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起来。
——莫泊桑
1850年8月5日,法兰西又一个卓越的天才吉·德·莫泊桑诞生了。他的出世给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增添了一些喜气。可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是家道中落及父母失和的厄运与悲哀。
莫泊桑全称亨利-勒内-阿尔贝-吉·德·莫泊桑,通过这一长串的名字,人们不难看出他的贵族身份和气派。不过,关于他的贵族血统和身份长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的贵族身份是虚假的,是父辈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也有人说他的贵族身份是确定无疑的,因为那是“有案可查”的。不管莫泊桑的贵族身份是名正言顺的,还是骗人的,在他的名字中都抹不去“德”这一古老的贵族标志。对于莫泊桑来说这既是幸运又是不幸,因为幸运的只是他的贵族之名。米洛美尼尔堡这座始建于18世纪的古堡,只是为他赢得了显贵的出生地之名,却没有贵族之实。4年后他便不得不跟随父母迁居伊莫维尔堡。中落的家道,贵族阶级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癖好,使莫泊桑饱尝了人生的不幸。如果说爷爷于勒·莫泊桑那一代还或多或少地拥有个人奋斗的理想和志愿,并创造了自己的家业的话,那么,父亲居斯塔夫·莫泊桑则简直就是一个无所用心的败家子。他青少年时代就游手好闲,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现在里昂博物馆还保存着他的一幅画像,画中的居斯塔夫20多岁,脸刮得光光的,留着卷曲的鬓角,一道发缝把头发清晰地一分为二,眼角向两边长长地延伸着,鼻子稍短,嘴唇稍小。他身穿白色丝绸衬衫和苏格兰大格子花呢的长裤,打着黑色双翅领带,身旁放着平檐高礼帽,全然是时髦的花花公子的派头。他手拿一支炭笔,正在画一幅风景画。须知道,除了追逐女人和赌博,绘画是他唯一的爱好。不仅如此,他还挥金如土,毫无家庭观念和责任感,这使妻子、儿子饱受流离之苦和感情奴役之苦。
作家的母亲原名洛尔·勒·普瓦特万,是一个资产者的女儿。她天生聪慧,美丽动人,这使居斯塔夫·莫泊桑一见倾心,穷追不舍,直至最终征服了这位性格刚强、见多识广、精明能干的富家小姐。应该说让居斯塔夫最终成功的还是洛尔小姐对贵族与生俱来的兴趣与追求。别看洛尔生在资产者之家,门第观念却相当浓厚,对贵族的身份尤其看重。居斯塔夫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她在门第、血统方面的追求,再加上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派头,最终折服了这位具有叛逆心理和反潮流倾向的洛尔小姐。反过来洛尔那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显赫的家世、漂亮的仪表、雍容华贵的气质也使居斯塔夫满足了对漂亮女人的追求和欣赏。就这样,两个倾心已久的人终于结成了眷属。4年后他们的长子吉·德·莫泊桑降临到了人间。
莫泊桑的出世,曾一度使双亲的感情和关系有了新的改善。父亲为自己有了个英俊的继承人而沾沾自喜,母亲更是以他为心肝和骄傲。那时,一家人生活在欢愉和谐之中。父亲总是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母亲更是人们羡慕的对象。她有才能、有修养,有可掬的笑容和款款的仪态,是周围人们的崇拜偶像。每当父母出现在人前时,人们都主动向他们致意,祝福他们百年好合!孩提时的莫泊桑深深地为自己有这样令人尊敬的父母而骄傲。他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天底下最相爱的人了,是他们的爱情孕育了自己,所以,他也是个享受爱情的幸运儿。他曾自豪地说:“我觉得一切都十全十美,在这个年龄就是这样,对生活充满了幸福之感。”
