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多铎、阿济格,三人商量如何攻打锦州城。经过仔细一分析,要想合围锦州,就必须把锦州城外围几处要塞拔掉,不扫清锦州城外围几个据点,恐怕攻打锦州难上加难。
那么祖大寿在锦州外围修建了那些据点工事,对保护锦州安全起到什么作用。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祖大寿为了保护自己的老巢,守卫这一亩三分地,不但加高加厚锦州城的城墙,还在外围十里开外的几个险要之处修建了要塞,总共用了三年之久。
祖大寿视察过小凌河,将小凌河河水延伸至锦城下只有二百米的距离,由西城一直延伸到南城,可以为锦州城的西面与南面提供天然的屏障。(现在锦州老城区的基本框架就是那时候打的基础,而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就是老城区的西北角,离小凌河距离不到三百米。)
祖大寿用心良苦可见一斑,修筑工事所花费开销颇多,钱从哪来,还得在广大贫困的人民群众身上搜刮。
锦州城西、城南有了小凌河、女儿河、南山作为屏障,还剩下城东、城北。
祖大寿经过实地考察,深思熟虑,又在城北与城东两处各安下
两座大营。我经过反复寻找,反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两处大营现如今的位置;一处在锦州城北金屯、马家一带,另一处是在锦州城东百股一带。
这两座大营修建的有自己的特点;营外挖有一条深三米,宽十米的壕沟。明军知道满洲骑兵骁勇善战,只有挖沟才能玩的过敌人的骑兵。另外,祖大寿深知满鞑子很会打仗,特点就是围城打援各个击破,而明军特意挖的壕沟有一个突出的地方,采用两点一线的方案,将北面与东面连接起来。城北大营距离城东大营的距离大约在十几里地,即便是步兵跑步也可以在短短一刻钟内达到,有了这条壕沟作为屏障,可以避免被敌人分割包围。
祖大寿把血本全部投入到了这两座要塞上,将它们是为永久性防御工事。
永久或半永久是相对于时间而言的,永久可以理解为固定的,长期的,半永久也可以理解为暂时的,短期的。
永久防御工事本身不决定战斗胜负,但改变战场力量分布,对敌人来说最可怕的是被它导入人家预设的战场和战斗模式自己被对手腾出的更多机动力量牵制,而对自己最可怕的影响是丧失战斗意志和勇气,把自己固化在高墙深壕后面,失去了主动作战的动力。
从这一点看出祖大寿对皇太极研究的很透彻了。
那么这两座要塞何人把守呢?
祖大寿经过多方考虑,还是派出蒙古将领。看守东门的是吴巴什,守把北门的交给亚昆。
有的读者就问,怎么明军底下出现蒙古军队啊?岂不是引狼入室。
明朝初期的蒙古势力要远比清朝初期强大的多,元朝虽灭,但是那时一种游牧民族集体性的撤退而并非是覆灭,当时的元帝国在北方草原依然是统一的,元顺帝依然以大元皇帝的名义向四大汗国发号施令,而当时的明朝正面临一个户口减半,民生凋敝的烂摊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君王都会首先采取防御的政策,即先巩固住收复的河山,防止北元势力的卷土重来,集中时间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朱元璋的这一做法还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朱元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攻措施,频繁的向漠北进攻,双方互有胜负,明朝在初期量力而行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打击,不但没有拖延恢复经济的步伐,反而是为北方地区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而北元帝国则在这个过程里渐渐走向衰落,蓝玉的捕鱼儿海大捷可以说是彻底宣告了北元政权的覆灭,我们不应该忽视蓝玉的这场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明朝对蒙古战争的一个转折过程,如果说再此以前,明朝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北元政权的话,那么从此以后,九边重镇的对手就变成了松散的部落首领。从军事意义上说,明朝在北部的军事威胁,可以说是大大减轻了,即便有为何显示敌军抵抗侵入的清军。蒙古又遭遇分裂,分成了大大小小几个国家。其中有一个小国举家来到大明,离着辽东很近,他们想并入大明朝,最先投靠大明。
