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还珠格格》以前,大陆的皇帝影视剧已拍过几部,如《努尔哈赤》、如《唐明皇》、如《武则天》。严格地说,《努尔哈赤》是一部王者传,是准皇帝电视连续剧。在《还珠格格》之前,它们的收视率虽也曾创下很高的纪录,但并没有“拉动”起泛滥的文化现象,更没有形成泛滥的文化局面。
《还珠格格》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之后,文化局面不同了,几乎是一时间,皇帝影视泛滥了,泡沫般在中国的文化之鼎中沸腾。以至于有的时候,电视里七八个台同时滚动播出一部或交叉播出几部。长辫子短马褂的我们的形形色色身份的前人,似乎在与我们今人同度心照不宣的文化狂欢节。
于是,在电视中,皇帝们首先成了这样一些人:他们器宇轩昂,举止潇洒,风流倜傥而又知书达理。并且,与臣子们相比,简直更富有人情味,更善于理解人。一旦与百姓接触了一下,那一种皇帝对百姓的爱心,便油然地流露出来了。他们又是些多么饱学幽默之人啊!因为他们自幼由国师授教,早已是满腹经纶,整个儿被文化浸泡得透透的了啊!他们使我们这个国家的下一代或许边看边想:唉,那些个皇帝都是些多么好多么可亲可爱的人啊,尽管有时未免太过威严了点儿,但可别忘了人家是真龙天子是皇帝啊!若做了我的父兄,我将多么的幸福啊!若我们的少男少女们的父兄,又恰巧是下岗者失业者,则我们尤其不敢对我们的少男少女们看时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往细处寻思了!
于是,在电视中,皇帝们接着又成了这样一些人:他们雄才大略,他们坚定果敢,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治大国如烹小鲜。最主要的,原来他们是多么的为了国泰民安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原来国家有时被弄得糟透了,征战不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都是没法子的呀!不那样疆土能统一吗?不统一能有今天的偌大中国吗?做老百姓的,应该进一步明白这样一种历史常识啊——那就是,从前的皇帝,头脑里装着的,全是中国老百姓的长远利益啊!没有他们当初的英明,哪有中国老百姓今天的幸福啊!于是与自己从前的皇帝们,在今天达成了跨历史的理解。岂止是理解,简直恨不得唤他们的魂使他们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或自己们干脆想法子穿越时间隧道,去往他们的朝代,每日三敬三祝,做他们的忠顺子民。
于是,在电视中,历史成了这样的:中国的皇帝们倒是都堪称伟大的,起码接近着伟大。历史上记载的统治罪恶么,那大抵是奸臣们所为。皇帝们也有凡人的弱点啊,他们最大的弱点左不过是轻信了奸臣的谗言。
而这些皇帝们,尤其是被以正剧面目推出的皇帝们,又差不多都是按照一种接近着“三突出”的文艺创作原则弄出来的。即——在矛盾斗争中,突出正面力量(以英明的皇帝为首的忠诚于他的政治力量);在正面力量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皇帝们的忠臣良将是也;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皇帝本人的正面形象。他们或者也有些小小不然的缺点、过失,但他们最终的形象,必须是比较的高大的。
连雍正都几乎是这样的一位皇帝了,对别的皇帝们我们还有什么话说?而且,这些皇帝们的寿终正寝,又仿佛全都是心系百姓操心种种累死的。天下者,人民的天下。人民的天下,皇帝家承包了,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就差不打出一行字幕来——中国人呀,怀念自己的皇帝们吧!
仅仅怀念就够了么?
当然不够。
还要向历史学习。
皇帝们的周围,上演着一幕幕多么惊心动魄的权谋之争,展现了多少权术经验啊!简直丰富多彩,简直百科大全。君臣斗,臣臣斗,忠奸斗,奸奸互斗。即使皇帝与忠臣,忠臣与忠臣,也得尔虞我诈些个啊,人心隔肚皮啊!
