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中原各国纷争不断,其中秦国最为强盛,经常对其他小国家发动战争,掠夺财物。
赵国有一个人给赵王献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璧,赵王十分喜爱,经常拿着把玩,并给这块玉赐名“和氏璧”。不久和氏璧的事情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他就想把这个宝贝夺过来。于是,秦王就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玉璧。赵王收到信后,心里十分纠结:给吧,舍不得;不给吧,又怕得罪了秦王,招致战祸。无奈之下,他便召集大臣们前来一同商议此事。大臣们都说秦王就是想要骗取和氏璧,可不能上当,但又都想不出避免战祸的良策。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告诉赵王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聪明果断,说不定他能够去说服秦王。赵王于是便派人找来了蔺相如,问他有什么办法。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和氏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再带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赵王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就按照蔺相如说的,把和氏璧给了他,让他去秦国和秦王谈判。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进宫见到了秦王。他把和氏璧双手捧上献给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如此漂亮,绝世罕有。一边欣赏一边称赞,却绝口不提当初承诺的拿十五座城池交换的事。蔺相如看他没有诚意要交换的意思,于是就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上有一点瑕疵,让我来指给你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回和氏璧后,往后退了几步,靠到柱子后,说:“我看您并没有要拿城池与我交换的意思,现在璧在我的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这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一边说一边拿起和氏璧做出要撞的动作。秦王怕他把宝贝摔坏,忙说:“好好好,我刚才是看得忘记了,现在我们开始商量城池的事情吧。”
于是,秦王命人拿来地图,把当初许诺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回到住所之后,他赶忙让随从把和氏璧悄悄送回赵国。过了几天,到举行典礼的日期了,蔺相如进到宫中,见到秦王后,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们赵国,我们马上派人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反正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好把蔺相如又送了回去。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回去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于是赵王决定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很生气,他走到秦王面前,说:“秦王,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蔺相如再次请求,秦王仍然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叫人把这个也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早已做好应战准备,也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能放他们回去。蔺相如这次又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这下比廉颇的职位都高了。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非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为了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他便尽量减少跟廉颇见面。而廉颇却不依不饶,伺机找蔺相如的碴,让他难堪。
蔺相如有一次坐车出去,看到廉颇骑着马从对面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掉头往回走,蔺相如的手下都很纳闷。他们说,蔺相如看见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廉颇之后听说了蔺相如的话,心里很是愧疚,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这样,赶忙把他请进屋。两人化解了矛盾,成为了好朋友,一起保卫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