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唐肃宗对收复长安城很有信心,他急切地盼望能早日住进大明宫,心里才踏实。他想先恢复长安城昔日的繁荣面貌,修复宫殿,冠冕堂皇地进住大明宫,谁知却传来了长安兵败的消息。
这日午饭后,肃宗休息了一会儿,便到章含殿御书房批阅奏折。就见鱼朝恩进来禀报道:“启奏万岁,张大人、裴大人求见。”肃宗道:“请他们进来。”
张楷、裴冕急匆匆进来,未及向肃宗行礼,张楷便急切地向肃宗道:“陛下,大事不好了,郭子仪兵败长安城下,损失惨重啊!”肃宗心头一震,急忙道:“你说什么?”张楷面色沮丧,将两道奏折递到肃宗面前,沉痛地继续道:
“若不是太子殿下救援及时,恐怕就要全军覆没。臣刚刚收到郭子仪的急报和太子殿下的奏报,就忙忙来见陛下,请陛下御览。”
肃宗闻言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郭子仪竟然打了败仗。他接过两份奏折看了一遍,手臂有些发抖。他一言不发地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想起李泌几次劝谏自己:不要过早对长安用兵,用兵必败。
他心情烦乱不安,既心疼阵亡的将士,又暗恨自己不听忠告。眼下主力大军受挫,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今后的平叛战争如何进行,他心里完全没了主意。苍天啊,这让朕如何是好啊!
张楷看着皇上在地上转圈子,心中也是焦急不安。他看了看裴冕,裴冕朝他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按照他们路上商量的办法向皇上奏明。张楷便道:
“陛下容禀,郭元帅兵败长安城下,皇上感到心烦意乱,没了主意。臣以为可请李泌先生前来商量,如何应对今后的局面,听听他的见解,不知皇上圣意如何?”
肃宗有气无力地道:“朕后悔啊!悔不该当初一意孤行,不听先生的劝阻。如今损兵折将,损伤惨重,朕有何面目再见先生呢!”张楷劝慰道:“陛下心中难受,臣子们能够理解。陛下反躬自责,不推卸责任,不文过饰非,乃是胸襟大度之主啊!败了咱们还可从头再来。长源先生(李泌)虚怀若谷,明理大度,自小便和陛下交往至今,他岂能看陛下的笑话?必能替陛下分忧解愁。
臣认为还是请先生进宫,听听他的见解。”裴冕也劝谏道:“皇上,长源先生必有好的见解,应宣他入宫。”肃宗叹了口气,遂又点点头,命李辅国去请李泌进宫。
李泌随李辅国前来,和肃宗见过了礼,然后又和张楷、裴冕见了礼,便在书案旁的椅子上坐下。肃宗命人给李泌、张楷、裴冕上了茶。大家相对无语,默默地枯坐吃茶,气氛很是沉闷。
李泌已经知道了兵败的事情。见肃宗紧锁眉头,在地上转圈子,便知他心中难受,亦不好开口说话。
肃宗停住了走动,终于开口说道:“长安一战,真如先生所言,‘用兵必败’。朕不听先生劝解,命郭子仪仓促攻城,草率决战,如今果然兵败城下啊!
朕心内惭愧啊!朕对不起先生的忠告,更对不起阵亡的将士们,损失了八万人哪!”说着,他流出了泪水,擦着眼泪道:“这么多的将士因朕的过错而战死,朕心里疼啊!”
他挥泪不止,声音低沉,明显内心承受着很大压力和愧疚。李泌安慰道:
“陛下反思过失,臣感到高兴。请陛下不要过于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多了一场血的教训。昔日楚汉相争,刘邦常败给项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造就了四百年基业。如今打败仗已成事实,咱们还可从头再来,陛下不能丧失信心嘛!”
“朕心里很乱,毫无主意,先生认为当前应该怎么做,才能恢复军心、鼓舞士气,进行长期的战争呢?”
李泌心中明白,肃宗此人优柔寡断,容易轻信小人之言。今日受了挫折,方明白平叛战争之艰难,但不能使他失去信心,要从多方面开导他、鼓励他,便面色郑重地言道:“陛下急迫平叛的心情可以理解。自安禄山叛乱以来,天下苍生遭受磨难,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谁不渴望安贼早日授首、平叛战争早日结束呢?但是,由于安贼经营范阳、平卢诸镇多年,又以胡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叛乱集团,已经根深蒂固,此事急不得啊!”
