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自21岁至27岁,牛顿就奠定了某些学科理论基础,导致以后世界上的一系列科学革命。他的第一个轰动科学世界的成果就是发现光的本质。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试验,牛顿发现普通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经过一番光学研究,牛顿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天文望远镜,这架天文望远镜一直在天文台使用到今天。牛顿著有《光学》一书。莱布尼茨曾说:“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的确,牛顿除了在天文及物理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他从二项式定理到微积分,从代数和数论到古典几何和解析几何、有限差分、曲线分类、计算方法和逼近论,甚至在概率论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一部巨著。
但是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万有引力的发现。
1665年到1666年,由于一场可怕的瘟疫,剑桥大学被迫停课,牛顿因此回到故乡乌尔斯索普村。在回家躲避瘟疫的那两年里,牛顿非常注意观察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行,他经常在思考天体的运行能不能从动力学的角度来加以解释。1666年的一天,牛顿正坐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书,忽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中他的脑袋,然后滚落在草地上一个小坑里。牛顿还顾不得去揉一揉被打疼了的脑袋,就被这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所吸引。他问自己,苹果为什么不掉向天空,却偏偏落向地面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逐步把牛顿的思路引导到引力的思考上去。他想,地球大概有某种力量能把一切东西都吸向它吧!物体所具有的重量,可能就是它受地球引力的表现。
牛顿没有让他的思路停止在这一步,他想到,地球的引力如果没有受到阻止,那么月亮是否也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呢?月亮总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而不会越轨跑掉,不正是地球对它有吸引作用的结果吗?牛顿又进一步推想到各个行星之所以围绕着太阳运转,也必定是因为太阳对它们有吸引作用。因此,他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牛顿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万有引力”。
但是,有一个问题随之产生了。既然地球吸引着月亮,太阳吸引着地球和其他行星,那么为什么不会像地球上的物体都落向地面那样,月亮落向地球,地球和各个行星落向太阳呢?牛顿又通过对抛射物体的研究,从中得到了启发。他设想:如果有一个巨人站在一座很高很高的山顶上,沿着水平的方向抛出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在向前飞行的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也在向下落,石头在空中的路径是一条抛物线,最后落到地面上。石头抛出的水平速度越大,它落地以前飞过的水平距离也越远。它的轨道弯曲程度也越小。可以设想,如果抛石的力量足够大,以致使石头的轨道曲线的弯曲程度和地球表面的弯曲程度相同,那么这块石头就会像月亮那样,绕着地球运转下去,永远落不到地面了。至此,在牛顿的脑海里,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引力思想。有了万有引力这个思想,还需要用严密的数学手段,精确地得出万有引力的数学表达式。牛顿认识到,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开普勒所得出的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都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于是,牛顿从这些定律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并从天体运动规律的具体分析中,得出了普遍的万有引力定律。可是,牛顿并没有立即发表这个理论,他仍在冷静地深思和研究着。一方面,他要对它的每个细节作严密的数学论证;另一方面,还要为这一理论提供切实可靠的实践验证。可是,在这两个方面,牛顿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1672年,法国人皮卡尔由精密的大地测量得出了地球直径的更准确的数值。1682年,牛顿根据这个最新的数值,使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算出万有引力系数C的理论值,与由运动学方法测出的实际数值取得了一致。1685年,牛顿又克服了数学上的困难,严格地证明了计算一个均匀的球状物体对外面物体的吸引作用时,已经看作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物体的中心。困难终于被扫除,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在1687年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正式发表了。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成功地破译了地球引力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大力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