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姿态是一种智慧
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你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看过那被尊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吗?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即是: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试想,那些登上人生顶峰的成功者们,不论是乘机出访还是站在舞台上发表演说,总是微微低着头向脚下的人群挥手。原因很简单———他们站在高处。而他们脚下的普通人,只能高高地抬头仰视高处的成功者。因为他们站在低处,脚下什么也没有。
当今社会,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不得不学会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
雷墨曾经说过:“低头是需要勇气的。”的确,否则又怎会有明知是输依然执迷不悟的赌徒呢?回顾历史,因缺乏这种勇气而一怒之下杀死了进谏之人的历代君王比比皆是。看看身边,因为缺乏这种勇气而酿成大错的世人举不胜举。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结果输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态,学会低头,这恐怕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吧。
确实,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强,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比幸运更重要的
其实,世上还有比幸运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个人通过勤学苦练达到的能力。
有一年,胡适参加公派留美学生考试。在考作文时,胡适接到考卷,一看题目心里就犯了难,觉得若按考题写,自己就无话可写,无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无法表现自己写作的真实水平。于是,他当机立断,挑了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见解的问题,自拟题目,一气呵成地写成了一篇文章。改卷老师看了他的文章后,觉得这位考生尽管未按考题写作,但他的文章的确写得极好,也有创见,经过一番考虑后,还是欣然、决然地给这篇文章打了个满分———100分。旁边的阅卷先生表示疑义,这位判卷老师却坚定地说:“这篇文章写得实在太好,依我的本意,我要给他打120分。”旁边的阅卷先生听了,就再也不说了。
由于作文获得高分,才使胡适的这次考试总分在录取线以上,符合出国留学的考试成绩标准。在这次考试中,胡适的名次尽管排得很靠后,但他毕竟还是获得了赴美留学深造资格。
胡适的确是很幸运的。是的,如果没有那位老师慧眼识才,并且能高抬贵手,胡适就决不会得到出国深造和日后发展的机遇。胡适的幸运使许多人感到惊叹,感到羡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幸运,却忽视比幸运更重要的东西。因此,当幸运降临在某个人头上、自己却得不到幸运时,便怨天尤人,哀叹自己命运不佳。由此,他不是妒忌别人,就是自己一蹶不振。
其实,世上还有比幸运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个人通过勤学苦练达到的能力。可以断定,如果胡适先生往日不努力,不去勤学苦读,去练就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本领,他就决不会得到判卷老师的青睐,也决不会有“三生有幸”。自己打磨自己
不要对名家或权威寄太多希望,人生更重要的就是自己打磨自己。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上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智而闻名的编辑。年轻人每次校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问:“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后来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这位年轻人就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指点他的那位编辑名叫弗恩。富兰克林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砺自己,终于取得了成功。后来,弗恩去世时,富兰克林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作,每个单词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几十遍,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权威的形象。你让我教你,我尽量去做。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你自己在打磨自己。”自己打磨自己?富兰克林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指点自己写作的不是老编辑,而他的才能也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积累中打磨出来的!老编辑只不过是对他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而已!富兰克林再读弗恩的其他遗稿时,才相信他的话句句是实情,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个作家心碎。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不要对名家或权威寄太多希望,人生更重要的就是自己打磨自己。如果说岁月是磨刀石,握住刀柄的磨刀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不停地磨砺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淬火,自己的才华才会在勤奋的熊熊炉火中打造得锋锐明亮,最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瞎子的秘方
黑暗不是永远,只要永不放弃努力,黑暗过去,就会是无限光明。
从前,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瞎子,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小瞎子流着眼泪答应了师父。老瞎子含笑离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用心记着师父的遗嘱,不停地弹啊弹,将一根根弹断的琴弦收藏着,铭记在心。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小瞎子已到垂暮之年,变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别人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泪水滴落在纸上,他笑了。
老瞎子骗了小瞎子?
这位过去的小瞎子如今的老瞎子,拿着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为什么反倒笑了?
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师父的用心,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却是一个没有写字的秘方,一个难以窃取的秘方。只有他,从小到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了悟这无字秘方的真谛。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无边的黑暗摸索与苦难煎熬中,师父为他点燃的一盏希望的灯。倘若没有它,他或许早就被黑暗吞没,或许早就在苦难中倒下了。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盏希望的灯的支撑,他才坚持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见到光明,并坚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远,只要永不放弃努力,黑暗过去,就会是无限光明。任何事物都有其增长、发展的极限,当到达极限的时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结果是对发展过程的全面突破,其面貌是崭新的,与原有的设想和期盼不同。自强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我们选择:腐烂与燃烧。
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了前者;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了后者。
一粒被岁月遗忘在悬崖峭壁罅隙里的种子,何以能经受无数次风餐露宿的洗礼而长成枝可撼天的茁壮大树?一只被深埋在黑暗土层里的蝉蛹,何以能挣脱丑陋躯壳的禁锢而一飞冲天,在其命运的枝丫上引吭高歌?一枚遭遇风沙侵袭后的河蚌,何以能忘却痛苦与郁闷的折磨,而把眼泪酝酿成光彩夺目的美丽珍珠?