李泌起身踱着步,继续说道:“以前朝廷多次下旨奖励安禄山,号召各镇向范阳学习,夸他忠君爱国,诚信可靠。这就使全国的百姓误认为安禄山是朝廷树起来的一面旗帜,是一名大忠臣。所以安禄山振臂一呼:‘清君侧,讨国忠。’人们信以为真,纷纷加入,南呼北应,其势已成燎原矣!如今数州土地沦陷,车船不能畅通。黄河南北、长江两岸多成为叛乱战争的战场。陛下自受命以来,四方平叛,八处剿贼,可知播乱容易,平乱难啊!
“昔日‘八王乱晋’,引起朝廷混乱,多年不得安生。贾皇后蓄谋揽权,借娘家之势,滥施淫威干政,以白痴皇帝惠帝之名,杀了司马氏几个王爷,终于引发祸乱。数年后,西晋灭亡。华夏也就形成了‘五胡乱中华’的局面。
“平定安史之乱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陛下心中着急,老臣明白。但战争残酷,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岂能想当然而不顾实际呢?陛下要想打赢这场平叛战争,就要给将帅们灵活作战的权力,不要动辄传旨、下达皇命。如此一来,就使将帅们畏首畏尾,不能放开手脚指挥战争,以致错失良机,抑或处置失当。另外,平叛要从一城一镇平起,从人心平起,让叛乱者失去民心,使他们众叛亲离,才能利于朝廷,而不是夺取京城就算平叛胜利,那是目光短浅的视见。贫道以前给陛下制定过平叛方略,贫道无需多说。我军须将叛军有生力量歼灭,方能使天下州县回到大唐,这才是咱们的主要目的。
“早先贫道给陛下定的‘留中央,荡四方’之策,就是考虑到敌人的势力在没有从根本上消灭前,攻夺坚城不利于我,急躁决战也不利于我,只能是一口一口地吃掉他们,达到咱们预期的目的。”说着话,李泌端起茶杯喝了几口水,润润嗓子,借机观察肃宗的反应。
肃宗认真地听着李泌既是批评又像是开导的话,既愧疚又觉切乎实际。
作为皇上,臣子奏事诤谏都是常事。明君分清忠奸,昏君如逆龙鳞。肃宗虽算不得一个有作为的明君,但也不是一个毫无益处的皇帝。他能理解百姓的疾苦,心痛伤亡的将士,结交像李泌这样的当世英才,倾听他的利害分析,仍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肃宗沉思了片刻,转身在李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然后诚恳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望先生不吝赐教。以您之见,当务之急,该从何处着手呢?”
李泌道:“还是从稳定军心着手。”
肃宗道:“朕由于求胜心切,葬送了数万将士的性命,其过在朕不在他人,朕心里疼啊!现在如何才能稳定军心,恢复我军的信心呢?”
李泌道:“稳定军心要从将帅做起。郭子仪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首先要恢复他的勇气和信心,其他人便有了勇气和信心。”
肃宗道:“先生有所不知,郭子仪已经请求辞去左仆射和尚书省的职务,戴罪请旨,先生看如何处理此事?”
李泌道:“昔日春秋战国时,秦穆公不听谋臣蹇叔、百里奚的劝阻,定要派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率军奔袭郑国。蹇叔、百里奚认为,两国相距数千里,行军数月方达郑城,难保期间不被敌国发现。再则,途中隔着晋国,若晋国出兵救郑,设伏崤山,我军将被切断归路,晋、郑前后夹击,我军将无一人能生还。秦穆公不听劝告,执意发兵。
“孟明视几人带兵行了一个多月,已过了晋国的地界,结果被郑国的牛贩子弦高探知秦军的目的。弦高吃惊之余,担心自己的国家被秦军灭掉,便心生一计,一边派人向郑国报信,一边赶着牛群迎向秦军,伪称奉郑国国君之命前来犒军。
“孟明视闻听,大吃一惊。此次伐郑,利在偷袭,既然郑国已知我军动向,派人来犒军,必然加强防备,再奔袭郑国已无必要。遂趁机灭掉滑国(河南滑县),俘获滑国的子民、财物返秦。途经崤山,遭晋国元帅先轸率军劫杀,三军将士无一逃脱,三帅也被困在悬崖上,为晋军俘获。此三人皆有万夫不挡之勇,晋襄公决定杀死他们,以绝后患。不料他母亲秦姬出面,说动襄公,襄公放了三人归国。
“秦姬为秦穆公女,襄公母。先轸闻知后,怒极,一口唾液唾在襄公的面上,襄公后悔不已。
“三将回国后,按秦律,败军之将,必死无疑。秦穆公记起蹇叔、百里奚的忠告,自责不已,命他们三人继续统帅三军,信任不疑。
“孟明视发奋操练人马,立志复仇。三年后,孟明视率车六百乘,东渡黄河,杀入晋国。晋地全国震惊,竟无人可挡。晋襄公君臣躲入卫国,以避其锋。
穆公随军至崤山,收取阵亡将士的尸骨安葬,麻衣缞服,哭祭亡灵。此乃前车之鉴也!望陛下熟思之!”
