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姻中的性和谐,是近来被人们谈论得较多的话题。说明这个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但是,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即过多谈论男人在夫妻性生活中所拥有的技巧,仿佛没有这些技巧,性生活便难当其名。这容易引人进入一个误区,即把性生活演化成纯技术性操作。这显然与婚姻生活性情交融的特点相对立。每个人对性满意程度的标准绝不可能是一样的,婚姻性生活怎样,还得将感情等因素包括在内,才能得出结论。像上面说的例子中,丈夫如果有性而缺少情,只会使女人不堪忍受。很难想像,没有感情起作用,夫妻性生活能双方感到满足。
当然。夫妻间灵与肉相结合的性生活要达到相对完美,需要夫妻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后,才有可能逐渐实现。这不是几本有关夫妻生活技巧的书就能解决的,况且每对夫妻的性格、情趣、习惯都不同,哪有什么统一的方式、方法呢!
经常变换性交体位以增强快感
在夫妻性生活中,性交体位指性交的方式、姿势的各种变化是性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生理及心理角度看,男性在性生活中一般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为了深入领会交换性体位可增强快感这一至理,男性应明了以下几点:
1.从交媾力学的角度来看,性交姿势的变换有助于增加性交的肉体快感,在心理上还可增强新鲜感和愉悦感,而且从满足对方的性要求看,也是示爱的一种表示。作为体贴配偶的一方,不仅不应拒绝对方变换性交姿势的请求,还应积极予以配合,共同享受其中的乐趣。
2.这种房事方式的变换是对多年“老一套”性生活方式的一种很好的调节。特别是老夫老妻,“多年一贯制”的性生活过久了,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而创造性的、富有想像的性交体位能够克服这些缺点。
3.性交体位的变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弥补夫妻双方生理上的某些差异,如身高相差悬殊、女方怀孕等情况。而对于老年夫妻来说,则是为了适应另一方有病的身体、较差的体能以及特殊的体型,如过胖、过重等,或为适应一方有性功能衰退或障碍现象等。这种中老年夫妻互相体贴和关怀、相互满足多变的性交姿势将有助于增进夫妻感情,加强幸福感。
男人是因为女人才永远保持着强大
人们很少听到谈论有关男人软弱的话题。就好像已经下了定义,男人不应该软弱,而男子汉的概念只包含着强大。男人被认为是提供者,是挣钱养家的人,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者,是全家人都要指望的,而感情方面的要求又是很少的那种强人。妇女和儿童应该依赖他们。男人不应当显露出他们易受伤害的一面,因为它将暗示较弱——一种对于男人来讲十分可悲的情感思维。假如一个男人显得软弱就等于捅破了一个神话。突然他会被认为是可怕的,不安全的,需要别人保护和需要安慰的人。
女人喜欢男人性格中的两个方面,喜欢男人在自己内心世界中充满自信心。同时在外面世界上充满竞争力。在男人的“世界”里,他做人的方法,他的男子气与女人自己对此的体验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不同。男人是强大的这句神话是靠女人来使它永恒不灭的。因为假如有一个强大的男人存在,女人是能够幻想出她是安全的,她是得到了关心和照顾的。女人被男人的开放所吸引。女人们谈论着她是怎样同一个男人相爱的,又是怎样能更加接近他,正是因为他已经暴露出他软弱的一面。由于暴露了他自己只有“给”这个女人些东西,他让她窥探一下男子汉假面具的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她感到她被此人的“内在”的东西所吸引。可能他并非有什么不同,可能他并非容易受到惊吓,可能他并非如此伟大,也可能他能够成为朋友,成为配偶。
一个男人也许认为他必须以男子汉的气魄向一位女子求爱。而当他第一次遇到女人时,他却常常感到有此种压力迫使他去表现自己的自信心和决策能力。他“知道”女人就羡慕这一点,他想赢得爱。但是同时他又渴望有那么一个女人能够和他分担他自己的另一面。也许只有同女人在一起,男人才能暴露出他容易受伤害的感情吧。对于男人来讲彼此之间暴露出有这种性格是极为忌讳的事,因为它是多愁善感和女里女气的标志。一个男人哪怕同其他男人已处在友谊之中,也会对亲切的感情接触产生饥饿感。那么允许一个男人在感情上同另一个男人保持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男人之间可以有感情的交流,只有如父亲与儿子,哥哥与弟弟了。
在家长制的文化背景中,女人和男人都备受痛苦。在发展适合自己性别的个性之中,人从一出生起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束缚。拿小男孩来说吧,他的长大成人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能强大得足以立足。显然学会审时度势,学会与握有物质资本的人周旋,与有一定权势的人建立联系是很实惠的。但是要想进入这个大家族稳操胜券,男孩子就必须在精神上付出很高的代价。男孩子必须折断同母亲的那个世界的联系——这是属于他的第一个世界,是家的世界,是女人的世界。男孩子必须认识他的那位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一个陌生人的父亲。相比较而言,他更为熟悉他的母亲,熟悉她的感受和她的气息。