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兴起于20世纪50年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由超越两大阵营的发展中国家所组成,它成为一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非、拉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独立国家。为了维护主权独立和发展经济,这些国家既需要国际合作,又不愿介入美苏争霸,它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兴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亚、非、拉大批国家经过长期斗争,取得民族独立或在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二是第三世界国家以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为标志,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对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以“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为标志,第三世界国家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东亚,随着日本的投降,越南、朝鲜、中国三国经过艰苦斗争,建立人民政权,获得民族独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南亚,经过印度人民的长期斗争,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挑拨,印度独立是以印巴分治的形式实现的,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印度,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巴基斯坦,其他地区的国家如菲律宾、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宣布独立。
在亚洲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同时,非洲人民的独立斗争也在不断升温。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英国控制的法鲁克王朝,实现了独立。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打败英、法、以的侵略,取得了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胜利。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发动反法武装起义,迫使法国于1962年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阿尔及利亚的独立,给非洲其他国家以极大的鼓舞。在它的影响下,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被摧毁。拉美民族运动主要表现为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的独立和捍卫民族主权斗争的胜利,形成了战后世界一大政治力量。他们为反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和掠夺,又展开了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万隆会议也叫亚非会议。1955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会议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它表明亚、非、拉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所谓“不结盟”是不与美国这样的大国结盟,它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政策。这一政策获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到80年代不结盟运动已有101个成员国,包括了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它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大加强。这改变了超级大国在联合国为所欲为的现象。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中国恢复了常任理事国地位。这进一步加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使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对国际政治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政治力量。
第三世界的兴起,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日益壮大,它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