肃宗连连点头,口中道:“前车之鉴,前车之鉴啊!朕决不准郭公所奏,原职不变。”
李泌借古喻今,用古时战例开导肃宗,使他能够意识到不听忠言的后果,也使他不忘将帅的功劳。但他更明白肃宗的心思,知他受人蛊惑,急于入住大明宫,是想断了别人的觊觎之心。此事也可有一说,他何尝不希望朝廷安定呢!
李泌继续说道:“为今之计,安慰郭子仪,稳定军心,然后继续攻夺长安城。”
肃宗有些愕然,睁大了眼睛问道:“不知先生有何用意?我军新败于长安城啊!”李泌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再进攻长安城,必胜无疑。”
肃宗不解地道:“请先生详细地道出理由,使朕安心啊!”
李泌道:“前日大败,有几个必败的原因。今日再战,有必胜的道理。贫道讲给陛下听听,是否如此。”
肃宗精神一振,忙道:“愿闻其详。”
李泌道:“上次我军仓促决战,准备不足,以致风声先泄,反使敌人有了准备,调来援兵,其必败之一也。敌之兵力有三十万,而我军只有十几万,兵力相差悬殊,其必败之二也。我军从河南急速返回,兵力疲惫就战,战场地形未察,智慧计谋未能筹划,其必败之三也。皇上过于着急,限我军十日攻下长安,郭元帅带着必败的心情与敌人对阵,心情沉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君逼臣败耳!其必败之四也。有其四个方面的原因,郭子仪兵败已是必然的,陛下可否这样认为?”
肃宗听李泌分析出失败的原因,犹如醍醐灌顶,夜梦初醒。他忙道:“先生一席话,使朕茅塞顿开,分析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先生知道郭子仪必败,所以才安排了豫儿率兵前去救援。若不是这支救援的兵马,我军恐怕要全军覆没,是先生救了我大唐也!朕今日方明白先生的苦心,只是当日为啥先生不跟朕作这样的分析呢?”
李泌苦笑了下道:“若不是今日之败,陛下能虚心听贫道分析吗?”
肃宗点点头道:“是啊,前一段时间,朕也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听先生的意见,以致铸成这次失败。今日朕愿闻先生何故再攻长安的道理。”
李泌站起身来,在地上踱着步,边走边道:“这次再攻长安城,有五个必胜的条件。其一,我军有了第一次的失败教训,知耻而后勇,定能很好地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其二,攻城的时间陛下可给予郭元帅自由,让他自主决定攻取时间,可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三,从全国各地抽调兵马,由郭元帅统一指挥,可保攻城的顺利进行,做到协调一致,避免令出多门。其四,有了充分的时间,郭元帅方可运用智谋,自古以来,攻城掠地,强攻不如智取,不战而屈人之兵,要运用智谋取胜。其五,叛军经此一战,打败了名闻天下的郭子仪,必定骄傲轻敌,敌之骄傲,我军必有可乘之机,骄兵必败。以上这些条件都能达到,则我军必能攻克长安,消灭叛军也!”
肃宗一听喜上眉梢,拍掌叫好,连声道:“就依先生,再攻长安!”张楷高兴地接口道:“听了先生的话,使人茅塞顿开,先生分析得入情入理。微臣提请皇上注意,要给予郭子仪便宜行事的权力,这样才能发挥他的军事才能。”
肃宗点头同意。
第二日,肃宗便派门下省长官张楷为钦差,到泾阳去传旨。
时至深秋,落叶飘飘,远山近野,一片黄色。张楷一行人马昼行夜宿,不三日便赶到了泾阳。郭子仪早已闻讯在营门外恭候钦差,上下数十名有封号的官员、战将列队相迎。
张楷下马整衣,走至香案前,高声说道:“郭子仪接旨。”郭子仪忙率众人跪倒在地,恭听旨意。
张楷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汾阳侯、尚书省左仆射、收复两京大元帅郭子仪,勤劳王室,功勋显着,此次长安兵败,实属仓促应战,且兵力相差悬殊,过在朕矣,非卿之过。自请免去左仆射、兵部尚书职,朕不准。令卿重整旗鼓,整顿兵马,再攻长安。允卿自专军务,便宜行事,寻准时机,力克长安,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