四书》集希腊化时代占星术之大成,它在西方占星术史上的地位,确实可与《至大论》在西方天文学史上的地位并驾齐驱。《四书》为此后1000多年间的西方占星术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标准模式。令人惊奇的是,直到1300年之后,欧洲的算命天宫图仍然遵守与该书完全一样的标准形式。甚至直到今天,仍有占星家阅读此书,从中获取灵感并寻找理论根据。有趣的是,在托勒密逝世后,许多占星家还将自己的着作伪托在他名下。
1473年2月19日,在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一个名叫尼古拉·哥白尼的男孩诞生了。很少有人会料到,这个男孩将在多年后成为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现代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的父亲是个当议员的富商,但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随后,哥白尼被送到舅舅务卡施大主教家中抚养。务卡施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和当时波兰进步的知识界来往极为密切。在哥白尼念中学的时候,务卡施就带着他参加人文主义者的聚会。1491年,按照舅父的安排,哥白尼到克拉科夫大学去学习天文和数学。1496年,23岁的哥白尼又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在博洛尼亚大学,哥白尼深受天文学家德·诺瓦拉的影响,并从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哥白尼在费拉拉大学获得宗教法博士学位,另外他作为一名医生,还因其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为“神医”。可以说,后来身为神职人员的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而他的天文学巨着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早在哥白尼出生之前,波兰就已经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天文学家。如马尔卿·克洛尔,他于1450年写成《亚尔峰斯星象表订正》一书,并在许多国家讲学。又如着名的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曾编制天文历表,他就在克拉科夫大学讲课,是哥白尼求学时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哥白尼逐渐孕育出划时代的“太阳中心学说”。
我们知道,在蒙昧的中世纪欧洲,由于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天文学基本上秉承了古希腊时哥白尼“太阳中心说”代的观点,即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教会的压制下,任何稍有创新的“异端”都将遭到制裁。于是在那个科学作为神学“婢女”的年代,许多学说都被歪曲和阉割了,被用来为宗教统治服务。在中世纪的欧洲,很少有人了解古代科学典籍的真实内容。如前所述,中世纪天文学的主要基础便是古希腊大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学说。
在《至大论》一书中,托勒密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这个学说一直为人们所接受,流传了1400多年。托勒密认为,地球静止不动地坐镇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包括太阳在内,都围绕地球运转。但是人们在观测中,发现天体的运行有一种忽前忽后、时快时慢的现象。为了解释忽前忽后的现象,托勒密说,环绕地球作均衡运动的,并不是天体本身,而是天体运动的圆轮中心。他把环绕地球的圆轮叫做“均轮”,较小的圆轮叫做“本轮”。为了解释时快时慢的现象,他又在主要的“本轮”之外,增加一些辅助的“本轮”,还采用了“虚轮”的说法,这样就可以使“本轮”中心不均衡地运动,从“虚轮”的中心看来仿佛是“均衡”的。但是在以后的许多世纪里,随着大量观测资料的累积,只用托勒密的“本轮”已不足以解释天体的运行,这就需要增添数量越来越多的“本轮”。
巧合的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说法,正好成为中世纪“神学家的天空”的基础。但是神学家一方面吹捧托勒密的结论,另一方面又隐瞒了托勒密的方法论。
如同当时所有研究天文的人一样,哥白尼也曾十分勤奋地钻研过托勒密的着作。所不同的是,他看出了托勒密的错误结论和科学方法之间的矛盾。哥白尼认识到,天文学的发展道路,不应该继续“修补”托勒密的旧学说,而是要发现宇宙结构的新学说。早在克拉科夫大学读书时,哥白尼就开始考虑地球的运转的问题。他观测天体的目的和过去的学者相反,不是强迫宇宙现象服从“地球中心”学说,而是要让宇宙现象来解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要让观测到的现象证实一个新创立的学说——“太阳中心”学说。
值得注意的是,哥白尼的研究也与占星术有一定关联。例如在克拉科夫大学时,他就曾利用着名占星家玛尔卿·布利查赠送给学校的“捕星器”和“三弧仪”观测过月食,研究过浩翰无边的星空。1496年,哥白尼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教会法”,同时努力钻研天文学。在这里,他开始用实际观测来揭露托勒密学说和客观现象之间的矛盾,从而把托勒密的地心说打开了一个缺口。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还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
1506年,哥白尼结束了在意大利十年留学的生活,动身回国。就在这时,欧洲的占星家们再度活跃起来。原来在当年秋天,天空出现了彗星断天的异象,广大地区瘟疫流行。正在这时,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又误喝了谋害别人的毒酒而丧命。罗马教会就趁机提出种种“警告”,招摇撞骗,愚弄人民。当哥白尼回到波兰时,天空出现另一个罕见的星象,教会也在大肆活动,闹得首都克拉科夫乌烟瘴气。原来教会宣告天空将连续出现四次土星和木星“会合”的异象,说这是上天对世人的一个严重警告。
世上将出现一个冒牌的先知,洪水和瘟疫将接连而来,并将引起社会骚乱和国家崩溃。这种种谣言闹得人心不安,有钱的人拼命寻欢作乐,希望摆脱对于未来的恐惧;穷苦的老百姓则为向教会购买“赎罪符”而倾家荡产。
针对这种情形,哥白尼和他的朋友们开始在克拉科夫研究两星“会合”的问题。哥白尼发现教会的说法包含数据的错误,显然是妖言惑众。于是他和朋友们决定各自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观测,以便一起来揭发教会的邪招。第四次“会合”发生的时候,哥白尼正在赫尔斯堡他舅父务卡施的主教官邸,主持与十字骑士团的斗争,虽然政务繁忙,哥白尼仍然坚持观测星象。观测的结果证实了哥白尼的预见:“会合”的日期和教会所说的不符,而和哥白尼的推算却是相符的——它提前了一个多月。不久在朋友们的催促下,哥白尼把他的“太阳中心学说”写出了一个提纲——《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抄送给他的几个心腹朋友。它宣布:“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附近就是宇宙中心的所在。地球也和别的行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一样绕着圆周运转。它一昼夜绕地轴自转一周,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
