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按内容可分为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惩戒令、特赦令等。
命令的要素一般包括:命令的标题和编号,接受命令的单位名称,命令的根据或具体理由,命令的具体事项,发布命令单位的名称或领导人签名及时间。
2、决定
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及决策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具有规范和约束力。
决定按内容可分为:指示性、指导性决定;规定性、规范性决定;原则性、法规性决定;知照性决定。
决定的写法:决定的基本格式包括开头、正文两部分。
(1)开头部分。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写明作出决定单位的名称和决定的内容,副标题写明这一决定何时作出、何时公布、何时生效等。
(2)正文部分。通常先论述作出决定的原因、根据及决定的目的、意义,以明确认识,统一思想;接着叙述决定的具体内容;最后说明决定的要求及希望、号召。
决定都是上一级组织作出的,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因此行文要有决断性,要结构严谨,语言明确、恰当,并且要便于理解和执行。
3、决议
决议是对某些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要求贯彻执行的一种公文。
决议是集体意志的反映,具有相应的约束力。党组织的决议,具有党的纪律效力,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决议按内容可分为要求人们普遍遵守的规范性决议,以及对个别事件或个别人所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非规范性决议。按形式可分为一事一文制的决议和数事一文制的决议。
决议的写法:决议的篇幅大多较短,而且采用条文式,其写作格式和决定基本相同。决议的开头部分包括文种、内容以及通过决议的原因和目的,然后说明具体事项以及执行决议中事项的具体要求等。
(1)标题。决议的标题是决议全文的高度概括。
(2)正文。一般要简明写出作这个决议的理由或根据,再写决议的具体事项。
(3)署名和日期。决议上的日期是指通过决议的那一天,署名应根据作出决议的会议去写。
4、指示
指示是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一种公文。指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指示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依据、目的、任务、措施、执行要求、发文机关、发文时间等。
5、通告
通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将某种规定、情况、事项普遍告诉群众和组织的一种公文。
通告的法令性和政策性强,具有直接生效的法律作用、执行作用和教育作用。通告的内容通常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或由专门部门为专门问题而通告,或专门部门为特定的专门业务而通告。
通告的要素一般包括:通告的根据、通告的事项、发文机关、发文时间等。
6、通报
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用的文书。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人物或事件,达到教育干部群众,以先进为榜样,以错误为教训,不断改进工作的目的。通报还可以将某一会议的重要精神或出现的某一重要情况,及时告知有关机关。
(1)通报的种类
通报的种类可分为综合性通报、专题性通报和转发性通报。综合性通报是把各地同类问题加以综合整理,归纳分析,指出经验教训,通报各地。专题性通报是把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及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专题成文,通报各单位。转发性通报是转发其他机关发出的通报或报告、总结等,并加以评论,提出要求。
(2)通报的写法
综合性通报和专题性通报写法相同,一般都有三个部分。首先是介绍通报的事实。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情况介绍清楚。其次是分析通报的事实。通过对事实的性质、原因或后果影响的分析,揭示出通报事实的本质特征,把通报事实显示出来的意义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作出决定,提出要求,根据通报事实的社会意义,作出表彰或批评的决定,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先进得以表彰,不良得以清除。转发性通报要先引出转发文件的名称,紧接着简要概括出转发文件的内容,写明转发通报的原因,最后提出明确要求。转发文件的内容概括要简明,不必详细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
7、通知
通知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文书。传达上级机关指示,批转下级机关的文件,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要求下级机关办理,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都用“通知”。
(1)通知的使用范围
①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将上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指导原则的指示精神传达给下级机关,多以“通知”行文。
②批转下级机关的文件,或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当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及下级机关的文件带有普遍意义时,为了指导工作,可以分别加按语转发和批发给下级机关。这种转发式和批发式的通知可以充分发挥文件内容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③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召开会议、任免干部、节假日放假、成立机构、启用公章、催报材料等,可以用通知告知下级机关办理和执行。
