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楷书体系中,魏碑书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魏碑书体有着奇逸的结字和潇洒的用笔,使得它独具风格,所以在书法艺术中占有颇引人注目的地位。在掌握了正楷的规范和行楷的活泼之后,再来学习魏碑书体,这就可以将楷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同时,对于其他书体的练习也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一、钢笔魏碑基本笔画的写法
因为魏碑是承隶向楷发展的过渡书体,所以魏碑笔画中兼融隶楷的双重特征。魏碑主要有八种基本笔画。
(一)点画
魏碑的点画有斜点、横点两种,具有鲜明魏碑个性。其中斜点应用最广,比如有些字中起笔和收笔的点画。轻入重收,也可重入轻收,形态比正楷的点偏长且更见棱角。魏碑的横点形如短横,可重入轻收,出锋在右;也可轻入重收,出锋在左。(二)横画魏碑的横画有长横和短横两种。长横兼有楷隶特点,入笔重,形成隶书般的顿头,收笔跟楷书一样,顿笔回带。长横书写的要点是既沉着有力又伸展自然。短横和楷法一样,可以根据情况作俯仰调整。入笔可重可轻,变化丰富,收笔时加重并回带。(三)竖画魏碑的竖画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和正楷所不同的是,入笔处的顿头要更明显有力,这也是魏碑竖画的显著特征。(四)撇画魏碑的撇画有长撇、竖撇和短撇三种。魏碑撇画介于楷书和隶书之间。起笔同楷书一样,收笔时又如隶法,要加力后再轻挑而出。魏碑竖撇,应先作竖画,在转折处加力后撇出。魏碑短撇写法基本和正楷相同。(五)捺画魏碑的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两种。在写法上和楷书相似,只是要强调入笔时的顿笔和收笔时平出的捺脚。(六)钩画魏碑的钩画有竖钩、竖弯钩、横钩和斜钩四种。起笔、行笔大致同楷书,但是在出钩时要长于正楷,而且转折处要尖锐,以表现力度。(七)折画魏碑的折画主要有横折和竖折。在写法上基本同楷法,强调转折处的棱角,以求力度。(八)提画魏碑的提画入笔时如横画的顿笔,以表现力度。在学习魏碑书体时,首先要注意其笔画兼容楷隶两体的特点,在形态上应多从楷法,伸展和出锋时要不失隶意,这也是把握魏碑基本笔画的关键。
二、掌握钢笔魏碑的结构
魏碑书体兼融楷书和隶书的风貌特征,突出的表现在其结构上。在南北朝时期,篆、隶、草、行诸体都已经成熟,这就必然会对魏碑的发展产生影响。正是如此,魏碑在结构上吸收了篆书、隶书、行书的韵味,融合各体之长,这也是魏碑的重要特征。我们在学习魏碑的结构规律时,不但要知道魏书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且还必须弄清楚魏书与隶、楷两体的区别和联系。魏碑上承汉隶,却又与隶书不同,主要是因为在于楷法的出现和隶意的消退,形体向方正发展。与此同时在笔画上也出现倾斜,钩挑转折刚劲有力;魏碑下启唐楷,但又与正楷不同,主要是因为其楷法还没有成熟,隶意草情余波未消,结字不是很规范。掌握了这些魏碑的特征,就为学习其结构提供了依据。
(一)独特结构
独体结构的字主要运用了伸展和偏侧原理。魏体字的显著特点便是伸展笔画。这种伸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伸展,这是基于隶书的余波,使撇、捺、横等笔画左舒右展,正因为如此魏体中有很多字形都像隶书一样趋于横扁;另一种是竖向伸展,这是基于楷法的形成,使得竖向笔画上下伸展,造成了魏体中有些字向竖长发展。偏侧是魏碑书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偏侧,就是不要求左右两边的对称平衡,而是将重心偏侧于一方,形成一种险峻奇巧的形态。如当横竖笔画交叉时,使交点偏于右侧,造成左松右紧,或用笔画的不平衡伸展造成偏侧,这一点和正楷有很大区别。(二)合体结构合体字中除运用了独体字中伸展、偏侧原理之外,还运用了错落、简省原理,这样就使魏体字错落多变、潇洒自如。魏体的错落特征与隶书非常接近;而简省则是受行书影响的结果。魏碑书体属于楷书的范畴,因此它的章法布局与楷书大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