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素质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整体性素质,包括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各种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评价和创造性能力,人格精神等诸多方面,是人的一种精神素质,并且是体现整个人格,情操,精神境界中的一种高层次的整体性素质。
审美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互相作用,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结构。可见,审美素质本身就是完善人格的组成部分。审美素质对人的心理人格的完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学校教师如果能够广泛参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活动,积极尝试各种美的创造,并且按造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不断提高自我的审美,创美能力必然会使自己逐渐拥有能够聆听音乐美的耳朵,能够欣赏形式美的眼睛,从而对自身的审美认识结构产生系统、深刻的影响,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个体的审美认识结构。
审美情感是审美心理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个体发现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基础。马克思曾经这样高度评价情感在人格结构的地位和作用:“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爱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爱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审美活动总是与感情密切相连的,情感是审美活动的生命。如果把审美活动比作一只鸟,那么,情感就是供鸟儿翱翔的天空。审美素质越高,情感的“天空”就越辽阔。情感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和谐融洽,审美主体在与对象世界的交互作用中,通过美的感染,陶冶性情,摒弃俗念,使审美感越发纯洁,丰富和炙烈,从而心灵得到净化,人格趋于完善。
总之,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源于良好的审美素质,审美素质欠佳,会造成审美心理结构的残损,从而导致心理人格的残缺。因此良好的审美素质是心理人格完善的心理条件。
良好的审美素质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正直诚实的美德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学校教师如何增强审美的素质呢?
(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审美能力,能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多种美感要素的运作中,迅速发现、区分美丑及其程度,通过审美对象领悟社会人生的真谛。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能让人领略新的人生乐趣的画卷,产生更高的人生追求。
(2)开发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欲。审美活动能够激发人在进行思维时所不可缺少的激情和想象精密的思维能力。马克思早年就是位浪漫主义诗人,恩克思也对音乐,对艺术,对自然美有特殊的爱好。良好的审美素质为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取得的非凡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说爱因斯坦常常一面奏小提琴,一面产生一些“奇妙的想法”,被誉为“艺术的科学家”。钱学森曾有体会说过:“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因为受了这些艺术的熏陶,所以我才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点,活一点。”
(3)完善道德情操。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学会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在审美活动中,能使人们了解美好的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懂得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从而产生珍惜和爱的情感。
(4)融入团队寻求美的真谛。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与人为善,顾全大局,敬业乐群的团队精神也是当代社会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培养较高的审美素质,可以使情感和理智得以协调,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与人为善,细微小事不斤斤计较,便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美感共鸣可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学校教师在平常激烈的竞争中,个体之间容易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并由此而产生互不合作,各自为政的“一盘散沙”式的局面。在共同的审美的活动中,人们体会到共同的审美情感,势必增强相互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增强凝聚力,促使人们为了集体的事业而努力拼搏,有利于敬业爱岗,无私奉献,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等宝贵品德的形成与强化。
由此可见,增强审美的素质对于道德人格的塑造能够起到多方面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心灵的体操,它能使人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而道德人格的最终完善,其根本标志正是审美人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