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里沃斯,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他使手摇纺车从一人纺一两个锭子,增加为一人同时纺织八到十八个锭子。这主要是由于珍妮纺织机采用锭子牵伸的方法,与走锭细纱机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锭子不走动,而其粗纱的控制机构则往返移动。它使纺织工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1764年,哈格里沃斯和他的妻子珍妮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镇子上。小夫妻女纺男织,惨淡经营,维持着艰苦的生活。哈格里沃斯用的飞梭织机,珍妮用的手摇纺车,一快一慢,两天纺出的线不用半天就已织完。纺不出线就织不成布,就换不来钱,也就买不来面包。珍妮终日不停地摇着纺车,腰酸臂痛还是出不了几磅纱。哈格里沃斯呢?闲着没事,看着家中生活这般拮据,织完布后就腰插一把斧头到外面去给人家做木匠活,以求一点微薄的补贴。
这天,他出去后还不到半个上午便回到家里,脸色阴得难看,也不搭话,只是坐在织机上喊着要纱。珍妮见状知道是又没有揽到活,明天的面包还不知哪里去寻,也不敢多问,只是将昨天纺出的纱一起抱上。哈格里沃斯就闷着头啪啪地织了起来。不消两个时辰,这堆纱就织完了,他先叫声妻子,妻子没有应声,便自己走下织机到院里去讨纱。
到了院子里,只见珍妮还在吃力地摇着纺车轮,那只纱锭上才刚薄薄地裹了一层纱线,这时已日过中午,他便没好气地喊道:“珍妮,你这样摇法,就是把我们的肠子都纺成线,也不够换一块面包充饥。”珍妮却如同没他这个人一样,头也不回,话也不应,只是把那纺车疯也似的摇着,嗡嗡直响。
哈格里沃斯心里更加烦躁,便抢上一步,一把按住她的右手,说:“从明天起你就在家做饭管孩子好了,我到外面去干活。这样一天纺几根线还不够织根裤腰带呢。”没想到珍妮突然转过来头来嘶喊道:“这能怪我吗?有本事你来纺,你摇断胳臂也不会在一个锭上转出两个纱团啊!”哈格里沃斯这才看到珍妮眼里已饱含着两汪泪水。是的,这哪能怪她,家家不都是这个样子吗?他心早软了一半,但口里还不肯就软下来,说:“不怪你,不怪你,怪这个破纺车,要它有什么用,不如劈了烧火。”说着顺手抄起斧子便要砍下去。珍妮知道他是个火暴脾气,真要砍了这车,一家人就只有喝西北风了,忙上去抱住他的胳臂不肯松手。哈格里沃斯的胳臂让妻子抱住,举不起斧头,浑身的气憋得无处发泄,便就势飞起一脚将那纺车踢出六七步远,将斧子扔到地下,重重地叹了口气。珍妮这时早趴在他的肩上嘤嘤的啜泣不止。一场夫妻冲突也就这样渐渐地缓解下来。再说珍妮见哈格里沃斯的火已渐渐消下,她的委屈才真正地翻了上来,便索性紧紧地搂住丈夫的肩膀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个不肯停歇,非要等他道个歉不可。
但是,珍妮哭了大半天,都不见哈格里沃斯有一点反应,她觉得无趣,也就松开双手,抬起泪眼。谁知这一松不要紧,丈夫却嗖地一下冲向那辆纺车,她一把没有拉住,哈格里沃斯却大喊起来:“亲爱的,你看,你看!”珍妮见他突然又像孩子一般,就赌着气偏不去看,撩起围裙抹一把眼泪准备去收拾午饭。丈夫却过来一把拉住她的手说:“亲爱的,办法有了。你一看就会明白。”原来那辆纺车挨了哈格里沃斯这狠狠地一脚,这时正仰面朝天,那本来平躺着的纱锭已经垂直立起,还被车轮带着旋转。哈格里沃斯说:“你看我们就照这个样子把纺车改造一下,纱锭立起来,一个车上就可以并排放两个、三个,不就可以多出纱了吗?”他这时早已喜得忘了肚中的饥饿,转身在珍妮挂着泪珠的腮上吻了一下,便去摸斧子干活,珍妮也忙到厨房里去备饭。哈格里沃斯本身就是一个木匠,又是一个织工,只要脑子里得了这个主意,制作起来并不困难。他很快做了一个大木框,上面横列了八个纱锭,旁边装上一个木轮,一试就成。以后又不断改进,纱锭加到十六个、三十个、一百个,效率提高到一百倍。这时再摇起这种车来,倒是纺线人将织布人累得气喘吁吁了。
这就是纺织机诞生的故事,正是因为哈格里沃斯富于创新的头脑,才有了纺织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