关键就在于两个字———自强!
自强是直面艰难困苦的强者智慧,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灰心丧气、不长吁短叹、不怨天尤人、不手忙脚乱;自强是头顶枪林弹雨的大丈夫气节,在危难面前,不畏缩不前、不两股战战、不卑躬屈膝、不委曲求全;自强是置身功名利禄之外的坦荡荡风度,在功名利禄面前,不尔虞我诈、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不坐怀而乱。自强是一山怪石履历风刀霜剑的逼迫依然能棱角分明的坚毅;是登山者尽管举步维艰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是雄鹰击射长空的有力翅膀;是流水翻山越岭不甘人后的恢弘气魄。
哲人说:只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我们选择:腐烂与燃烧。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了前者;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了后者。于是选择了前者的人陷入了堕落的泥潭;选择了后者的则步入了人生的卓越殿堂。生活就是在无数次的抉择中面对矛盾并解决矛盾的过程,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遍地铺满阳光和玫瑰,可能暴雨成河、荆棘丛生。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命舞台上的主角,只要你不自暴自弃就不会沦为遭人冷落的看客。那么,让自己的心灵燃烧吧,用你神圣的光环把自己照亮,用你的切实行动让自己高贵的灵魂闪光!
在生命的花园里,人应当是最高贵的植株,它不仅要让自己的根扎向坚硬的泥土,更重要的是努力伸展出叶茎,使其朝着太阳的方向行进,给自己戴一个“花”的桂冠,别一枚“果实”的勋章,用自己鲜明的体色报以生活灿烂的笑脸,却丝毫没有等待命运的园丁拔苗助长的虚妄。给自己一盏这样的太阳灯吧,让我们在生命的远景里,在这样的光辉下,给自己画出一个熠熠闪光的坐标!
生命可以大写,可以小写,也可以简写。小写的生命是灵魂上的侏儒;简写的生命是心灵上的庸碌;只有自强才是在天地间用生存智慧写出的一个气宇轩昂的大写的“人”字,独立是它的一撇,拼搏是它的一捺,两者缺少其一,便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
自强,是生命之杯里的琼浆玉液;它让每一个举杯者赢得了鲜花和掌声;收获了成功与喜悦;体味到了生命的真实与厚重!
自强,是生命的图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柔弱亦刚强
柔弱有时体现的是一种不争的气度,是进退的自如、动静由心的自信与实力。
一天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本线装书,上面铺满了灰尘,好像它已沉睡了好长时间,随手翻了翻,一行字映入了我的眼帘:……老师病危了,学生去看望,问老师:“先生病得这么厉害,有没有遗训要告诉我呢?”老师说:“他日即使成才为官,经过故乡时要下车,过桥时要小步向前,记住了吗?”学生说知道,这是尊重故土和敬重父老乡亲。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张大嘴巴向学生示意:“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学生说:“在。”“我的牙齿还在吗?”学生说:“不在。”老师慢慢说道:“舌头还在,因为它柔弱;牙齿不在,那是因为它坚硬。天底下的事,都是这个道理。”
这个故事中的学生就是以后成为伟人哲学家的老子,老师则是他的恩师常枞,老师的话,后来被老子演绎为一段名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看过之后,柔弱就它字面上的意义即为“不堪一击”,但我们又常说“以柔克刚”,为什么呢?原来人类和世间万物一样,当他处于柔弱的状态时,有时却又充满了游刃有余的生机和活力,貌似不堪触碰,实则正在蕴含和凝聚无穷力量。老子也曾用水来说明这个道理:水够柔弱了———装在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装在瓶子里是瓶子的形状,然而水也能达到摧毁田园的力量。
就拿气象来说,微风在天空中轻轻起舞。这时所有的河流、湖泊、森林、田野,所有走路的兽和飞鸟,所有能感受到它的人们,都为它的到来而兴奋。鲜花盛开,白云浮动,到处是欢歌笑语、绿叶、鲜花、温暖、光明。与飓风相比,很多很多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威力。温和与礼貌也是一种财富,它像阳光一样受到欢迎,它到处携带着欢乐,而它绝对不妒忌,更不骄傲,它只是把美好的祝福温柔地送给每一个人。
在温和的外形里,柔弱有时体现的是一种不争的气度,是进退的自如、动静由心的自信与实力。柔弱却不被征服,柔弱却不被打倒,柔弱如绵却又充满浩然骨气。近代西方哲人拉罗会福科的话说:“只有坚强有力的人,才能有一种真正的温柔。”
高山离我们越近越显得其峥嵘,一个真正有内涵和充沛内力的人却与此相反,他懂得以低下的姿态处于世间,绝不虚张声势,哗众取宠,而是不为人知地默默逼近他毫不柔弱的理想。柔弱原来是如此地安静和不易!它是表面之下的刚强。
纵身入水
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比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处,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更有一种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则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暖的池边,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