儿时的莫泊桑也许还未感到家庭变化,渐渐地他长大了,他一天天发现家庭被阴影笼罩着。父母再也不是和颜悦色、彬彬有礼的伯爵先生和夫人了,他们不时地争吵、怒骂,甚至拳脚相加地动武。一次莫泊桑偶然看到了父母的大打出手,关于这一情节他在自己的短篇小说《堂倌,来一大杯!》中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我决不签字。这是若望的财产。我要把这笔财产留给他。我可不愿意让你和你的那些婊子们、女仆们把它吃掉,就像你吃掉自己那份遗产一样。听到这话,爸爸气得发抖,转过身去,揪住妻子的脖子,用另一只手对准她的脸使劲地抽打。
妈妈的帽子掉在地上,头发散乱;她想躲开丈夫的抽打,可是办不到。而爸爸呢,像发了疯似的,继续打呀,打呀。她滚倒在地上,把脸躲在两只胳膊中间。然而他把她翻个仰面朝天,拨开她护着脸的双手,又打起来。
这时,我好像觉得永恒的法则已经改变了,世界就要完蛋了。我所感到的震惊,是人们面临超自然的事物、面临巨大的灾难、面临不可弥补的祸害时才会有的。我幼稚的头脑迷乱了,恐慌至极。我用尽全部力气喊叫起来,也不知为什么,只是感到一种恐惧、一种痛苦、一种可怕的惊慌。父亲听见了我的喊叫声,转过身来,看见了我,于是直起身,向我走过来。我想他一定是来杀我的,便像一头被追逐的小鹿似的逃开,一直向前跑啊,跑进树林。
父母的失和给莫泊桑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做梦也没想到,那两个让他骄傲的人会反目成仇,大打出手。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满面泪痕的呜咽,父亲两目圆睁的愤慨。那情景实在是刻骨铭心,惊心动魄。由于父母的不和,莫泊桑开始不知如何是好。他一会儿怜悯母亲,一会儿又可怜父亲。他的这种左右摇摆和矛盾使父亲极为不满。居斯塔夫原以为儿子会和他站在一起,没想到他不仅不支持自己,有时甚至还帮助洛尔和自己作对。看到儿子依恋洛尔,居斯塔夫开始迁怒于人,他责备儿子,疏远儿子,还时常教训儿子。
莫泊桑对父亲的行径早有察觉。在诺曼底时,父亲三天两头跑出去厮混,有时带他出去也不安分,总要找借口把他放在旅馆或咖啡馆,然后一个人躲到相好的那里。常常是莫泊桑等得不耐烦时,父亲才气喘吁吁地赶回来。举家迁到巴黎后,父亲更加肆无忌惮地四处游荡,根本没有把妻子儿女放在眼里。或许是为了尽早使儿子和自己摆脱被奴役的命运,洛尔在伤透心之后终于决定与丈夫分居。洛尔和居斯塔夫关系恶化,除了因丈夫放荡不羁,整日寻花问柳、吃喝嫖赌外,还有就是经济上的原因。长期以来居斯塔夫没有一个固定的职业,他不想在一个地方干得太久,也不能干得太久。多年来,生活仅靠有限的产业收入来维持,再加上居斯塔夫的挥霍,家庭的拮据就可想而知了。可居斯塔夫执迷不悟,在花光了自己的财产后,又在打洛尔产业的主意。当洛尔拒绝后他便恼羞成怒,大打出手,把家里搞得永无宁日。父母的婚姻悲剧在莫泊桑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使他日后的创作不自觉地流露出孤苦和无奈。据统计,他有30余篇作品是以弃儿和私生子为题材的作品。由此不难看出家庭给莫泊桑的震撼是多么强烈。
母亲的文学修养和对父亲的仇恨,几乎被莫泊桑全盘接受了下来,而父亲的自由不羁和花天酒地,更对莫泊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泛爱哲学、对家庭观念的淡漠、个人享乐观点,以及游戏人生等,均是父亲生活哲学的翻版。
他从不把洁身自好看成是少年的美德,而是以多交女朋友为荣,有时甚至去逛妓院、酗酒、打架。由于父亲的缘故,他一方面欣赏个人享受,一方面又怨恨父亲没责任感;一方面想要随心所欲,另一方面又讨厌父亲的花天酒地。矛盾的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灵与肉的冲突使他困惑。但由于家庭的影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父亲的道路,一个人独往独来,及时行乐。
我们没有权力谴责莫泊桑的生活,但我们可以诚恳地评价他的生活。应该说造成他英年早逝、放荡一生的是他可怕的人生哲学,而这哲学的最早奠基就是父亲及家庭的影响。如果不是生在居斯塔夫家里,不接受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熏陶,可能就不会有莫泊桑的悲剧。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是没有那样的父亲和家庭也就不会有伟大的小说家和他作品的素材了。事物总是辩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