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47400000031

第31章 呼唤人文教育(8)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它的显著的特点是——许许多多种从前由许许多多人从事的传统的工作正在消亡。而时代所派生出来的新行业其实只需要极少数人从事就迅速饱和了。这也就是说——社会并没那么多工作提供给许许多多的人去干,这许许多多的懵懂不知所从所适之人,注定了首先是许许多多的高考落榜生。

现实如此的确是很残酷的。

捅破窗纸说亮话,道出这一残酷的现实,也是很残酷的。

面对此残酷,“应试教育”向学生、教师、家长发出的警告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闭上乌鸦嘴,少废话!

而“素质教育”其实只有闪在一旁喃喃地自说自话——“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

似乎也只有这样——权且先“应试”,日后再“素质”。

真的,坦率地开诚布公地讲,我就是每每以这样一种“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观点教诲儿子的……

自以为将中国当代教育体制的现实透视分明了,我才用“看法”二字圈定我的立场,而不写成是我有什么意见。对于某一种现实,倘确知它一个时期内积重难返,与其满腹意见,莫如仅仅有自己的看法。

但我的看法虽未免那个,我内心里对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明天,却怀着一种大的愿望,一种热切的理想。因我当过老师,教过小学也教过中学,对教育的事业有天性上的感情。

我对教育的愿望,我对教育的理想,目前还仅仅寄托在中国语文教育方面。我认为,在中学,在高中,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之下,中国语文教育的教条化,似乎是尤其突出的。初中高中语文教师们的教学主观能动性,似乎被限制到了基本没有发扬余地的程度。教师不得不遵循“应试”模式及考分标准而教,学生不得不为“应试”和考分而教条地理解,教条地死记硬背。学生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往往惨遭涤荡。现象乃是——考分高的文科初高中生,未必是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而对语文可能具有天性潜质的初高中生,其潜质往往也许倍受压抑,并且难以通过语文考试得到充分的证明。不消说,这极大地挫伤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原本对语文的热情。若统计一下很可能结果会是这样——倘小学有半数以上学生喜欢语文,到了中学往往只剩三分之一,到了高中又很可能减少为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排除时代重理轻文的因素,语文教学的教条化僵死的理念化,是否也是因素之一方面呢?内容丰富的,博采古今中外绚丽的语文,竟落到被大多数初高中学生冷淡的下场,岂非咄咄怪事?岂不引人发思?

我热爱语文。我这个小说家,其实,只不过是以写作的方式继续着中国语文学习的超龄生。不是一名优等生。但自认为学得还勤奋。

我每独发奇想,并为中国将来的初中生高中生祈祷——祈祷他们和她们将来能上这样的语文课:

一篇课文,无论是诗是词是小说是散文或古今中外,老师先讲作者生平、命运;接着讲作者所处的时代;再接着讲作者与那时代的关系——是顺应者?还是反叛者?抑或徨者迷惘者失意者激进者促进者?导致作者命运的因素哪些与家庭或家族有关?哪些与时代与社会有关?他或她的文学主张是什么?其主张在当时是多数还是少数?为什么?他或她的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他或她的实事或逸事——判断一位老师的教学责任和水准,主要看其在以上方面,收集了多少有价值的资料?向学生讲了多少有意义的值得讲给学生听的内容?——至于结合到课文,应该分三段还是四段?某个词应视为比喻还是形容?某字的发音是平声还是仄声?非得按对国家一级播音员的标准去要求?非得和教师一致?非得与语文教学大纲如出一辙?对于语文,具有相对独立的欣赏角度,相对独立的理解悟性,相对独立的才情储备意识,难道既不但是正常的、允许的,而且应该是得到鼓励的么?对于热爱语文的学生,这一点难道非得上了大学乃至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培养么?此前必须刻板、教条、概念,遵一循二么?不是提倡“素质教育”么?在语文教学方面怎么实践?情操素质、心灵素质、品德素质算不算“综合素质”的宝贵方面?

数理化中即或有,不是也很少么?

而语文教学与这些又有多么深层多么紧密的联系啊?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开掘这一种联系性了么?发扬这一种联系性了么?

如果我们大力开掘了,发扬了,三年初中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会比目前三年高中给予学生的还要多一些?三年高中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是不是很可能接近于大学文科的受益水平?

但文科,具体说语文学科的高考该怎么出题呢?以什么方式考试呢?以什么标准判卷呢?那标准允许灵活到什么程度?谁来把握那一种灵活的程度?是电脑还是判卷教师?是相信电脑的公正性更可靠?还是相信判卷教师的识辨水平更可靠?