(2)通知的写法
①标题。一般通知标题写明通知种类即可,如“会议通知”、“任免通知”等。内容简单的也可只写“通知”。如果是批发式或转发式通知,则要写明发文单位、批转文件的名称和文种,如《××县纪委批转〈关于……的处理决定〉的通知》。如通知事项紧急或属几个单位联合行文的,标题可写“关于……的紧急通知”或“关于……的联合通知”等字样。
②主送单位或个人。如果被通知者明确,也可不写主送者。通知的主送者可以不止一个。
③正文。正文一般都要写明通知的缘由、通知的具体事项和怎样执行通知等。原由要充分,事项要清楚明确,执行要求要具体可行。发布性通知点明发布某一法规和规章的意义时,语言要简明概括。批转式通知要写明批发或转发该文件的目的,对文件内容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会议通知的事项要具体、全面,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者、目的、内容、会期、带什么文件或资料等要写清楚。
④署名和日期。重要的通知要在落款处加盖公章,联合行文的要联合签名盖章。
⑤抄报和抄送。通知如需报送上级单位,可用“抄报”;送平级单位或不相隶属的单位则用“抄送”。“抄报”或“抄送”写在通知末尾另起一行。
8、请示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作出指示、给予答复、审核批准的一种公文。
(1)需要以请示行文的范围
①主管上级机关明确规定必须请示审核或批准的工作事项;
②在工作执行中,对有关方针、政策、指示、法令等理解不准确,认识不明的问题;
③工作中发生了新的情况,政策、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无章可循,难以处理的问题;
④本地区、本单位对讨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时,意见发生分歧,直接影响工作正常进行的问题;
⑤因本地区、本单位的特殊情况,在执行统一规定时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
⑥事关重大,性质严重的问题等。
(2)请示的写法
①标题。写明内容和文种,如《关于干部考核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请示》。
②主送机关。请示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切忌多头主送。一般情况下,也不得越级请示。
③正文。正文要写明请示的事由和请示的事项。请示的事由是对某种情况的陈述,或者是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意见,或者是关于处理某个问题的做法等。陈述意见、看法要明确,如有分歧意见,要分析比较,各述利弊,提出倾向性的意见供领导参考,请示的事项要具体清楚,语言要恳切,不要带要挟的话。
④结尾。可写“当否,请批复”等。
请示应一文一事,写清楚请示的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理由,以便主管领导机关及时、恰当地作出批复。
9、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一种公文。报告是对工作阶段性或单项性的全貌和真实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发现或认识,也是上下级紧密联系的方式之一。
(1)报告的范围
报告按内容可分为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总结报告等;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报告、半年报告、季度报告、月份报告等。
(2)报告的要素
报告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情况、经验、问题、今后工作意见、发文机关等。属于自我批评、工作反省一类的报告的内容还要写明发生问题的原因、责任、教训和处理情况。
报告多属于备案性质,一般不需要上级机关批复。如需上级批准转发,要在结尾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执行之”之类字样。
(3)报告的写法
①标题。写明内容和文种,如《关于××单位干部考核工作的报告》。
②正文。报告的正文一般由报告的目的和内容两部分组成。目的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写明为什么写报告,如某次会议的要求,某个文件的布置,某个领导的交代,某一电话通知等。内容常包括主要情况、成绩和经验、问题和教训以及今后打算等。不必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
如果是汇报全面工作或几方面工作的综合报告,正文要注意点面结合,事理结合。既要有面上情况,又要有点上情况;既要有陈述,又要有分析。如果是汇报某项工作或反映发生的某一问题的专题报告,正文要注意在简要陈述工作的开展或问题发生的经过的基础上,突出开展工作的经验和发生问题的教训,后者还要写出今后将采取什么相应措施。
③结尾。可写“专此报告”、“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单位执行”等。
10、规划
规划是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一般具有全面性、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概括性、理想性、可行性等特点。
规划的要素一般包括:制订规划的依据和指导思想,规划要承担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完成规划的建议和措施等。
11、计划
计划是党的领导机构和党委各部门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全面或某项工作任务、指标、要求、措施等进行预测、规划、安排的一种公文形式。
(1)计划的范围
计划按内容范围分为全国性计划、地区性计划和单位计划;按性质分为综合性计划和单项计划;按时间分为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以及阶段计划;按表述方式分为文字叙述式计划、表格填充式计划等。
(2)计划的要素
计划的要素一般包括上级领导机关的要求,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制订计划的目的、依据,要达到的目标、指标、要求,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步骤、办法、期限和具体检查、奖惩办法等。