以前想投靠满清,可当时满清实力很小,不被外人看好。最后朝廷加封一批蒙古人战将。
祖大寿还特意选拔了几位蒙古大将,吴巴什、亚昆就是二位出色非常出色的武将。亚昆为人实,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有半点怨言。而吴巴什有自己的鬼八卦。
这两座大营正好把背面和东面通往锦州的道路封死。不敢说又多么险要,只要满清过来不付出代价根本就不好使。
单表清军三位主帅,他们于二月份起兵,带着三万大军进发锦州城。济尔哈朗坐镇中军,多铎打头阵,阿吉格断后。
很快大军开赴到距离城东北大营
十里处,叫大齐的一个地方安营,大军开始休息。
三位主将在一起商量一下如何对付这两处该死的大营。
前方十余里便是锦州城北大营,明军有五千精壮士兵把守,应先灭之。
把这任务交给了多铎来完成,阿济格带领五千军兵牵制东边的大营,其余留守营寨。
清军的一举一动早就被明军所发现,祖大寿早就有准备,事先亲临东面、北面两处大寨做指导工作。要贯彻落实皇上给咱们完成的任务,完善与发展锦州作为关宁锦防线前矛的作用,总而言之就是要守住大寨。
不过祖大寿说归说,做归做,他就发现这东大营的守将吴巴什见着他不太自然,说话声法颤抖。
祖大寿旁敲侧击,也没有发现什么可以之处,看来疑神疑鬼不能代表说心虚的..有时候是紧张..只是在自己角度没必要的时候..就变成了过分紧张而已,祖大寿琢磨一下,还是提高警惕才是。
临走时,故意将身边的亲信安排在东大营作为内线,暗自当中交给了亲信一些任务,观察吴巴什的举动。
这就有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感脚,信任是用人的第一标准,这句话很有见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选择了他,便不应怀疑,不应处处不放心.既然你怀疑他,你便不要用他好了.用而怀疑,实际上是最失策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对的、灵活的,不是绝对的、死板的,否则就要犯错误。祖大寿倒霉也就是倒在这上头了。
二月初六,多铎的一万多军兵来到北大营外,可没想到明军在此设有机关埋伏。
守卫大营的明军弟兄怕有人来偷袭营寨,早就在营外挖好脏坑净坑梅花坑,翻板转板连环板。冲天刀、立天弩,机器人、机器车等等。每个陷阱深大三米,若掉下去非死不可。
清军还真是大意了,一个冲锋下来,掉进陷阱里的人马不下千余人。多铎见状忙下令撤退,都给我撤回来。
清军回来之后,军卒们心里有些紧张,更加恐惧,真不知道明军还有没有其他埋伏。
多铎下令现将尸首抢回,找个地先埋了。然后找个空地方休息片刻,商量一下该咋办。
多铎低头不语,可心里正合计该怎办才好。既不损耗我的人马,还能攻破北大营。那么我在组织一次进攻北大营。有了,你明军不可能继续挖陷阱,我那死者当垫被的,大军可以大踏步前行。
说道这里,咱们解释一下明朝陷阱的来历,怎么做的。
陷阱,原是古时候有来辅助打猎,猎取大型或者小巧灵和不容易抓取的动物。
后发展来对付敌人,通过预先埋设就有杀伤力不等的设施或者防止他们盗取需要守护的物品。
陷阱也叫机关术,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
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机关之术也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大量使用陷阱机关来克敌制胜。
咱们书归正文;多铎想了好久才想出此笨招,组织人马冲入明军的陷阱机关,告诉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包土,给我往有坑的地方填土,堵死他们的陷阱。
可结果,满洲兵马刚到距离北大营五百米处就遭到大炮的攻击。北大营不是光靠陷阱机关取胜的,里面也有干货,格式佛郎机火炮应有尽有。
北大营内各种火炮喷出无数小弹丸打向满洲兵,一次性打击还是够有威力,最起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