细一寻思,又不禁地陷于迷惘。

但我仍不泯这一愿望,不泯这一理想主义的希冀和企盼——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父母们的儿女们,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学语文像学艺术一样!

我要一直为未来的初中生高中生们祈祷下去……

10.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

一年一度,又逢母亲节、父亲节。

我的意识中,母亲像一棵树,父亲像一座山。他们教育我很多朴素的为人处世道理,令我终生受益。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人,父母早期的家教都具有初级的朴素的人文元素。我作品中的平民化倾向,同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密不可分。

我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兄妹五人。为了抚养我们五个孩子,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到外地工作,每月把钱寄回家。他是国家第一代建筑工人。母亲在家里要照顾我们五个孩子的生活,非常辛劳。母亲给我的印象像一棵树,我当时上学时看到的那种树——秋天不落叶,要等到来年春天,新叶长出来后枯叶才落去。

当时父亲的工资很低,每次寄回来的钱都无法维持家中的生活开支,看着我们五个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食不饱腹,鞋难护足,母亲就向邻居借钱。她有一种特别的本领,那就是能隔几条街借到熟人的钱。我想,这是她好人缘所起的作用。尽管这样,我们因为贫困还是生活得很艰难,五个孩子还是经常挨饿。

一次,我小学放学回家走在路上,肚子饿得咕咕叫,正无精打采往家赶时,看到一个老大爷赶着马车从我面前走过。一股香喷喷的豆饼味迎面扑来,我立即向老大爷的马车看过去,发现马车上有一块豆饼。我本来就饿,再加上豆饼香味的刺激,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拿着豆饼填饱肚子。我趁着老大爷不注意,抱起他身旁唯一的一块豆饼,拔腿就跑。

老大爷拿着马鞭一直在后面追我,我跑进家里,他不知道我一下子跑入了哪间房子。我心惊胆战地躲在家里,可没想到他还是找到了我家。

“你看到一个偷我豆饼的小孩儿吗?”老大爷问我母亲。

母亲对发生的事全然不知。老大爷就把事情的经过给母亲详细说了一遍,然后蹲在地上沮丧地说:“我是农村的庄稼人,专门替别人给城里的人家送菜,每次送完菜,没有工钱,就得到四分之一块豆饼,可没想到半路上豆饼被一个学生娃给抢了,可怜我家里还有妻子和孩子,就靠这点豆饼充饥……”

母亲听完后,立即命令我把豆饼还给了老大爷。他走了十几米远后,母亲突然喊住了他。母亲将家中仅剩的几个土豆和窝头送给了他,老大爷看到玉米面做的窝头时,就像一个从未见过粮食的人一样,眼睛放亮,一边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边流着眼泪。

母亲回到家时,我以为她会打骂我,可她没有,她要等所有的孩子都回来。晚饭后,她要我将自己的行为说了一遍,然后她才严厉地教训我:“如果你不能从小就明白一个人绝不可以做哪些事,我又怎么能指望你以后是一个社会上的好人?如果你以后在社会上都不能是一个好人,当母亲的又能从你那里获得什么安慰?”这些道理不在书本里,不在课堂上,却使我一生受益。

当时我家虽然非常穷,但母亲还是非常支持我读书,穷日子里的读书时光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当时家中买菜等事都由我去做,只要剩两三分钱,母亲就让我自己留着。现在两三分钱掉到地上是没人捡的,那时五分钱可以去商店买一大碟咸菜丝,一家人可以吃上两顿,两分钱可以买一斤青菜,有时五分钱母亲也让我自己拿着。我拿着这些钱去看小人书。《红旗谱》在同学那里借来读过后,才知道还有下集,上下两部加起来一块八毛多一点,我还清楚地记得书的封面是浅绿色的,画有红缨枪,颜色很鲜红,我很喜欢,非常想看这本书的下集。当时正读中学,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才鼓起勇气去找母亲要钱。

那天下午两点多,我来到母亲做工的小厂。进去一看,原来母亲是在一个由仓库改成的厂房里做工。厂房不通风,也不见阳光,冬天冷夏天热,每个缝纫机的上方都吊着一个很低的灯泡。因为只有灯泡瓦数很高,才能看得见做活。厂房很热,每个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整个车间像一个纱厂一样,空中飞舞着红色的棉絮,所有母亲戴的口罩上都沾满了红色的棉絮,头发上、脸上、眼睫毛上也都是,很难辨认哪位是我母亲。

我一直不知道母亲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后来还是母亲的同事帮我找到了她。见到母亲,本来找她要钱的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什么事说吧,我还要干活。”