中国的球迷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球迷,我以为是没什么两样子的。
但是中国某些男人们对于权谋和权术的兴趣,我以为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浓厚的一种兴趣表现。岂止是兴趣,简直还是本能。简直还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善于古为今用,善于推陈出新。且能用得很活,立竿见影,游刃有余。而这一切,往往体现在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却一无所长,除了在仕途这一条路上一条道跑到黑,一旦失意就似乎人生彻底毁败,因而惶惶不可终日的人身上。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二十一世纪的初年,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化,抽了疯似的向本国民众如此泛滥成灾地兜售封建政治权谋和封建官场权术,乐此不疲。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男人们,像太多的中国男人们似的,那么的被吸引,那么的津津乐道,那么的心领神会,那么的不反感不知餍足。
相对而言,我倒宁愿我们中国的男人,兴趣转向美国大片方面去,比如《侏罗纪公园》、《异形》、《蝙蝠侠》、《星球大战》,甚至《吸血鬼僵尸》什么的。
那样一些美国大片最多也不过使我们在看时变得有点儿傻兮兮的。
而封建权谋思想和封建官场权术,在令我们中国的男人们看了叹服的当儿,无疑污染着我们当代人的心智,使我们某些官场上的男人,变得越发的没了真话,真立场,真态度,进而连真观点也没了,变得特阴,或不阴不阳的。
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已变得这样了的男人,为数还少么?
十年“****”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还不够参考不够学的么?
前延后续五十余年中几代人的林林总总的体会,还不够回味的吗?
当然,沙尘暴般造势而来的“滚滚皇尘”中,情形是很不一样的,一概而论则以偏概全。何况,皇帝文化或曰王朝文化,毕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中国,外国也曾多次将他们的这一种历史人物郑重其事地再现过。比如《彼得大帝》、比如《斯特凡大公》;比如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但却绝对地没有在别国也形成过“滚滚皇尘”。他们的男人也绝对地没有过大开眼界津津乐道的异乎寻常的表现。
在二十一世纪的初年,在中国正跃跃欲试准备与世界全面接轨的这一个非同一般的时代,中国文化中的“滚滚皇尘”之现象,很值得沉思。也许说明着这样一点——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根子上,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浸泡,一再地容易生出一种很贱的芽。如果我们这个民族不能极其自觉地一再地削除它,则我们这个民族似乎仍只配是皇权之当代阴影下的子民……
千万别让皇帝文化“化”掉了那一种自觉!
8.论文痞的起源
我最初见诸“文痞”一词在“******”粉碎以后,对******、******及其爪牙的批判运动中。此后,曾有意识溯文学史而寻觅“文痞”一词的出处,未得其果。故,我一向以为,“文痞”一词,乃当代中国话语中的一个发明。我学识浅薄,孤陋闻寡,姑且仍这么以为,并愿就教于博学者。
“文痞”一词,可理解为文人与痞子“****”的“杂种”。“杂种”非指物种学方面的后代,乃指文人与痞子二者人格特征的合成。凡“文痞”,身上既有投机文人的见风使舵,火中取栗,又有痞子那一种天生的刁滑性和无赖性。只不过其“痞”由“文”包装了,后天“合成”为一种邪劣的假正经而已。
考察中国正野文史及历史,文人中少有很痞的典型。文人的劣点林林总总,但大多数文人,拒绝痞气的沾染。痞主要的心理成分非仅仅是玩世不恭。因大部分玩世不恭者,不过将玩世做心理的盾,将不恭做写在盾上的图腾式宣言,借以自卫。但痞不是这样。痞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自己层层捆扎的阴暗的恶毒。痞较普遍的心理私语是这样一句话——“统统×******!”这是典型的痞看社会的心理,也是典型的文痞看文坛的心理。区别在于,痞并不需要借了文的包装掩盖此种心理,而文痞一定要最充分地利用文的包装。
