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陶都江苏宜兴的特产,为历代品茗爱好者所推崇,自北宋以来,赞语甚多。北宋诗人梅尧臣在诗中写道:
“小石泠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谪居宜兴,尤爱用紫砂壶泡茶,并说:“铜腥缺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他所设计的“提攀式紫砂壶”被称为“东坡壶”。清代李渔在《杂说》一文中指出:“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紫砂壶以其独特的实用功能和卓绝的工艺水平,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
关于紫砂陶,宜兴民间有许多传说:古时候,某日有一异僧路过宜兴鼎蜀的山村,连呼“卖富贵土”不已,数日如是。村民以为痴人,不予理睬。后异僧引几位好事的村民到山脚的洞穴边说:“富贵在此中,可自就之。”言罢即离去,不复再来。于是,半信半疑的村民在洞中掘之,果然挖出大量五彩缤纷的泥土。后来,村民们便以这些泥土烧制成紫砂陶器行销中外。
又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谢绝封赏,偕西施乘舟过太湖,迁徙到宜兴晶山的山村隐居,后见当地泥土斑斓,富于粘性,适宜制陶,便设坊建窑做起制陶的营主,故后人有称范蠡为“陶朱公”的。
这个传说有宜兴鼎蜀镇的蠡墅(相传范蠡当年隐居的村子)、蠡河和施荡桥(传为西施当年泛舟荡桨之处)为证,且有晋宋紫砂陶精品可考,似乎较为可信。
紫砂陶的原料叫紫砂泥,当地人称之为“富贵土”。紫砂泥分朱砂泥、紫泥和团山泥三种,烧制时温度稍有高低,产品就会呈现出紫铜、葵黄、墨绿、铁青、棕黑、朱砂黄、海棠红等各种颜色。当然,其之所以受人欢迎,除了其古朴天然的色泽和别致清雅的造型,主要还是因为它独特的实用价值。因其表里不施釉彩,透气性能特佳,故以紫砂壶泡茶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三伏天盛茶隔夜不馊,更奇妙的是,其使用年代越久,经长期摩挲的壶身越发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味也愈加馥郁纯正,甚至仅仅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会散发出淡淡的茶香,所以一直被人们誉为茶具中的上品。
紫砂壶有上千个品种,真是“方非一式,圆无一相”,造型千姿百态。一般地说,紫砂壶分自然物体造型、几何形态造型和筋纹器形造型三大类:前者取材于自然界中瓜果花木、虫鱼鸟兽等物体的形象,融自然之魂和艺术之魂于一体,如市场上常见的竹节壶、梅花壶、劲松壶、三友壶、松树葡萄壶等。几何形是从圆形、方形、六角形、椭圆形等演变而成的各式茶壶,线条秀丽,富有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如:汉云壶、集玉壶、掇球壶、井栏壶……都是驰名中外的名壶。所谓筋纹形的紫砂壶,其造型讲究上下对仗,左右对称,用立体线条把壶体分成若干部分,给人以简洁、清逸、含蓄的美感。紫砂壶装饰独特,艺人以刀代笔,在壶身上雕刻花、鸟、山水、金石、书法,使茶壶成为集文学、书画、雕塑、金石、造型诸艺于一体的艺术品。近年来,宜兴紫砂又成功地采用银丝镶嵌和绞泥装饰,更是清雅潇洒,别具风彩。
紫砂壶既讲造型,又重茶理。壶有高矮之分,容量有大小之别。大的可以盛水一担,如特大供春壶、东坡提梁壶等,香港人士称之为“能盛天下水,可供万人饮”。小的仅能盛水一二两,这是喝“功夫茶”的佳具。用紫砂茶壶泡红茶,茶色深酽而味浓醇;若沏绿茶,则茶色碧翠而味清纯。但是,由于茶壶表面都不施釉,具有细微的透气性和吸附力,茶香容易被壶体吸收。所以同一把紫砂壶不要冲泡不同质地的红茶、绿茶、花茶等,这样才能品尝到纯正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