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生和王世昌,祖籍河北省顺平县,都是国家机关的普通退休员工。无意中的一次返乡之行,让刘月生夫妇对家乡学校的状况唏嘘不已。为了能让家乡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将晚年的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对两位拿着普通退休工资的老人来说,要想为家乡建一所学校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但是老人们坚信,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1989年开始,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3位爱国港商捐资了74.5万元。此后,王世昌四处奔波,跑有关部门落实建校的具体事宜。不久,以捐款数额最多的梁洁华命名的“希望学校”,在顺平县常各庄村动工建设。
施工期间,60多岁的王世昌始终奔波在一线,刘月生因岁数较大,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一次,刘月生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王世昌接到电话后连忙赶回北京,在医院里陪了三天三夜。但她心里却总惦记着工地的事。刘月生知道她的心思,就劝她赶紧回工地。那时的王世昌,不知冒着严寒酷暑往返于北京和顺平之间多少趟。为了省吃俭用,她和民工同吃一锅饭、啃馒头、喝菜汤,中午就在一个长椅上枕着砖头小憩一会儿。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她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去建材厂家订货,亲自押车将建材运回工地;她一趟趟地找水泥厂,磨破了嘴皮子,终于买到了质优价廉的水泥。施工后丢弃的废水泥袋、破纸盒,她都要捡起来卖破烂换钱入账,地上的碎砖头也要收起来铺路。1995年,建筑面积达2060多平方米,拥有84间校舍,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终于屹立在了顺平大地上。1997年以后,王世昌、刘月生夫妇又用梁洁华女士的捐助,为“梁洁华希望学校”盖了30间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2001年至2003年,他们再用梁洁华女士的捐款,为“梁洁华希望学校”建起了高中部。从为家乡筹建新校到最终建成“梁洁华希望学校”,刘月生、王世昌夫妇整整奋斗了18年时光。
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在执著为家乡修建学校的同时,还主动捐款成立了家乡教育基金会,号召社会集资,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们身体力行,省吃俭用,共向家乡的学校捐款30余笔、近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