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米莉·勃朗特是勃朗特夫妇的第五个孩子,1818年出生在约克郡的桑顿。1820年,全家人搬迁到了哈沃斯区的牧师住宅,从此,艾米莉再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
牧师住宅是一幢两层楼的石头建筑,座落在一个小山顶上,在这里可以俯视下面的村庄和一望无际的荒原。小楼面对着教堂的钟楼,在小楼和教堂之间有一片不大的空地,是一个花园,右边是墓碑稠密的教堂墓地,小山的后面就是日后对勃朗特三姐妹影响巨大的一片荒原了。
这片荒原给了夏洛蒂·勃朗特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也培育了艾米莉·勃朗特热爱自由的天性。
荒原上可以耕种的土地很少,山脉非常陡峭,显得凄凉而可怕。而对于喜爱萧瑟景致的勃朗特姐妹却有着令人吃惊的魅力:高高的山峦重重叠叠,蜿蜒的山脉犹如一条巨蟒环绕着大地,一直伸向无尽的远方,这里生长着一种惹人喜爱的草——石楠花。每年9月,荒原上便开满了紫色的小花,好似覆盖着一片无垠的紫色地毯。到了春季,小草复苏了,荒原一片绿色。在其他季节,雨雾覆盖下的荒原在寒冷的凄风吹拂下,在棕色和灰色之间摇摆。一年四季,荒原不停地变幻着颜色。
荒原上几乎没有树木,稀稀疏疏的几棵树像是与严寒和凄风搏斗的勇士。荒原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终年不休的呼啸大风,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屈指可数,总是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要不就是大雾弥漫。
勃朗特家的孩子就在这片荒原上追逐徘徊。尤其是艾米莉对之尤为深爱,夏洛蒂曾写道:“我的妹妹艾米莉深爱这片荒地……对她而言,这片荒地不只是一片自然景观,而是她生活于其间、赖以维持生命之所系,就像寄居于其间的野鸟,或繁衍于其间的石楠……她在这片荒芜孤寂的原野中,找到许多珍爱的乐趣,其中最重要、也最受她喜爱的就是——自由。”
直到17岁到露海德学校上学以前,艾米莉一直都生活在哈沃斯的这片荒原里,日子清贫但无拘无束。
从童年时代起,她就开始在这片荒原上构想贡代尔王国的故事。这部诗体传奇虚构了贡代尔联合王国一个成员国的公主若西纳,最终成为联合王国女皇的故事。
不错,这片荒原就是艾米莉·勃朗特的王国,而她就是那个英雄女皇。
(2)
17岁时,艾米莉来到姐姐夏洛蒂任教的露海德学校。此时正值青春期,她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被无休止的苦恼牵扯得跌跌撞撞。
她个子很高,因家境贫寒,穿着打扮都不入时,又不是正式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因此她十分紧张,整天坐立不安。
夏洛蒂这时刚当上教师,工作十分繁忙,又住在教师宿舍里,很少有时间照顾艾米莉,这使性格内向的艾米莉更是无人倾诉,用度日如年来形容艾米莉的生活一点都不为过。
三个月过后,艾米莉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精神几乎崩溃,不得不回到家中,回到那片给予她无限自由的荒原,驰骋在自己的贡代尔王国。
对此,夏洛蒂曾无奈地说:
我妹妹艾米莉喜欢荒原。对她来说,在石楠丛生的荒地里最黑的地方,花儿开得比玫瑰花都鲜艳;她的心能把灰白的山坡上最阴沉的洼地想象成伊甸园。她在那荒凉的孤寂中找到许多心爱的乐趣。自由是艾米莉鼻子里的呼吸;离开了它,她就不能生活。从她自己的家转到学校,从她自己那非常僻静而又无拘无束、朴实自然的生活转到纪律严明、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是她无法忍受的。她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她的性格在这方面来说真是过于强烈了。每天早上她一醒来,家和荒原的幻景就在她心头涌现,使她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回到家中的艾米莉每天记日记和编故事,继续着贡代尔王国的传奇。
她还承担了家里的家务。在她看来,在家里干活,然后到荒原无拘无束地散步,就能给她的精神带来无限愉悦。
(3)
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姐姐夏洛蒂决定开办私立学校来增加收入,但她们必须继续深造才能吸引学生到学校来。
1842年,夏洛蒂和艾米莉在姨妈的资助下,一同到布鲁塞尔学习。这个经历让夏洛蒂体味了让她刻骨铭心的单恋,而对艾米莉来说也是一场痛苦的经历,因为她不得不离开荒原了。
姐妹俩住在英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牧师詹金斯家中,生活中涉及的交际应酬事务几乎都由夏洛蒂承担。起初艾米莉十分羞怯,在詹金斯牧师家感到很不自在,不敢说话,詹金斯太太发现艾米莉讲话从来不超过一个音节。
但艾米莉的才华很快被她们的老师埃热先生发现,其他老师也认为艾米莉天分更高。其中一位老师说,她有男人一样的头脑,而且善于雄辩,一般这只有男人才做得到,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实在难得。
艾米莉留给老师们的另一个印象就是很倔强、固执、好坚持己见,常常与人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的夏洛蒂爱上了埃热先生,她甚至不顾一切地给他写情书,但遭到了埃热先生含糊其辞的拒绝。
不知道艾米莉亲眼目睹了夏洛蒂对埃热老师的暗恋会是什么态度。可以肯定的是,在埃热先生的眼中,艾米莉更有才华也更漂亮。发生在布鲁塞尔的故事因为没有书信或日记留下来,世人无从得知真相,也就不知道该为谁惋惜了。
她们因为姨妈的去世从布鲁塞尔返回哈沃斯,之后艾米莉再也没去过布鲁塞尔。而且此后,艾米莉再也没有离开过哈沃斯这片给予她自由的荒原,直到她去世葬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