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限盐少食盐及过多的咸菜,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渐减少到6克以下。
(3)少吃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每人每月摄入食油量少于1.5市斤,新鲜蔬菜每日400~500克和水果50~100克,肉类75~100克,蛋类每周3~5个,奶类每日250克,少吃糖类和甜食。
(4)每个人选择一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增加或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只要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是合适的。
(5)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每个人尤其是老年人要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使血压或其他循环功能过度波动,这可能减少或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心血管病的突然发作。
“均衡膳食,适当运动,心胸开朗,戒烟限酒。生活规律,平稳降压”的十六字口诀如能遵照执行,对防治高血压定会有所帮助。
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方法
无高血压要早防
高血压不痛不痒无症状,是“隐形杀手”,健康成年人一定要年年监测自己的血压。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两者之一或两者均有即为高血压。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为“高正常血压”,这是高血压的“警戒线”。“高正常血压”容易发展为高血压,“高正常血压”时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已比正常血压时明显增高,此时期不需用降压药物治疗,但应严格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盐、减肥、坚持有氧代谢运动、控制紧张等。父母有高血压的人,更应关注自己血压的变化。
有高血压要早治
即使轻度高血压,在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基础上,也往往需用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要持之以恒。血压降至正常后应坚持用药,降压药不会进一步降低正常血压,却可防止血压回升,大多数病人需终身服药。血压高用药,降至正常就停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多变,清晨一觉醒来是血压增高最明显的时刻,也是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心脏猝死的高峰时刻。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方可覆盖凌晨高危时刻,因而提倡使用每日用药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如用短效药物,应先服药,后晨练。
把血压控制到满意水平
血压下降到140/85毫米汞柱或更低有益,无风险。心肌梗死救治后和脑卒中病情稳定后,仍应把血压降至上述的满意水平。有糖尿病和尿中可检查出蛋白的病人,血压控制应更严格,降至120~130/80毫米汞柱。老年人患了高血压,也应遵循以上标准。单纯收缩压增高危险大于舒张压升高,应认真治疗控制。
满意控制血压
大多数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不同类降压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从一种药物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或品种,递增应缓慢,不可操之过急,注意因人而异。
满意控制血压同时,坚持服用50~75毫克/日的阿斯匹林,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风险。不会增大脑出血危险,但应注意阿斯匹林可引起胃等部位出血的副作用。
平时,人们可用质量可靠的血压计自测血压,增强自我参与意识,这有利于血压长期满意控制。
高血压患者要定期复诊
复诊的目的是监测患者所服用的药物是否有毒副作用。因为有些降压药物会引起患者体中血脂、血糖、血尿酸浓度的改变,从而间接地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定期去复诊可以提醒被检测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其次,就是检测患者是否有肝、肾功能的损害,以及心肌肥厚和心脏功能的改变等,从而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
高血压脑病的救治
高血压脑病是血压突然升高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常以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为诱因。高血压脑病由于脑部小动脉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痉挛,可能产生显著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讲,高血压脑病发病前,先有血压突然升高,然后头痛加重,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或过速、脉搏有力、黑蒙、短暂的精神错乱等,其后,病人可能出现昏迷,并常有癫痫样抽搐,一侧肢体肌力减弱或语言障碍,呼吸困难也可能发生。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高血压危象,发作短暂者历时数分钟,也可以达数小时。高血压脑病发病突然,病情多变,情况十分紧急,必须采取紧急治疗措施。要尽快地降低血压,制止抽搐,降低颅内压,防止其他严重的并发症。首先紧急降低血压,改善脑水肿,防止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可选用25%硫酸镁,深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山梨醇或甘露醇、高渗葡萄糖。也可用速尿、利尿酸钠。条件允许时,还可用硝普钠、阿方那特等降压药。制止抽搐也是当务之急,可用10%水合氯醛30毫升****,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克,迅速控制抽搐,减轻病人的痛苦。如果病人不能入院治疗,应该让病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或取曲池透少海针刺治疗,或者作双曲池穴位按摩,均可以收到一定的疗效。
中老年高血压的症状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症状,往往因个人、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
中老年高血压病由于起病缓慢,初期症状很少,可以说没有什么感觉,中老年人有时反应不敏感,许多人是在体格检查时或由于其他疾病就医测血压时,才偶然发现自己有高血压。
或是只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后有轻度或者暂时性血压升高。以后随着病情发展,血压可逐步升高,并趋向持续升高。有人直到发生了心、脑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这是值得警惕的。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的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比如常见的有头痛、头晕、头涨、耳鸣、烦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工作和学习时精力不易集中、易疲劳、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等。这些症状在血压正常的中老年人中也可以见到,并不是高血压病所特有的。由于在早期这些症状有的很像神经官能症,如果不测量血压,很容易造成误诊。
特殊表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当高血压病患者已经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越来越明显,而且症状会逐渐增多,有时可危及生命。当有心脏受累时,就会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当肾脏受累时,则会出现夜间尿频、尿液清淡、从尿量多逐渐到尿量减少、浮肿等症状。当有严重并发症——脑出血时,会出现突然的神志不清、呼吸深沉而不规则、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有脑血栓时会出现一侧肢体麻木,逐渐活动不便,甚至麻痹瘫痪,也可能出现失语。
高血压急症表现
高血压急症主要是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
高血压危象
是指出现血压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急剧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也可升高,并有心率增快、精神异常兴奋、发热、口干、出汗、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亦可有剧烈的头痛、耳鸣、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不清或暂时失明,有的出现腹痛、尿量减少甚至排尿困难,以至可以有呼吸困难。大部分发作时间短,恢复比较快,但也容易复发。
高血压脑病
除有血压在短期内突然升高(数小时至数天)、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外,还可有抽搐、意识障碍、暂时性偏瘫、失语、甚至昏迷,可发作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当发生以上两种情况时,必须立即急请医务人员或急送医院抢救,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千万不可贻误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
三、高血压的医疗与用药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
现代高血压病治疗的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要防治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高血压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影响心、肾、脑等器官(医学上称为靶器官)的功能,引起心衰、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各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病治疗的长远目标,必然包括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即最好能降至130/80毫米汞柱,老年人调至140/90毫米汞柱左右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减少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次,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本身能引起病人各种不适,如头晕、耳鸣、头痛等等,经常发作会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而既往高血压的治疗往往会引起相应的副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不仅本身影响靶器官,而当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时,更易引起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医学界将这一类的危险因素,称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族,它包括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糖耐量低下、肥胖、吸烟、饮酒等。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地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
为了达到这一理想的目标,医药界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开发。那么,什么是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呢?经过研究,医学界一致公认的观点认为:
(1)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不因连续用药而产生耐药性(即需加大剂量才能使药效不减)。
(2)治疗中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副作用少,无影响健康的不良反应。
(3)不增加各种危险因素,如不影响脂肪和糖代谢,以及水电解质平稳。
(4)能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逆转心、肾、脑等靶器官的损害,逆转左室肥厚,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纠正心衰和改善肾功能。
(5)降压效果维持在24小时以上,服用简便,能减少病人的漏服。
(6)由于9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故药价应当适宜。
正因为如此,曾经在高血压治疗中显赫一时的交感神经阻断剂和利尿剂,由于会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一些副作用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已逐步退居二线。如交感神经阻断剂在首次给药时常常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所谓的首剂现象;利尿剂则常常干扰血糖、血脂的代谢,引起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目前,取而代之的一线治疗药物,是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卓,和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