(3)计划的写法
在形式上,计划有条文式和表格式。这里主要讲条文式计划的写法。
条文式计划内容通常包括“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完成”几部分。
①“为什么做”指的是制订计划的依据。这部分写在计划的开头。如果是标有序列码的条文式计划,也可作为第一个问题来写。计划的依据一般有二:一是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或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任务,这是一种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依据;二是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如前段工作的成绩与问题,当前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这是一种具有实践基础的依据。建立在这两种依据之上的计划,可以说就具备了一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②“做什么”指的是计划的目标任务。这是制定方法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目标任务的提出,既要有总的任务部署,又要有具体要求。表述要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和检查。
③“怎么做”指的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具体措施等。这是计划的重点。工作指标的实现,艰巨任务的完成,靠的是切实有效的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有的计划还在这部分讲明执行中要注意的问题、应当划清的界限以及检查督促的方法等。
④“什么时候完成”包括计划总的时间要求和阶段时间要求。
12、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是对未来时间内的工作作出简要安排的一种计划性公文形式。
工作要点按内容一般分为综合性工作要点,即对一定时期内的全面工作作出的简要安排;单项工作要点,即就某项工作作出的简要安排。工作要点应突出重点,文字应简明扼要。
13、意见
意见是党政机关提出或会议通过的关于如何进行某项工作的一种公文形式。意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意见的要素一般包括:情况、问题、开展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具体要求等。
14、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具体事物、事件、问题、经验、社会的或自然的基本情况等,进行有目的的调查研究后写成的文字材料。调查报告反映所调查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主要是根据现实状况和历史资料来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1)调查报告的范围
调查报告按内容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查明问题的调查报告等;按调查题目分为综合性的调查报告和专题性的调查报告;按时间分为历史情况的调查报告,现实情况的调查报告等。
(2)调查报告的要素
调查报告的要素一般包括:调查的对象、目的、时间、地点、经过、问题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材料、对解决问题的建议,等等。
(3)调查报告的写法
①标题。标题要概括出内容,常用的格式是“关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也常采用双标题,正题概括内容,副题加以补充说明。
②开头。交代所谓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写明调查的结论。内容要概括、简明,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把握中心。
③正文。对开头部分概括的内容加以具体阐述和说明。这部分可以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先进人物的调查报告多采用这种结构;也可按事物发展各方面的内在联系写,如原因、危害、解决办法,或做法、效果、认识等,这种结构多适用于内容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典型经验和社会情况调查报告。
正文各部分可用数字标明,也可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的调查报告,还可用独体式,既不用顺序号,也不用小标题。
④结尾。关于群众来信的调查报告,结尾往往要写出调查事件的结论性意见。一般调查报告,也可随着正文的结束而自然结尾,不再另写一段。
⑤署名和日期。写明调查单位或调查人姓名及整理调查报告的日期。
15、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时期的工作任务或某项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回顾、反思、分析、研究并作出总评论的一种公文形式。总结是对工作全貌的纵横比较和总体反映,同时也是对工作客观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总结的目的在于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明确方向,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便于向上级反映情况,及时取得上级的指示和帮助。
(1)总结的种类
总结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等;按性质可分为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等;按范围可分为党委工作总结、党委部门工作总结、个人总结等;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2)总结的要素
一般包括工作情况概述、基本成绩、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等。
(3)总结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