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之间,虎肉已经煮熟,龙敦放开大吃一顿,几十斤虎肉不一时就被龙敦席卷一空,龙固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儿自小就食量奇大,让先生见笑了。不过先生不用担心,他打猎是一把好手,只要出去,从没有空手回来的。”
狄武道:“贵公子真是奇异之人!”
龙固和杨二狗在狄武家中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就被狄武打发下山去了,狄武千叮咛、万嘱咐,叫不可泄露了青龙山的路径,以防平庸之辈来无端叨扰。
自此,龙敦就留在青龙山学习了。
起初,狄武还想教他一些孔子、老子等儒家、道家经典,但经考校,发现龙敦已经学过,而且已经有一大堆的个人见解了。
特别是,龙敦对“仁”的理解,龙敦认为“仁”分大小,大者以强力制暴,以怀柔安民;小者虽心怀慈善,却无力禁暴除凶。
真正的“仁”必须要以强大的武力为根本后盾,否则,不能‘除暴’怎能‘安良’?
狄武见龙敦已有一些基础,遂决定教授他一些法家、兵家的战争及谋略知识。
法家尚武力、崇霸道,兵家尚谋略、崇机变。
显然,龙敦所求者乃大“仁”也,若无‘法’、‘兵’两家相辅助,定然只是一番空谈,一席空话罢了。
大争之世、大乱之时只有行‘霸道’、‘诡道’以辅“仁”道才能成就人间正道。
胸怀‘慈悲心肠’,却需辅之以‘雷霆手段’方能取得实用之效。
于是,狄武先生开始给龙敦讲授商鞅、韩非的学说,给龙敦大讲法家的霸道之术,秦始皇曾经用了法家的霸道之术得以一统天下。
龙敦认真学习,仔细推究,终于体会了法家之妙。
龙敦继而又开始学习兵家,对兵家的学习就从龙敦最为心仪的《孙子兵法》开始。
一开始,龙敦就被兵圣孙武的大胸怀、大眼界、大气势、大智慧深深的折服了。
《孙子兵法》中讲的为主、为帅之道,‘道、天、地、将、法’。龙敦认为“道”是最核心的部分,“道”决定的可是‘大趋势’、‘大格局’,它是人心所向,往往在狂妄跋扈的‘独夫民贼’眼中看来,那些最卑微、最弱小的黎民百姓,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因素,独夫民贼们为逞强斗胜、满足私欲也许能够得逞一时,但终究不免灭国亡家。国之争,争的是民心。
“天”、“地”却是人的意愿无力改变的,只能顺应它、利用它,顺之而利、逆之必败。
“将”是实战中最重要的因素,将以‘智’为先。无智之将,犹无头猛兽,虽凶悍亦无所用,不能制敌反为敌所制。
“法”决定了力量的使用是集中还是涣散,无“法”之军如散放之牛羊,无头之蝇虫,虽数量众多,亦不足以为用。
龙敦继而又学习了为将之道的‘智、信、仁、勇、严’,以及根据形势、地形、天候等变化和不同而应该采取的战场随机应变之法。
其中,对各种地形和各种天候的分析,更是条分缕析,一丝不苟。
狄武老先生说道:“地形之用,奥妙无穷,用之得法,可以以寡击众,以弱击强,以劣势兵力控制对方的优势兵力。在特殊、怪异的地形限制之下,要尽量避免己方军众陷于不利的境地,而要相方设法诱骗敌方陷入困顿不利的绝境。”
龙敦又学习了如何根据相应的地形和天候,使用火攻、水攻,以及使用‘因、内、反、死、生’,五种间谍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