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爸爸的嘱咐,看着面前的人又不认识,新雨把东西放下,转身就想走。可是想起一件事,便又问:“请问,宋家骏在家吗?”说这话时,新雨的手在装蟋蟀的口袋上轻轻抚了一下。
“他……”女同志回头看了下,有点迟疑,“他在温习功课。”
“他在家!”新雨乐了,“我送他个东西。”他把扁担向门旁的墙上一靠,侧身进了楼门。
“哎……”女同志含笑拉住了新雨,“你别……”她有点为难,“他刚才告诉我,他在学习时,不要人打搅他。”
“啊……”新雨停了下来,又抚了一下装蟋蟀的口袋,他陡然觉得自己太孩子气了——在城里长大了的宋家骏,也许已不稀罕那带着泥土气的蛐蛐了。于是他笑了笑,转身就向外走。
门外有自行车铃铛响,新雨走出楼门,见宋伯伯正推着自行车向他走来。
“宋伯伯!”新雨喊了一声。“啊!”宋伯伯抬起头,“嘿,小新雨呀!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刚来。”新雨的脚还在向外挪,“我爸爸说,快过中秋节了,叫我给你送点黄瓜和芸豆来。”
“哈哈,还想着我!”宋伯伯放好车子,亲热地拍着新雨的头,“快上屋里来,你爸你妈身体都好吧?”
“都好。”新雨被拉着,不得不又进到屋里来。“董萍,快弄点水,给新雨洗洗脸。”宋伯伯招呼着,刚才那个女同志端着搪瓷盆走了出来。
“你还不认识吧?”宋厅长指着女同志,“这是我才结的老伴儿。”
新雨重新向那女同志点点头:“我自己来吧。”他从女同志手里接过搪瓷盆,问清自来水在什么地方,自己接水洗脸去了。
“这是我老朋友顾祥福的孩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在他们家住了好长时间。家骏在他家也住了好一阵子,这孩子待家骏可好呢!”顾新雨一边洗脸,一边听宋伯伯向那女同志介绍。
“他送来了一包黄瓜和一包芸豆。”女同志说。“嘿,太好了!看,这黄瓜一包刺儿,刚摘下来的,多水灵儿!”宋伯伯赞美着,一边又高喊,“家骏!家骏!你看谁来了?快下来……”嘁嘁嚓嚓,似乎是那女同志说着什么。
“混蛋!”宋伯伯虽是压低了声音,但却充满怒气,“真不是个东西,叫他快下来!”女同志踩着楼梯上楼去了。顾新雨端着空盆进屋来,宋伯伯亲切地向他说:“新雨,你在家坐会儿,我去买点东西,回来咱们一起吃饭。”他见新雨要推辞,便把他按坐在沙发上,又说,“我还要买点月饼,你带回去。”一边向外走,一边又向楼上喊,“家骏,快下来,新雨来了!”说罢,匆匆地出了屋,骑着自行车走了。
新雨坐在楼下,眼睛向楼梯上望着。停了好大一会儿,才听见楼上有人向下走来。当他看到楼梯上的宋家骏时,他愣住了,这不就是刚才在市场上看见的那个骑自行车的少年吗?
“是你来了!”宋家骏在楼梯上慢悠悠地说。“哎。”新雨站起来,他在家骏身上仔细辨认着:刚才的确是他,留着长头发,穿着白衬衫,脚上是一双像拖鞋一样的凉鞋。
“你怎么来了?”宋家骏走到新雨面前。“来卖菜的。”新雨说这话时,觉得和面前这个衣着干干净净的同年,有着距离。
“你是来卖黄瓜和芸豆的?”家骏脸上有一点笑意。
“嗯。”新雨想:刚才你已经看见嘛!他问:“你刚才到市场上去了吗?”
“啊……”家骏沉吟了一下,“没有,我在家里温习功课呢。”
像有一张纸隔在他俩中间,新雨想说什么,但他已看不到六年前桥头上那个问路的孩子了。他沉默了。
“你上中学了吗?”家骏问新雨。“上了。”
“今年该考高中了吧?”
“明年。”
“我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这个学校毕业的,百分之七十能考上大学。”
“噢!”