又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哥白尼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着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天体运行论》的不朽贡献,在于它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解释了行星运行的视运动。在哥白尼以前,这一原理从来没有被人这样详尽地阐述过,也没有人根据这一原理得出过这样重要的结论。哥白尼还论证说:“地球虽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比起宇宙来却微不足道。”他注意到地平线把天球剖分为均匀的两半,曾利用这一现象来证实宇宙是无限的这个论断。
哥白尼还认为太阳是行星中相对不动的中心。他的功绩在于:
用科学的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在天文学上统治了几千年的地球中心说。这是天文学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革新。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也正是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发展。
哥白尼的学说一经诞生,就引起了巨大轰动,许多科学家都对其表示了崇敬之情。例如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就是哥白尼学说的热烈信奉者,他利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足以说明哥白尼学说的现象,如金星绕太阳转动、月亮上的山和“海”,看到了繁星密聚的银河、木星的四个卫星以及太阳表面变动不定的黑子。他的许多新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伽利略曾经写信给开普勒说:
“我信服哥白尼的观点已经有很多年了,我根据他的观点,发现了自然界很多现象的原因。我写过许多驳斥对立论点的文章……”至于另一位意大利学者布鲁诺(1548-1600年),不但推崇哥白尼为最伟大的天文学家,甚至为维护自己的信仰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擅长占星术的杰出天文学家
哥白尼“日心说”的问世,无疑昭示着现代天文学的诞生。
然而由于传统影响的存在,天文学并没有很快就与占星术分道扬镳。就在哥白尼逝世后,欧洲又出现了两位集天文学家与占星家于一身的着名人物——第谷和开普勒。而这两位人物的人生经历,又演绎了占星术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第谷·布拉赫,1546-1601年,丹麦天文学家和占星家。
1546年12月14日生于斯坎尼亚省基乌德斯特普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律师,后由其叔父抚养。1559年,第谷进入哥本哈根大学读书。1560年8月,他根据预报观察到一次日食,这使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562年,第谷转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却利用全部的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学。1563年,他观察了木星合土星,并写出了他的第一份天文观测资料,同时注意到合的发生时刻比星历表预言的早了一个月。在领悟到当时用的星历表不够精确后,第谷开始了长期系统的观测,试图自己编制更精确的星历表。1566年,第谷开始到各国漫游,并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攻读天文学,从此开始了他毕生的天文研究工作。
在巴塞尔和奥格斯堡继续求学后,第谷因父亲生病而返回家乡。1572年11月11日,他看到仙后座有一颗新的明亮恒星,便使用他自己造的仪器对这颗星进行了一系列观测,直到它1574年3月变暗到看不见为止。经过前后16个月的详细观察和记载,第谷取得了惊人的结果。不但彻底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天体不变的学说,而且开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不久,由于坚持同一名农家女子结婚,第谷与家庭决裂。
1576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将汶岛赐予他作为新天文台台址,并许诺他一笔生活费,于是第谷在丹麦与瑞典间的汶岛建立了着名的“观天堡”。“观天堡”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台,在这里设置了四个观象台、一个图书馆、一个实验室和一个印刷厂,配备了齐全的仪器,耗资黄金1吨多。直到1579年,第谷在这里工作20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创制了大量的先进天文仪器。其中最着名的有1577年对两颗明亮的彗星的观察。他通过观察得出了彗星比月亮远许多倍的结论,这一重要结论对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天文现象,产生了很大影响。
1599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死后,第谷又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帮助下,移居捷克首都布拉格,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天文台。1600年,第谷与开普勒相遇,邀请他作为自己的助手。1601年10月24日,第谷逝世于布拉格,终年57岁。随后开普勒接替了他的工作,并继承了他宫廷数学家的职务。第谷的大量极为精确的天文观测资料,为开普勒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后者于1627年出版了他所编着的《鲁道夫天文表》。
在天文学方面,第谷的确做出了一系列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做的观测精度之高,令同时代人都望尘莫及。另外第谷编制的一部恒星表也相当准确,至今仍然有使用价值。正因如此,后世将他视为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但与此同时,第谷又是一名占星大家,其声望曾一度如日中天。
第谷对占星术的兴趣,早在少年时代就已表现出来了。据说还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求学时,第谷就为一位教授推排过算命天宫图。20岁那年,他在罗斯托克,适逢一次月食,他推算后宣称:此次月食兆示着土耳其苏丹苏莱曼之死。不久之后,果然传来苏丹的死讯。尽管后来人们了解到这位苏丹其实是死于月食发生之前,不过按照占星术的某些原则,第谷的这次预言仍很成功。
1574年,第谷在哥本哈根大学作题为《论数学原理》的演讲。在这篇非常重要的占星术文献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占星观。他认为,占星术与神学并无冲突,《圣经》只禁止妖术,并不禁止占星术。对于占星术的各种各样反对者,他认为“唯一有真才实学的”是皮科伯爵,因为皮科伯爵试图从根本上驳倒占星术。然而第谷接着又指出:不幸的是,伯爵之死却恰好证明了占星术的正确。因为曾有三位占星家都预言火星将在一个时刻威胁伯爵的生命,而伯爵竟真的死于此时——149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