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刘志,这位汉朝掘墓人是东汉第十位皇帝,共在位21年。他是汉章帝的曾孙,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翼。
外戚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立十五岁的刘志为帝。刘志小时生性放荡与宦官张让有断袖之情,后被太后梁妠发现,梁太后和梁翼则利用张让监视桓帝,桓帝因而对梁氏不满,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延熹二年,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5人一举歼灭了梁氏,5人同日被封侯,称之为“五侯”。五侯比外戚更加腐败,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政治更加衰颓,国势益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延熹九年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200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汉桓帝死后,谥号孝桓皇帝,庙号为汉威宗。
《谥法》上说:“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这个谥号放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身上,不会有谁会去议论什么。但是在刘志身上,反而让人觉得讽刺。我们这位汉威宗孝桓皇帝,不要说辟土兼国,武定四方。甚至连守边安内也做不到。知道现在人们也不知道刘志威在哪里,孝在哪里,桓在哪里。
桓帝死后侍御史刘儵推举河间王刘开的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
灵帝刘宏本封为解渡亭侯,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堂侄。永康元年因桓帝无子,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时年仅12岁。这位皇帝没有高祖刘邦建国开庙的本事,也没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能力。但是,他败家的能力却和他的上一任有的比,常言道:富不过三代。是因为财富积累的速度远远比不过挥霍的速度。灵帝即位后,大汉政权已经是大厦将倾,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频繁,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死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二次党锢之祸。而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灵帝对宦官的宠信与依赖就是后来叛变的导火索。
在朝政腐败和天灾的双重压迫之下,叛乱有了广大的市场,张角煽动百姓,聚众造反。巨鹿(今河北平乡县)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举事,史称“黄巾之乱”,这次暴乱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大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被平定,但是破坏极大。从此大汉王朝名存实亡。
桓灵二帝时期被称为汉朝最为黑暗的时期,如果说宦官和外戚将汉朝政权推到了悬崖边上,那么桓灵二帝则是将其推向悬崖的人。历史上对于桓灵二帝的评价也基本是如此
例如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可见桓灵二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如何的。
如果把汉朝衰弱的原因全部归咎桓灵二帝,相信大部分读者是不会相信的。但是乱世的帷幕却确实两人拉开的,而且两人在此也扮演了主角。
曾经征服四方,威定寰宇的大汉帝国在桓灵二帝不懈努力的败光下,终于轰然倒塌,其后续者,不管是少帝刘辩,还是献帝刘协都成了别人手上的傀儡,不要说中兴汉室,连自己的小命都我在别人手里。这刘辩算得上刘家最惨的一个了,当了皇帝,一天好日子没过到,在为不到一年,又是宫廷之乱,又是董卓的,别说年少的刘辩了就是成年人也受不了,最后还死于非命。献帝刘协倒是还好,至少还能安享晚年,不过谁要是背上亡国这么大的锅,恐怕谁心里也不会好过。谁也不知道刘协晚上做梦的时候想起这大好江山是什么样的感受。
不过刘家倒是出了个刘备刘玄德,虽说没有像光武帝刘秀一样中兴汉室,但其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倒也延续了大汉国祚,当然,有很多人认为蜀汉政权并不是汉朝的延续,汉朝的延续者是曹丕所建立的魏朝,确实,如果从中国古代王朝延续的法理上,那么曹魏政权确确实实是东汉的继承者,但这又如何呢
乱世的大门因此开启,往后近百年的时间,它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勾心斗角的、振奋人心的、令人惋惜的大戏。
曹操、袁绍、刘备、孙权、董卓、袁术、刘表、张角......那些我们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枭雄们会有什么样的对决。
东汉末期的历史,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我们熟知。而书中的曹操,这位有人恨,有人讨厌,有人敬重,有人佩服的枭雄。他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