男孩子必须像他父亲那样走入大千世界。但此时会出现心理障碍的问题,因为处在幼儿时期的男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年是和母亲相处在一起的,所以他的性格就已经继承了母亲的性格,母亲就在他心中,母亲是他的一部分。此后他要完成分离与独立这个心理发展的定型期,开始去体会什么是同母亲的分离,自己的界线在哪里。同一时期他又遇到了性觉醒,这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是对心理上的严重考验。当他正在艰难地理解他与母亲是不同的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辨认父亲,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性别。他像他的父亲而不像他的母亲。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早在两岁时)他开始把自己当成男孩子,像他的父亲一样而不同于母亲,他必须撵走他的母性。他必须开始有不同于她的,而属于自己的情感思维。男孩子年龄越大,这个动力作用力就越强烈。他是个男孩,他要玩男孩子的玩具;他不要娃娃和碟子,他将来也不要系围裙:他要使用工具和武器,他要扮演‘外出工作”而不是在家里;他想要像爸爸那样。为了像爸爸那样他只有转而否认他有像妈妈的方面,并否认她是他的一部分这件事实。他必须像男的那样去办事——他不能哭,他必须争取赢,争取当第一,争取成功。他的自我意识取决于他的成就和优势感。他发展自我的个性是男人的。他的自信心取决于在他所玩的游戏中,在学校的生活中,他是否有竞争力。他受到的鼓励是要去竞争。他受到的鼓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竞争。假如他在游戏中失败了,他就会感到这很可怕,它扰乱了他内心世界,动摇了他的自信心。
母亲在身边为他鼓起勇气。她是他生活经历中的一部分,因而他仍有赖于她的支持和爱护。母亲虽然自己深陷在家族、父母、亲情的大网中,但为了使她的儿子有独立的性格,她主动地配合他而造成了一个裂口。她儿子的性别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她与儿子联络感情的方式。母亲同儿子的联络完全是带有一种她自己下意识的信念和假设,即男孩子和男人是个怎样的人,只有强大的他们才能在社会上立得住。她感到生个儿子、一个小王子是很骄傲的。同时她又感到愤愤不平,因为他是个男孩,他就有这么好的生活机会,而机会却拒绝她。母亲鼓励她的儿子做个强大的男子汉。在这样做的同时,母亲又无形中纵容了她的儿子在心理上否认她。他是何人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他对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一切之否认,对他多么“像”母亲之否认。在男人的心理上出现了一道裂痕——半是明摆在表面上的,做事保持一种贴切的男子风度:一半是隐藏在很深的潜意识里,对最初的婴幼儿时期在感情上、身体上和心理上同母亲融为一体的记忆。
在与女人有亲密的关系时,这种男人个性中的隐私就会被触动。当再一次与另外一名妇女如自己的恋人或妻子有亲近的接触时,这个男人可能就会拆掉一些他原来建立起来的防线。但是这些特殊的防线是男人心理的最主要的特征——他下意识地感到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需要强大,为了继续认识自己,他也需要保留强大。这些情感防线是在他早年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是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对于许多男人来说,要拆掉这些情感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伟大的爱情成就伟大的人生
家是滋生温和慈爱之情的温床。妇女是家这个王国的天然主人,女人的慈爱、善良、温柔、和婉是家的灵魂。没有任何东西比女性的柔情婉语更能平静一个人心中的烦恼,去除心中的苦闷,使人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有一个情操高尚、宽宏大量的妻子,就没有摆脱不掉的苦闷和烦恼,家中有了这样的妻子,丈夫就会时时感受到轻松、舒适、幸福,他才会知道什么叫身心俱爽。也能知道什么是爱。这样的妻子也是丈夫最可信赖的顾问、参谋。当他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妻子的直觉往往一点即破,使他猛然醒悟。
诚实、可靠的妻子往往是丈夫的精神支柱,在人生的惊涛骇浪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风雨雨中,只有她——忠实可靠的妻子——才是他惟一可靠的依恋者、安慰者、同行者。每当大难来临、风云突变的时候,只有她的目光仍是那样地温良、平和,只有她的心才跟自己的心一齐跳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怖感无法动摇她那平和、温良的目光,无法扰乱她的心跳。也正是她才能在腥风恶雨中给他以家的温暖、心的慰藉,并给他以新的希望。人生就如在大海上航行的一只小小帆船,天有不测风云,大海随时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随时都有可能——遇上不测风云,每当这个时候,忠诚可靠的妻子总是以自己不尽的温情慰藉这随时有可能被掀到大海中去的丈夫。