******、******之流及其爪牙,获“文痞”丑名,乃因阴暗而恶毒的政治心理。“统统打倒”和“统统×******”是同一种心理。但他们并不是用痞的技巧掩盖此种心理,而是靠政治的权术和****。故我一向认为,他们非是典型的“文痞”,而是文人与反动政客****的“杂种”。他们的人格特征,是文人的劣点和反动政客的劣点的集大成。
据我看来,较典型的“文痞”的滋生,继“****”之后,近年又有繁殖现象,呈现为一种纯粹的文人的劣点,和纯粹的痞子的劣点“****”后的“合成”。而且,可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而且,迅速地年轻化。这乃因,在国外,痞子不必假文人之名而活着,文人也不必非靠痞的技巧而存在。也许只有在中国,“文痞”才活得比文人和痞子两者都潇洒,都滋润,都如鱼得水。“文人相轻”之不争事实,使“文痞”们早已深知,无论自己怎么干,总可以获得一部分文人暗地里的喝彩和幸灾乐祸。大文化话语版块的疲软和寂寞,使“文痞”们早已明白,它是非常需要他们所提供的热闹的。文人们必将陷入的两难之境(倘认真对待,则他们以痞应付;倘哂笑置之,则他们的策划顺利实现,目的全面达到;倘与他们理论,则正中他们下怀,可借题营造更大的热闹,于热闹中进一步大大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名利双丰收) ,是文痞们预料之中的。故他们不但每每有恃无恐,而且每每非常得意。
文痞行径是文痞们假文学之名而公开****的现象,目的是要引起公众的注意。文痞们也都是有点儿文学的细胞的,也都是懂点儿舞文弄墨的技法的,而且每喜欢刻意炫耀其技法的时髦。因为文学毕竟非是仅靠技法和赶时髦的事,所以被忽视是他们“心口永远的痛”。他们的“文学性”善于迎合单纯的少女情怀之所好。她们一般热衷于什么格调,他们是很有研究的。在这方面他们是内行。他们的生活形态往往是颓废的,用种种人生新观念包装了的颓废。在某些不言而喻的娱乐场所,经常可见他们故作斯文的身影。如果哪些女孩子被他们口中的“文学性”话语所迷幻,不久就会被他们弄到某张床上去。对于中国的任何方面的话题他们都不感兴趣,谁要当着他们的面谈,他们会不拿好眼色瞪你。但你若对中国性“开放”的程度不满,那么你算是寻找到了最亲爱的同志了。这一点几乎一向是他们对中国现实所持的惟一的而且尖锐的批判。他们不厌其烦地通过他们那一种“文学性”打扮自己是中国当代最懂得温爱女性尤其是单纯少女的“罗伯特”。他们往往通过他们的“文学性”劝导少女们有机会千万别错过做一把“弗朗西斯卡”。你很难从他们的“文学性”中发现什么现实性,但性荷尔蒙过剩。他们很认识一些公的或私的经理、老板、富豪什么的,很善于从他们衣袋里“轧”出钱来。其实往往也没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往后者们的玩乐中加进点儿他们那一种“文学性”和“文学女性”罢了。这是我早已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此现象中,他们所充当的角色,每每类乎后者们和“文学女性”之间的“皮条客”,很丑陋。而某些“文学女性”们身在误区,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被利用,还以为受着文学与商企大亨们的双重宠爱呢。
钱一到手,领导们便对他们刮目相视,发现他们原来是能人。同事感激他们,因为他们为集体创了收。一旦有“承包”之机,他们首当其冲,大显身手。但仅有以上特征,断不可便视为文痞,也许只不过是某些“青春派”作家的“派”,也许还果然是不失可爱的“新生代”的能人。文痞毕竟是以文痞行径为前提的。前提摆在那儿了,反观其身,以上特征才成为一种参考。
文痞是文学和“市场经济”关系中的派生物。文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时携手合作,各得其所;有时相鄙皆见,分道扬镳。这乃因为,文学毕竟是有个性的,而市场只有经济规律的共性。个性不被共性所左右,个性就要作出牺牲。
但文痞是没有个性的。
文痞存在的信条是——“有奶便是娘。”
这决定了文痞的行径都是一样的——如果市场需要它吹捧什么,它便不遗余力地吹捧;如果市场需要它贩卖和兜售什么,它便全心全意地服务——如果朋友的隐私投放到市场可获大把的钞票,文痞们是绝不会犹豫的。如果有人出价雇了文痞攻击谁,文痞们也是攻击没商量的。
在劳务过剩的今天,文痞是一种“劳务市场”。这个“市场”没有公开的竞争,但有背地里的自荐。
攻击不需要多么高的水平,所以文痞们的“专业能力”其实很差。花钱雇他们的人内心里是很轻蔑他们的,给他们钱像抛给野狗骨头,而且开价很低。一篇二三千字的攻击性的文章,据我所知,一般也就千八百元。
为了千八百元,怎么能干那种事?!——这是文人的观点。
平均每个字几角钱了!不就两小时内可以写完的文章么?干了!——这就是文痞的观点。
我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出版以后,一个时期内,家中常被身份可疑的“记者”所滋扰。
一次,有医生在家中为我按摩,还有两位外地来客——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遭我拒绝之后,连我和医生和朋友之间的交谈,都要偷偷录音,行径几近于密探和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