好像没什么好谈了,新雨根本不愿提起蟋蟀的事,两个人都沉默起来。
新雨想再一度证实刚才在市场上见到的就是宋家骏,所以又着意地端详一下对方:脸不再那么瘦了,白白的,细细的,上面也没有了灰尘;嘴唇也不再干裂了,而是红红的,润润的。可就是这张嘴为什么不说真话呢?我刚才明明见到的就是他嘛!一股阴影袭上新雨的心头:他看不起我,看不起一个卖青菜的!
宋家骏好像也不那么自在。他见新雨老瞅他,两只眼睛像是两面镜子,像要照出他心头的隐秘,他坐不住了,便说:“你在这儿座一会儿吧,我还有两道数学题要做。”说着就上楼去了。
新雨感到受了屈辱,他想走,又觉得不该背着宋伯伯走掉,便耐着性儿坐着。
过了一会儿,新雨听到楼上女同志和宋家骏说话:
“你很不像话,怎么能那么冷淡人呢?十好几里路跑来,还送了黄瓜、芸豆。”
“那有什么了不起,两毛五一斤,还值不了两块钱呢!”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什么仁义重,不过是想来混顿饭吃罢了!我刚才到自由市场去看了,黄瓜一堆一堆的,有的是!”顾新雨再也听不下去了,他猛地站起,走到屋外,拿起他的扁担和篮子,一声不吭地走了。
新雨走在街上,心里很烦乱。他觉得街上涌动着那么多人,脸上都是那么冷冷的,全不像乡下人那么和善。那汽车的喇叭嘀嘀叫着,只想叫别人让路给它走,而它过去之后,又留下一股难闻的汽油味儿钻进人的鼻子。唉!六年前的宋家骏要是流落在这街市上,准没有人给他一顿饭吃的。小新雨的肚子饿了,但他不想吃饭,只想早一点回到家里去。
他出了城,心情才逐渐开朗起来。他大口地呼吸了一下田野的空气,又重重地吐了一口气。路旁的树叶哗哗地向他诉说着什么,他觉得那语言是真切的,友好的,没有一点虚情假意。
“新雨!”背后传来呼喊声。新雨转过头来,见是宋伯伯骑着自行车赶了来。“新雨,你怎么走了?”宋伯伯下了车,“走,回去,跟我吃饭去!”
“我不饿。”新雨看着气喘吁吁的宋伯伯,反倒有点歉意。
“跟我回去。”宋伯伯急切地说,“来!把篮子放在自行车上。”说着就来拿新雨肩上的篮子。
“不了。”新雨躲闪了一下,“我爸爸叫我中午就赶回去。”他撒了个谎。
“这怎么能行呢?”宋伯伯头上冒着汗,“已经十二点了,哪能不吃顿饭就走,快跟我回去!”
“不了!”新雨固执地重复着。“是不是家骏得罪你啦?”宋伯伯解释说,“你别跟他计较,那孩子不知怎么学的,对谁都是冷冷淡淡的。”
“不是!”不知为什么,顾新雨鼻子一下子酸起来了,他把头低下,“不是的。”
宋厅长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儿,他觉得对不起老友顾祥福。可是面前这孩子又不愿跟自己回去,便从车架上取下纸包:“新雨,你既然不愿回去,就把这四斤月饼带去吧。”
“不,不要!”新雨推辞着。
“快拿着!”宋伯伯已有点激动了,他把月饼放在新雨挑的篮子里,“见了你爸爸妈妈,替我问好。收了秋以后,叫他们到我家来玩。”
新雨听得出,宋伯伯的话是真实的,这四斤月饼和那十根黄瓜一样真实。这种真实,他顾新雨身上是有的,可在宋家骏身上为啥就不存在了呢?这个中学生,顿时产生一种悲悯之感。他的手又碰到他装着两只蟋蟀的口袋,他伸手把两个小纸卷取出:“宋伯伯,我给家骏逮了两个蛐蛐,刚才忘了给他了,你捎回去给他吧!”
