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梧桐树下的聚会改变了货币与信用运动的历史,这是一个奇迹。现在,全世界的目光每天都关注着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电子显示牌,而喧闹、兴奋、颓废、崩溃成为这里的常态和景象。正是这个熙熙攘攘的交易大厅使得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街道——华尔街,成为现实世界的金融中心。
华尔街两侧本来绿树成荫,经过英国人的砍伐,只剩下几棵孤零零的梧桐树。1792年5月17日,24个经纪人在华尔街68号门口的一棵梧桐树下签订了著名的“梧桐协议”,成为纽约股票交易所这一著名机构的前身。他们商定以后每周用几个上午在这棵树下聚会,按照只进行相互交易、一律排除外人、服务按规定价格收费的“三条原则”进行活动,同时举行了所有成员参加的拍卖。公众对这种新的、相对保险的赌博活动给予了无限的热情,无论刮风下雨乐此不疲。1817年,有组织的中介商们创立了纽约股票与交易委员会。
委员会成立不久就因发行修建“伊利运河”的公债而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纽约股票交易所每天举行两次拍卖,上下午各一次。在那里,经纪人坐在指定的位置参与“叫股”,主席朗读证券名单,而成员们则进行报价、投标。尽管为建运河、公路以及铁路筹资时发行了许多债券,纽约股票与交易委员会却仅仅限于提供那些更为确定的证券名单。
1853年,更名为“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原纽约股票与交易委员会试图控制整个市场,在1869年与其对手公开交易所合并。1875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实行专家制。一个流行至今的传说是:有一个叫博伊德的经纪人摔断了腿,只能待在一个地方买卖固定的股票。据说博伊德发觉这种做法有利可图,就在他的腿痊愈后仍然坚持这种方法,别人也如此效仿,于是才有了专家制。到了1876年,持续交易完全取代了喊价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拍卖于1882年最终结束。纽约股票交易所于1867年引入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1878年引入电话。这两大发明可以帮助经纪人应付日渐增多的订单,不仅使交易范围扩大,而且统治了整个美国证券交易所的结构。
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新的上涨行情时,纽约股票交易所战胜了所有挑战,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交易所,成交量占美国上市证券交易的75%。
今天,纽约股票交易所仍然在1901年至1903年建造的老房子里。其位于布罗德大街18号的正门依然富丽堂皇。这座早期爱德华式的建筑体现了罗马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6根凹槽的科林斯式的圆柱,装饰华丽的三角门墙,上面刻着6个浅浮雕人像,分别代表农业、矿业、动力和设计等几个方面。中间站着一个被称做“诚实”的丰满的女人像,两旁有两个较小的男人像接收并记录别人带给她的成果。
纽约股票交易所通过变动其规则以及采用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适应新的、更具竞争性的环境。华尔街矗立着的高大的纳斯达克指示器上不断变换的数字,标示着纽约股票交易所也在不断地走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