“我要钱。”“你要钱做什么呀。”

“我要买书。”

“梁嫂,你不能这样惯孩子,能给他读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书呀。”母亲的工友纷纷劝道。

“他呀,也只有这样一个爱好,读书反正不是什么坏事。”母亲说完把钱掏给了我。

拿着母亲给的钱,我的心情很沉重,本来还沉浸在马上拥有新书的喜悦中,现在一点儿买书的念头都没有了。当时我心里很内疚,因为母亲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我一直不知道她在那里。我一次都没有看望过她,我也没有钱孝敬她,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去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罐头。

母亲看到我买的罐头反而生气了,然后又给了我钱去买书。那时我就拥有了完整的《红旗谱》和《播火记》,我非常喜欢这两本书。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以致后来参加工作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二三十元钱,给母亲买回所有款式的罐头和点心。母亲看着我买的礼物,泪流满面。她把这些罐头擦得很亮,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

母亲最令我感动的事是发生在************期间的那件事。当时因为我们家里小孩儿多,所以政府给了我们家一点粮食补贴,补了五至十斤粮食吧。月底的最后一天,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了,揭不开锅,母亲就拿着饭盆将几个空面粉袋子一边抖一边刮,终于刮出了一些残余的面粉。母亲把它做成了一点疙瘩汤,然后在小院子里摆上凳子。

正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来了一个讨饭的。那是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老人,衣服穿得很破,脸看上去也有几天没洗。他看着我们几个孩子喝疙瘩汤的时候,显得非常馋。母亲给他端来洗脸水后,又给他搬凳子,把她自己的那份疙瘩汤盛给了他而自己却饿着肚子。

然而这件事被邻居看到后,不知是谁开居委会时把这个事讲出来了,说我们家粮食多得吃不完,还在家中招待要饭的人。从这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有粮食补贴了。可我母亲对这件事并没有后悔,她对我们说你们长大后也要这样。我觉得有时母亲做的某些小事都具有对儿童和少年早期人文教育的色彩。我现在教育我的学生时也经常这样讲,少写一点初恋、郁闷,少写一点流行与时尚,多想一下自己的父母,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谈何了解天下。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幸福的晚年。老舍在写他的母亲时说,我母亲没有穿过一件好衣服,没有吃过一顿好饭,我拿什么来写母亲。我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萧乾在写他母亲时说,他当时终于参加工作并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拿来给母亲买罐头,当他把罐头喂给病床上的母亲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季羡林在回忆他母亲时写道,我后悔到北京到清华学习,如果不是这样,我母亲也不会那么辛苦培养我读书。我母亲生病时,都没有告诉我,等我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去世,我当时恨不得一头撞在母亲的棺木上,随她一起去……这样的父母很多,如果我们的父母也长寿,到街心公园打打太极拳,提着鸟笼子散散步,过生日时给他们送上一个大蛋糕,春节一家人到酒店吃一顿饭,甚至去旅游,我们心中也会释然。如果我们少一点儿粗声粗气地对母亲说话,惹她生气;如果我们能多抽出一点儿时间来陪陪母亲,那就好了。我想全世界的儿女都是孝的,只要我们仔细看一下“老”字和“孝”字,上面都是一样的,“老”字非常像一个老人半跪着,人到老年要生病,记性不好,像小孩儿,不再是那个威严的教育你的父母,他变成弱势了,在别人面前还有尊严,在你面前却要依靠……

最后我想说,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同类推荐
  • 学校公共与文化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公共与文化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

    恩格斯说:“新闻事业使人浮光掠影,因为时间不足,就会习惯于匆忙地解决那些自己都知道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不论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读书对于弥补新闻从业人员的缺陷都是必要的。为鼓励读书,自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在《青年记者》主持“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形式为陈力丹导读按语+3篇学生的读书笔记,组织学生读了53本书,共发表读书笔记162篇。经过进一步筛选,《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将书目压缩至41部,新组织了2组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不熟悉的传播学格拉斯哥学派的两个系列书(共5本)的读书笔记(共5篇)。这样,本书共涉及关于46本书的128篇读书笔记,这些书的选择和关于这些书的读书笔记,对于在读的和未来的新闻传播学本科生、研究生,在读书方面会有一定引导意义。本书所列,大部分是与新闻传播专业有关的书,按大的主题分为9个专题,从马克思的经典论著到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涉及新闻生产与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史、传播理论、传播政策、传播现象、电视批判等方面。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诗人即人师:华兹华斯教育思想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诗人即人师:华兹华斯教育思想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威廉·华兹华斯毕生关注教育问题,其文化影响力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长盛不衰,然而国内外鲜有专著系统讨论华兹华斯的教育观点、方式及影响。华兹华斯曾宣称,伟大的诗人都是人师,他希望或被认作人师,亦或无名之辈。
热门推荐
  • 赢得天下薄幸名