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伟大爱情,让人充分领略到爱情哪怕是对伟人来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开始并肩战斗时,形势极为严峻:辛亥革命的成果已为袁世凯所窃夺,“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孙中山的共和理想只是昙花一现。再次作为流亡者,孙中山陷入极端痛苦和困难的境地:“军阀横行,政客流毒,党人附逆,议员卖身……使国人遂疑革命不足政治,吾民族不足以有为。”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相后辞淬,二十年之革命精神之革命团体,几乎一蹶不振。”他组织中华革命党,以图进行“三次革命”,终因这个新党带有浓厚的会党色彩而不能团聚广大的战友。革命事业处于低潮,孙中山的前途也难预卜。宋庆龄的到来,使他在顿挫中受到鼓舞,饱受创伤的心灵得到抚慰,长期流亡生活的孤寂得到慰籍。
不仅如此,宋庆龄对孙中山以后的思想政策及革命路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山、宋庆龄的结合,是中国革命的奇妙的产物。爱情,孙中山从未真正体会过的感情,给他以慰籍,同时成为了激励他在失败中奋起的动因之一。这桩婚姻不能也不应以世俗的眼光来评判。年轻、美丽、温柔而且充满朝气的宋庆龄还带来了西方教育,带来了在当时对于中国说来是最先进的思想。
孙中山的后期活动能与时俱进,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发展,因素固然是多发面的,而宋庆龄对孙中山的支持与影响,是这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是位超过一般贤慧标准的妻子。当年,她放弃舒适豪华的生活,甘心贫苦,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同马克思结合。婚前,她给马克思的信上说:“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的一切障碍。”婚后,她除了辛勤地操持家务外,还尽力替丈夫抄写手稿、校对清样、处理邮件、联系出版事务等。后来,她在回忆录中写到:“我坐在卡尔的小房间里转抄他那些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法国君主立宪派领袖、著名历史学家基佐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挫折,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生涯中还是在春风得意的历史瞬间,他都得到他妻子的忠诚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他妻子心地善良、禀性温和宽厚、品德高洁。每当他遭到政敌们的无情攻击的时候。每当他遇到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势力的冲击的时候,他的心里总是充满阳光,妻子的温情和关爱总让他的内心充满融融暖意,充满春天的希望,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残酷,他的家庭却充满一派祥和、愉快的气氛。尽管基佐感到他自己的事业是令人振奋和鼓舞人心的,但现实斗争毕竟相当严酷,斗争的残酷性加上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算计,人生活在其中,便感到心寒、沮丧,因此,这种社会生活既不能使一个人的心充实,也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品德更加高尚。“每一个人都渴望幸福,”基佐在他《回忆录》中说,“无论一个人在事业上多么成功,他的权势多么显赫,总之,无论他在事业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带来了多么丰硕的成果和收获,如果他的家庭不幸福,他不能真正受一份家的温馨和欢乐,那么,他也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任何人的生命历程从其开始、发展到终结,都必须以家为基础,不管一个人从事多么伟大、辉煌的事业,家总是使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家的温暖、妻子的慈爱总是他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最为光辉、灿烂,显赫一时的事业都仅仅只能带来表面上的、不完整的愉快和欢乐——对于那些根本不知道家的温情和不懂得朋友之谊的人来说。
妻子不仅是最好的伙伴、朋友和安慰者,而且是丈夫最好的帮手,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领域,妻子往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新的线索。意大利科学家、医生伽凡尼的妻子是加利兹教授的女儿,枷凡尼为拥有一位好妻子而高兴。有一次,他妻子发现当把青蛙的腿放在带电的仪器附近,再用刀子去接触它时,青蛙的腿就会猛然抽搐一下,如此反复不已,屡试不爽。妻子的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伽凡尼的高度注意。由此他发现了生物电现象,这门新兴科学从此就同伽凡尼的大名紧紧连在一起。法国化学家、现代化学奠基人拉瓦锡的妻子也是一位具有真正科学才能的人,她不仅共同分享丈夫的追求,而且还具体地帮丈夫干许多事情,她可真正是一位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