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明末清初江苏泰州人。
一次,柳敬亭在江南一个小镇上行走,见到茶馆里有个说书的,讲得非常精彩,听众听得入神、连连叫好。柳敬亭心里很是羡慕说书人能获得这么多人的好评,于是也常常过去听,然后把听到的都记在心里。由于他小时候也读过不少历史故事,加上平常听到的一些民间传说,他便也想以说书为生计。
因为没有老师教他说书的技巧和方法,他只能自己摸索着练,这样练了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是很好,他感到很懊恼。后来有一次,他也是在一个地方听书,说书的那个人叫莫后光,技艺十分高超,听完后柳敬亭很佩服这个人,于是就诚恳地拜他为师。莫后光看他诚心拜师,而且也有一定的说书基础,就决定把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于柳敬亭。
莫后光告诉他:“要想说好书,一定要下苦工夫,虽然说书是门小技艺,但是想要练好,必须从生活上积累经验,要熟悉各阶层的生活,还有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方言,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发展过程,对之进行取舍整理,然后恰当地组织起来。这样才能是好的艺术作品。”这此之后,柳敬亭就谨遵老师的教导,白天就走街串巷,仔细观察各种社会现象,也看看不同地方的人说话有什么差异;晚上回去后他就仔细回想所看到的事情,认真思考,并与他了解的历史等故事融合起来,然后记到纸上。
就这样学习了几个月后,他再去找莫老师,让他帮忙指点指点。老师让他先讲了一段,听完后,对他说;“嗯,看来你这几个月有进步啊,虽然你现在能讲出故事,但是还不能引人入胜。你再想想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更好听、更生动、更能吸引听众。说书有时要开门见山,一目了然;有时要从容直叙,直达胜境;有时要增加一些伏笔,让听众产生疑问,让他们想听下去。总的来说,对内容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轻重缓急,详略得当,都要给予恰当的安排。”回去之后,柳敬亭更加努力钻研,并且与更多的人交流。
在与别人的沟通之中,柳敬亭发现,有些人说起话来很有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听下去,他们说话抑扬顿挫,神态也随之变化。他认为这是值得去学习的地方,于是他每天就去细心观察,并模仿这些人的言行神情。又勤学苦练了几个月后,柳敬亭再次去向老师请教。老师这次听他说完后,高兴地说:“你现在进步很大,讲的故事也能使更多的听众聚精会神,你再加把力,要做到身临其境,把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就当自己是故事中的当事人,这样的话,你就能在说书的过程中配合着做出与之相符的动作神情,就能使整个故事活起来,活灵活现体现出所讲的内容了,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进入你所描述的情景中,这就是说书的最高境界:忘我的境界。”
柳敬亭听完老师的话,更加努力了,不仅白天说,晚上回去还要多次练习,并在别人听完后要他们提出看法和意见。就这样,他不断改进自己的说书方法,听众也越来越喜欢听了。又几个月后,他再次去找老师,说了一段书后,老师惊叹不已,对他说:“好,你现在的技艺已经非常好了,还没开始讲,你就已经能营造出故事氛围,吸引听众的目光,等说起来了,听众就能自然而然地跟随你的描述进入故事。很好,很好。”
最终,柳敬亭在虚心接受老师的指点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