宋介夫接过两个小纸卷儿,觉得里面有个东西在活动。
顾新雨向宋伯伯鞠了一躬,说了声:“再见,宋伯伯!”挑起篮子顺着公路走了。
宋介夫摇了摇手中的两个纸卷儿,里面的蛐蛐都叫了起来。他听得出: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
我的两个孩子
我有两个男孩子。大的今年十五岁,叫北岱,念初中三年级,小的今年十三岁,叫仲英,念初中二年级。按他们的性格,我觉得大孩子很像他死去的母亲,所以我对他就特别喜欢些。我现在的爱人慧对两个孩子则完全一样。二孩子是她亲生的,当然爱了;大孩子呢,是她最亲密的亡友留下的。而她和我的结合,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照顾女友遗下的孩子。
两个孩子的性格有点不同,按一般的说法,就是大孩子爱静,二孩子爱动。大孩子在屋里做功课时,往往能一上午都不出屋一次。二孩子则不行,有时正箅着箅术题,一听外面有皮球响,一道题算了半截也要跑出去看看。我和妻有时带着他们出去玩,二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立刻就喊:“爸,给我买一个吧!”我要是不给他买,他只是当时感到不高兴罢了。若是跟着他妈呢,有时甚至会耍赖,可是过后也就箅了。大孩子可不是这样,他要是看着什么想要的东西,却不说话,而是老呆在那个东西跟前不走,直等到大人问他时他才说出来。要是不给他买呢,他当时也不说什么,可是他能好几天不说不笑。
他兄弟两个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我们教育他们,弟弟要听哥哥的话,哥哥要爱护弟弟。他们都照我们的话去做,如夏天去游泳时,哥哥不让弟弟到深的地方去,爬山旅行时,不让弟弟到危险的山峰上去,而哥哥带的面包,总是让弟弟先吃饱。
仲英很贪玩,所以他的功课总是不好,大部分功课是三分。考试时,成绩单上要是有了个四分,他都会在他妈妈跟前骄傲半天的。而北岱呢,那是班上有名的优等生,成绩单上要是见了个三分,他两三天都躲着我。
上一学期,我和爱人研究了一下,认为弟兄两个学习成绩发展很不平衡,便叫他俩订个互助计划。从此,放学后,在温课时就常听到北岱喊仲英的声音了。有时我和妻子不在家时,北岱便关上大门,非等仲英把课温完不放他出去。
暑假来临了,眼看要举行期考,他们弟兄复习得也更紧张了。
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仲英满头大汗跑进家。进门就喊:“爸爸,妈,看有两个五分!”我接过他的成绩单一看,语文、代数是五分,其余是三个四分,两个三分。他圆圆的黑脸上兴奋得发光。我心里着实也高兴,不过我不愿当面夸奖他。可是他妈沉不住气了,说:“行,有进步,你前天不是要买游泳裤头吗?走,我奖励你一条。”说着她就带他上百货公司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中的葡萄架下,仲英兴奋地谈着游泳,他妈就时时夸赞着仲英的进步,我则留心地辨别两只蟋蟀哪一只鸣得最响。只有北岱静静地倚在一根柱子上,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忽然想起我还没有看到北岱的成绩报告单。我便问他:“北岱,你的成绩报告单呢?”他没有理我。我又提高了声音问了一遍,他才说:“在屋里。”我说:“你拿来我看看。”他慢慢地向屋里走去。
我感到这孩子有点异样。这时我听到仲英向他妈妈说:“哥哥的语文考得还不如我呢,才是个四分!”正在这时北岱也拿着他的报告单来了。他把报告单往我手里一递,就冲着他弟弟说:“不如你!你没有我帮助你会考五分吗?考完了,都把帮助的人忘了!”他把“都”字说得特别重,说着就走了,我喊他,他也没站住。这使我很生气。我想撵过去教训他一顿,这又忽然使我想起他妈妈。我想起有一次我过分地赞美了一个女人的歌喉,致使她半年多没在我跟前唱过歌。“唉,真像她!”