    赢得天下薄幸名

    天下又如何?红颜随他人。百年如一梦,不过薄幸名。
  • 魔女的叹息

    魔女的叹息

    神秘的古堡主人周先生出现在了本市,并带走了没有父母的杜莎。之后,杜莎以千金大小姐的身份回到了学校。她悄悄从希腊带回了神秘的鹰身女妖青铜棺。而周先生将深海女妖斯库拉变成了杜莎的女仆。夕染突然开始莫名其妙地产生幻觉,不断发生各种意外,甚者一度在游泳池里昏迷。鹰身女妖被唤起,离开青铜棺袭击去度蜜月回来的夕月和蓝诺,蓝海波救出了爸爸妈妈,打败了鹰身女妖们,再次将鹰身女妖封印回来青铜馆。杜莎却因为嫉妒夕染觉醒了美杜莎的力量,并唤起了所有海兽们!夕染能够联合蓝海波以及安辰对抗海兽,保护整座城市吗?能够换来永远的和平吗?(亲们,多多指教,因为第一次写,所以前三章模仿彭柳蓉的,请谅解!)
  • 抱琴归

    抱琴归

    当你无所不能,超越一切,你又怎会在意蝼蚁的生死。
  • 那年青春那个你们

    那年青春那个你们

    如果有时光机我想回去看看,那段青葱岁月,以及喜怒于行色的你们,去爱那个你陪你打闹的人,简单快乐,是我及你们所怀念的青春。
  • 横唐传

    横唐传

    转瞬千年,毕业生庄哲来到了隋大业年间。见识了隋唐英杰的铁血豪情!见证了万国来朝的宏图大业!瞻仰了圣可汗·隋大帝的卓世风姿!这本应中国史上最辉煌的王朝,却迎来了九州陆沉的彻骨哀伤!天遣我至,必有所图!不图这名利、不图这权财,只想已绵力抚慰一下这华夏的伤疤……
  • 精灵宝可梦之阿罗拉阿罗拉

    精灵宝可梦之阿罗拉阿罗拉

    朗日是一名宝可梦训练家,立志成为精灵宝可梦大师,在他11岁那年他得到了自己最初的伙伴——火斑喵,并为了帮大木博士收集阿罗拉图鉴而来到了阿罗拉地区,在这里他认识了莉莉艾,格拉吉欧,马玛内,哈乌,并且来这里的第一天就遇见了美乐美乐岛的岛屿守护神——卡璞.鸣鸣,并得到了Z强力手环,这些事使朗日成长了很多,最终前往挑战四大天王和冠军之路。阿罗拉,阿罗拉!
  • 我是蛇,不是妖

    我是蛇,不是妖

    它,长白山灵烟洞出生的一条饭匙倩蛇从出生之日就没见过自己的爹娘,更不知道自己的毒是天下医者喜欢的镇痛良药。它生性乖巧,因缘巧合师从仙人为徒,点化一二,净心修炼,可好景不长,师傅被召回天宫,为了早日成仙,它来到人间历练……要经历过怎样的曲折才能成仙呢?小蛇为了心爱的人又会不会放弃成仙呢?
  • 堕落天使三公主

    堕落天使三公主

    女孩,对不起,让我赐予你一段新的旅程,希望你过得会比现在好,请接受我小小的请求,我不会改变你的一切,如果你愿意,你的经历,身世,性格,我都不会改变。来吧!去往你新的旅程!在那里你会遇见什么?
  • 把心分一半给你

    把心分一半给你

    初遇——时悠悠顶着大雨躲在屋檐下,而他因受伤被他带回来家。再见面,时悠悠早就已经不记得他,他却悄悄的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后来,他把他圈在怀中,向全世界宣布,她是他的女人。“你是我最偏执的爱,是我爱不上任何人的理由——”以前,我只想把我的心分了一半给你,后来却一不小心分多了,可就是收不回来了
  • 五朝往事

    五朝往事

    金灭契丹与北宋后的天下动荡混乱,江湖倾轧、朝堂列国间的合纵连横、民间百态尽现期间。芸芸众生红也只有两宋之际的马扩亲身经历了见证了这一切的风云变幻,其子马彻也如其父般被卷入这个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