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感到压力太大、心情太烦、内心太乱,被各种各样的烦恼所束缚时,也许并不是烦恼真的太多,而是我们习惯于将种种负面的情绪与观念统统背在身上,殊不知,我们还可以选择放下。
杯子外面的世界
有一位朋友从事营销工作多年,他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概括了他许多年经验的精华。那是一个关于杯子的故事:
比如你手头有一个杯子需要卖出,它的成本是1元钱。怎么卖?
如果仅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多只能卖两元;
如果你卖的是一种最流行款式的杯子,也许它可以卖到三四元;
如果它是一个出名品牌的杯子,它说不定能卖到五六元;
如果这个杯子据说还有些其他的功能的话,它可能卖到七八元;
如果这个杯子外面再加上一套高级包装,卖十元二十元也是可能的;
如果这个杯子正好是某个名人用过,与某个历史事件联系了起来,一不小心,一二百元也有人要;
如果这个杯子有过一段更独特的经历,比如曾经随飞船上过太空之类,一二千元或许也不算高了。
同样一个杯子,杯子里面的世界,它的结构、内容、功能等依然如故;但随着杯子外面的世界的变化,它的价值,却在不断地改变。
“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并不仅仅限于诗。
广告、营销、市场分析、产品包装——归根结底,都在解决一个问题:人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价值究竟在哪里?
是在杯子的里面,还是在杯子的外面?
也许,人之所以为人,特点之一就是他有想象,有思想。
人类的各种行为,哪怕是相当功利现实的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地融合了现实与思想。物的需求与梦的需求、利益的需求与感觉的需要,早已揉合成复杂的因果之链盘结在了深处。
人们不可能只为了居住而购买住房,他们购买的还有归宿感和安全感;人们不可能只为了御寒而购买服装,他们购买的更是信心与形象;买电视时,购买与外界沟通的欲望;买家具时,购买一种温馨生活的想象;乃至于买丧葬用品时,也不会忘记同时购买对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假想。
人生感悟:杯子外面的世界,永远会远远大于杯子里面的世界。
明亮的懊丧
那一晚,我在那个山区小镇上高三的晚自习,突然停电了,这对于紧张复习迎考的学子不能算做是一件好事。同学们闹了一会儿还没来电,这时便有人提议看电影去,大家欢呼起来,身心疲惫的我们能去看一场电影已算是一种奢侈。
同学们便忙开了,男同学推出了自行车,女同学回到宿舍点起蜡烛梳妆打扮,有的还换上了裙子。大约一刻钟后,我们手拉着手,蹦跳着,欢叫着走在操场上。有两个胆大的同学还唱起了情歌,在如水的月光下,歌声格外动听。
走到大门时,突然,一道道光亮闪现——来电了。
灯光无情地照着一张张年轻而生动的脸。一时,我们都怔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我们无可奈何地回到了教室里。
第二天晚上没有停电,而全班同学集体去看了一场电影。
人生感悟: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出现在白天,另一个出现在夜晚。白天的麻木冷漠包围着如同溺水的心,黑夜的安静真实解放了白天的面具,也许真正搞不懂的是我们自身。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就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学校辅导员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什么“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可是,不顶用。
大厅门破的那一天,辅导员找到校长:“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着牙吗?那就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
很快,旧门被拆下来,新门被装上去。
新装的大门似乎挺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子洒了少年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少年的心感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人生感悟: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画外人生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做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
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所有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人生感悟: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没有门,没有围墙
有一座名寺,它没有门,没有围墙。
它有金碧辉煌的宝殿,有满腹经纶的僧众,甚至有珍贵的舍利子,有能懂人语的千年灵龟。但是,它没有门,没有围墙。
这座寺的标志是一座牌坊式的镌刻着寺名的建筑。来来往往的香客们都觉得很奇怪:他们在这座建筑旁走过来,走过去,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走进寺院,还是在走出寺院。
因为,那座寺没有门,没有围墙。
没有门,究竟怎样才算进入呢?没有围墙,究竟怎样才算出来呢?