不过我觉得北岱这种行为是很不好的,我便拿着他的成绩报告单到他屋里去。我看他正伏在桌子上哭。我走到他的跟前把他的头扳起来,要他的眼睛看着我。他不敢看我,呜呜地哭得更厉害。我问他:“你为什么哭?”他仍不说,把头低得更厉害。我又把他的头扳起来,他仍不敢看我,忽然一下扑到我的怀里,哽咽着说:“爸,我错了,爸,我错了!我……嫉妒……”他哭得那样伤心。听了他的话,我的鼻尖也忽然一酸,我本来是要责备他的,却忽然说不出话来了,默默地坐到他身旁的一把椅子上去。我想孩子还小,能够认识自己的错,并能责备自己,巳是不容易的了。等他的哭声停止,我的心也平静下来的时候,我就用清晰的声音向他说:“嫉妒,谁教给你的呢?是我,还是你妈?是老师,还是青年团?不对啊,孩子!你在帮助你弟弟的时候,难道你不希望你弟弟的成绩好吗?可是你看到了他的成绩比你好时,你为什么要嫉妒呢?不对啊,你以后要和你的同志一起工作的,难道当你看到他们的成绩比你好时,你有权利去嫉妒你的同志吗?不应该的,孩子,不应该是嫉妒,而应该是祝福。”我说得很慢,让他能体会到我的意思。我一向主张,孩子思想上有了毛病是不能随便放松的。
“在游泳时,我看到他那裤头……”他又说不下去了。
“裤头!”我这才想起来了,心里突然一动,但又接着说,“那又有什么不好呢?那是对他的鼓励呀!你是他的哥哥,应该为他高兴呀!”他带着点羞涩,望了我一下,而我还想多说些什么却说不下去了,便站起慢慢地走了出来。
走到屋外,我见慧默默地站在门外边。我走近她,她低声向我说:“是我错了吗?”我不语。她抓住了我的手说:“明天我再去给北岱买一条裤头。”我也没说什么。她又说:“我很想念他死去的母亲。”我仍说不出什么,心里激动得很,仰头一看,繁星满天。
附:《文艺学习》编者按语
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作品读完了,事情也就完了,很少想到什么,此后也很少再提到它,一切都平安无事。而有些作品则是在阅读当中就使你不能平静,读完后又不能不久久沉思,念念不忘。这两类作品给人的印象是这样不同,探索它们失败和成功的原因,那自然是一件极其细致的工作,不过简单地说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作品是否能“以情动人”,作者所写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是否能触动读者的感情!读过李心田的小说《我的两个孩子》,谁能不认真的思索思索生活呢?当读到父亲义正词严的教诲北岱、母亲想再买一条裤头来安慰北岱那些情节时,谁又能把它轻轻放过呢?那岂是嫉妒的问题,岂是仅仅少买一条裤头的问题?这究竟是谁的错?错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你就得想,想到无母之儿的隐情,想到做父母的责任,想到自己……总之你不能不想得很多。这里形象就产生了感人的力量,读者的感情被作品里的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激动了。
这是一篇不到三千字的小说,在这有限的篇幅里,作者只不过写了一个家庭的一些日常生活,情节比较简单,但是却展现了颇为生动的生活内容。提出了一串令人深思的问题。单纯、凝练与丰富、细致交相辉映,这正是白描的独特之处。大段的人物内心的独白,细致的剖析,有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样短的篇幅里,不可能允许作者那样尽情地抒发,因此,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事件的进展,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就非常必要了。作者李心田在这一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值得注意的,北岱、父亲、母亲的内心世界是为读者打开了,细心的读者是能够看到他们灵魂深处极其隐秘的东西的。
哥哥放羊我拾柴
在我们乡下,每逢收秋的时候,学校里就放假。今年又到放秋假的时候了。放假以前,王老师问我们:“同学们,咱们为什么放秋假呢?”
“帮助生产队劳动!”我们几十个人一齐回答。我们的声音那么整齐,就像解放军叔叔上操似的。
“对!”王老师微微笑着,很高兴,“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们从小
就要养成爱集体、爱劳动的习惯。大家看看,咱们今年的秋庄稼长得多么好啊!麦季里,是一个大丰收;秋季呢,又来了一个大丰收!……”
可不是,上我们坡里去看看吧,各种秋庄稼,长得多么喜人:那像老黄狼尾巴一样的是金线子谷穗,那一尺多长、头上冒着缨子的是金皇后玉米,那个儿最高、昂着个红脸的是高粱,那肚子鼓得饱胀饱胀的是大青豆。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地瓜和花生:你看,地皮上只有绿得发黄的叶子和秧蔓,可是一镢头刨下地,再那么一翻呀,提溜上来就是一大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