我有一个朋友在部队当兵。他写信给我说,当3年兵后,他就得回农村去。他很想换一种活法,又愁找不到门路。我问他:“你当真想换一种活法吗?”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我告诉他:“不要刻意去找门,农村不是围着你的一圈牢固的围墙。按你心中所想,往前走好啦。”3年下来,他没有回农村,他进了军校。
另一个朋友,也是农村的。参加了高考,成绩上了线,却又落榜。他想不通,向我诉苦:“你知道我是想当一名企业家的。我尽力了,老天爷为什么要辜负我呢?”我十分平静地告诉他:“大学不是通向企业家的大法门,既然你有目标,为什么不勇敢地往前走呢?”他闷闷不乐地在家呆了几个月后,南下深圳打工。几年以后,他来看我:“我终于当上大学生的老板啦!”言语之时,喜上眉梢。
人生感悟:世上本没有门,没有围墙,却有一群终日思考着如何进入它或是走出它的人……
纸篓和墙
有两个爱画画儿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
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赞扬。
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头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30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一墙一墙展览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
人们把第一个孩子贴在墙上的画揭下来,扔进了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拾出来,贴在墙上。
人生感悟:急于表现的结果往往是浮躁与浅薄,在鲜花与掌声的包围中,即使有一点深刻的东西也会渐趋流俗。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自信是车轮上的润滑剂。
爱与被爱的人
一个哲学家,晚饭后往郊外散步,遇见一个人在那儿伤心地哭泣。哲学家问他因何如此伤心,那人回答:“失恋了。”
哲学家闻听连连抚掌大笑道:“糊涂啊糊涂。”
失恋者停住哭,气愤地质问:“有学问就可以如此嘲笑愚弄别人吗?”
哲学家摇头道:“非我取笑你,实是你自己取笑自己啊。”
见失恋者不解,哲学家接着解释说:“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这又有何伤心呢?我看你还是回家去睡觉吧,该哭的应是那个人,她不仅失去了你,还失去了心中的爱,多可悲啊。”
失恋者破涕为笑,恨自己对这浅显的道理怎么没看透,向哲学家鞠了一个躬,转身离去。
人生感悟:人不只是求生存的动物,更不应受情感的捉弄,该放弃的放弃,该收藏的收藏,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提高知名度
一位诗人出版了他的新诗集,他当然自豪于他的成功。但令人失望的是,很少有人买他的书。他苦恼,并告诉了他的一个朋友。“问题是,”他的朋友说,“没有人听说过你,你应该有名声,赢得称赞,然后你的书就好售了。”“我明白了,”诗人说,“但我能做些什么呢?”
“你真是个书呆子!为什么不在报上登个广告呢?”朋友笑着说。
“但我不能登广告说我是一个大诗人,我的书值得一读呀。”
“对,但不用担心,我能帮你。”
朋友的话使诗人轻松了一些。在那之后他每天看报纸,特别注意广告栏目,但失望的是他从未发现他的诗的广告。随着时间流逝,他几乎忘了这事。
一天早晨,诗人在吃饭,门铃响了。当他打开门时,看见一个大块头男人带着一条狗站在他的面前。
“我是来领奖的!”大块头男人暴躁地说。
“什么奖?”诗人说,“或许你认错人了吧!”
“瞎扯!”男人说,“你答应支付买狗的两英镑。”
“但我并不要狗呀。”诗人说。
“哈!你不要狗?”大块头男人不耐烦地说,“你让我到这里一无所获吗?”他准备打架。
“我太瘦弱了,那家伙如此强壮,”诗人想,“我不是他的对手……”因此他别无选择地用两英磅买下了狗。
诗人给狗喂了一些肉,把它锁在厨房里,返回工作,没多久门铃又响了。
他从窗中看去,发现至少6个男人带着6条狗站在门前。“怎么回事?”他自问道。
突然,他想起了广告。他抓起一堆报纸,开始逐张浏览。这时一栏《招领启事》广告映入眼帘,它是:
“库克先生愿出两英镑酬金以寻回他那条首次唤起他写作新诗集灵感的爱犬。”
人生感悟:只有变换角度,才能出奇制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按老框框做事,往往会遏杀你的生命力。
算术题与文学课
著名教授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文学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大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叫学生们欣赏。
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学生们听罢,恍然大悟。这一课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
人生感悟:闻先生用这个简单的算式形象地说明,文学艺术作品的容量是不能像数学公式那样来计算的。文学艺术作品贵在含蓄,要给人们以广阔的想象余地。
人生处处有老师
曾认识一个画家,有一次,画家问了我一个问题:“法国国旗什么样儿?”我回答:“是三色旗。”他问:“是哪三色?”我回答:“红白蓝。”他又问我:“三种颜色在旗子上怎么分配?”我回答:“从理论上看,当然各占三分之一。”他立刻笑了:“遗憾,你错了。红白蓝三色是不能均分的,它们的比例必须是35∶33∶37。”我大惑不解,他也就立刻告诉我,这是因为从色彩学上看,白色能给人以扩张的感觉,蓝色则给人以收缩的感觉,如果忽略了这一点,真的让红白蓝三色各占三分之一,将会显得蓝色太窄而白色太宽,这就叫视错觉。正因为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了人们的这种视错觉,有意识地做了科学的安排,才使得整个国旗看起来很舒服!
我于是茅塞顿开。
人生感悟:知识无处不在,老师无处不有。怪不得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原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妙用心理学
在美国的某座火车站上,旅客下车后提取行李时,需要等候大约6分钟的时间。由于领取行李处周围人群拥挤、环境嘈杂,提取行李的旅客怨声载道,抱怨车站工作人员运送行李的速度太慢,以致众口一词称“难以忍受”。
后来,有一位心理学家亲历此事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建议车站当局改变领取行李的路线,让旅客下车后必须走7分钟左右的路程,才能到达行李领取处。此时行李房搬运工已把行李放置得井井有条,并随到随领。这样的改革措施,使旅客的抱怨声顿时全消,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片“该站行李搬运秩序井然,异常迅速”的赞誉声。于是,有人既风趣又若有所悟地说:看来在拥挤嘈杂的火车站里等候6分钟,要比轻松地行走7分钟的时间长得多。
人生感悟: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怎么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呢?有一种方法,就是向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常常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捕捉闪电
有位摄影师,他不摄别的,光摄闪电。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必须在暴风雨之前,别人都躲到屋里去的时候出门,背着高速相机,在昏天黑地中奔走于旷野;他必须忘却自身的危险,专注地寻找、等待,捕捉那惊心动魄、壮丽夺目的瞬间。他的作品获得巨大成功。人们惊叹:他的目光竟比闪电还快。
有位女人被他与他的闪电作品所吸引,她曾无畏地做他的助手,他们曾一同在龙卷风袭来之时死里逃生,他们曾彼此深深相爱。可是他俩终因种种原因分了手,他们都为此而痛不欲生。
人生感悟:一个捕捉闪电的高手却没能捕捉住将要到手的幸福,他只能说:幸福在人身边逗留的时间,比闪电更短暂。
一个为了爱可以冒生命危险的女人终于没能把握住爱,她只能说:连闪电都可以定格,爱却不能。
鸟笼
我曾和朋友乔打赌:如果我给他一个鸟笼,并且挂在他房中,那么他就一定会买只鸟。
我的朋友同意打赌。因此我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他把鸟笼挂在起居室。
结果可想而知。人们只要走进他的房间就会问:
“乔,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我从未有过一只鸟。”乔回答道。
“那么,你要一只鸟笼干吗?”
我的朋友后来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有一只鸟笼要简单得多。
人生感悟:人们经常是先在自己的头脑里挂上鸟笼,最后就不得不在鸟笼中装上些什么东西。
黄金
为了解释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在一个旅行者要远行的时候,智者把他领到一座金库门前,对他说:
“你可以随便拿取。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在路上永远带着它们,陪伴你的全部旅程,不能丢弃。”
于是旅行者拿取了3块黄金。他很遗憾,由于行囊太多,他只能拿取3块。
可是就在旅行者行程的第二天早晨,一梦醒来,黄金全部变成了石头。这些石头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旅行者在不得不背负石块前行的痛苦中,也暗自庆幸,啊,我毕竟只拿了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