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在《天池早报》实习的大学生钟楚凡说出吴小丽资助他上大学的事,可能人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吴小丽和她那群合作伙伴资助贫困学生的故事。
南方大学新闻系四年级学生钟楚凡在《天池早报》毕业实习,报社安排周大洲担任钟楚凡的指导老师。钟楚凡住在学校,每天早上都从学校踩单车到报社和周记者出去跑新闻。他们白天到处去跑新闻,傍晚六七点钟的时候就回到报社写稿件。记者这一职业中午基本上是不休息的,都是在外面吃快餐。钟楚凡每到中午吃饭时间都要踩单车回学校去吃饭,吃完饭再出来和周记者去采访。这样无形中就耽误了周记者的时间。
周记者就忍不住说:“钟楚凡你干吗还要跑回学校去吃饭?是不是嫌外面的快餐不好吃?”
钟楚凡说:“不是不好吃,而是外面的快餐太贵,我们学校的饭比较便宜。”
“你们学校的能便宜多少?”
“我在我们学校吃两块钱都吃得很饱了,两块钱在外面吃一碗粉都不够。”
“你干吗那么省啊?现在的大学生难得见到像你这么节省的。”
“不节省怎么行?我的学费还是一个阿姨资助的呢!”
周记者就随便问了一句:“是谁资助的?”
钟楚凡说:“是吴小丽阿姨资助的,她是ABC公司的高级营业经理。”
周记者听到这里,马上吃惊了。吴小丽阿姨?ABC公司的高级营业经理?他怎么从来没听吴小丽说过此事?他知道钟楚凡所说的“吴小丽阿姨”肯定就是他所认识的那个吴小丽,虽然吴小丽这个名字很普遍,但是在整个天池市ABC市场做到高级营业经理的人就只有吴小丽一个。
周记者问:“钟楚凡,吴小丽阿姨从什么时候开始资助你的?”
钟楚凡说:“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
周记者更吃惊了,说:“那不是有七八年时间了?”
钟楚凡点了点头。
“吴小丽阿姨是怎么知道你的情况的?”
“她是从共青团江南省委办的杂志《江南青年》上知道我的情况的。我那时读初中三年级,我的情况被‘希望工程’介绍在《江南青年》上。除了我,吴小丽阿姨还另外资助了几个学生呢!”
“这是一条新闻呢!你以前没向报社写过这个事情?读了几年新闻系都没有这个新闻敏感?还读什么新闻系!”
钟楚凡委屈地说:“吴小丽阿姨资助的学生另外还有3个,加上我一共4个,我也知道这是个新闻。也曾经和吴小丽阿姨说过这件事,但是吴小丽阿姨不让我写,她说她资助我们又不是图什么名气的,她不喜欢那么张扬。”
周记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条很不错的新闻线索。作为一名记者,他有必要挖掘这条线索后面的新闻。
说干就干。这天下午,周记者来到吴小丽办公室。他打算采访吴小丽长期以来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
见到吴小丽,周记者笑着说:“吴经理,你可是新闻人物哟!以前你干吗从来没和我说过?”
吴小丽被周记者这一句话搞得一头雾水,她纳闷地看了看周记者说:“周记者又发现什么大新闻了?”
“你资助贫困学生长达8年的事情呀!南方大学的钟楚凡都告诉我了!”
“这算是什么大新闻?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
“我的吴大经理呀!这还不是新闻什么才是新闻啊?听说你还资助了好几个学生,是不是?”
“我是资助了几个学生,但这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啊?”
“你一个人资助那么多个学生,你又不是什么大企业的大老板,并且你默默无闻地资助那么多年,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呢!看来我要把这个新闻报道出去才行。”周记者兴奋地说。
“报道什么,不要搞得这么张扬。资助几个学生不值得小题大做。”吴小丽诚恳地说。
“这哪是张扬啊?我只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而已,又不是瞎吹。”
“周记者,谢谢你的好意。我真的不想报道,你就不要写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事情在ABC公司、在直销行业是很普遍的,北京的鲁总不仅资助了10多个学生,还在他老家贵州捐献了一所希望学校呢!”不管周记者怎么说,吴小丽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周记者在吴小丽这里没有获取到什么信息,他就打算从钟楚凡和吴小丽的合作伙伴那里入手。
……
经过深入采访,周记者终于知道了吴小丽资助贫困学生的那些感人故事。原来,吴小丽从做到ABC公司的营业主任那时候起,就开始了她的“爱心之旅”了。
那一年,吴小丽在《江南青年》杂志上看到江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刊登的一些贫困学生的照片和他们的情况介绍。那些学生大多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要么是家庭一贫如洗,要么是父母双双去世之后跟着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生活。孩子们渴望读书,贫困的家庭却支付不起他们的学费,虽然初中的学杂费只是几百元,但对于他们的家庭而言却是一笔巨款。看到杂志上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吴小丽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了当年自己求学时的那种艰辛生活,想起了当年为了给她找学费去挖煤被砸断腿的父亲。
吴小丽当即就决定去几个学生的家里面看看,她第一个去的就是钟楚凡的家。
钟楚凡的家乡在江南省牛山县。这是江南省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吴小丽当时和汪治国从天池市坐了3个小时的卧铺客车才到牛山县城,再从牛山县城一路颠簸坐中巴车到了一个叫作拐路的小镇。从拐路镇到钟楚凡所在的鹧鸪村还有一段60里的盘山公路,山路弯弯曲曲、又窄又陡,像是在山上绑着的一根大带子般从山脚一直缠缠绕绕伸向云霄。吴小丽他们不敢坐当地很流行的方向盘式拖拉机,就到拐路镇政府去联系,镇政府得知吴小丽是要去资助贫困学生后,就派了一个负责教育的干部开了一辆吉普车一路黄尘滚滚地陪同他们到了鹧鸪村。
鹧鸪村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小山村。这里景色很美,山路两旁开满着红的蓝的黄的紫的等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连绵的青山一座座,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村头蜿蜒着流向村尾,河边零零星星、不规则地站着几排婆娑的凤尾竹。
美丽的景色并不能给鹧鸪村的农民们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这里的农民至今还是刀耕火种,除了在水田里种些水稻、在山上种些红薯芋头和黄豆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农业种养项目。一年四季除了勉强能哄饱肚子之外,再无其他经济收入。
钟楚凡的家就住在鹧鸪村的小河边。钟楚凡父母双亡,父亲是去爬树掏马蜂窝被马蜂蜇得受不了从树上摔下来摔死的,母亲是去锄黄豆地里的草被隐藏在草丛里的蛇咬死的。钟楚凡8岁开始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度日。钟楚凡这孩子从小聪颖懂事,学习成绩棒得很,从小学起就写得一手好作文,几次在市里的作文比赛都获奖,他说长大了要当记者、当作家。爷爷奶奶心里高兴得很,虽然他们一家三口食不果腹,但是两个老人还是靠卖黄豆卖红薯勉强让钟楚凡读到了初中。初中三年级上学期,钟楚凡的爷爷又不幸病逝,只留下他和奶奶孤零零地生活。奶奶哪能再供得起孙子读书?只好到钟楚凡念书的拐路中学找到老师准备让孙子退学。老师觉得钟楚凡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觉得他很可怜,就向团县委反映情况,团县委最后再向团省委争取在《江南青年》上把钟楚凡的实际情况刊登了出来。吴小丽就看到了钟楚凡的情况。
吴小丽和汪治国还有拐路镇政府的那个干部一行三人走进钟楚凡的家时,吴小丽震撼了。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破烂的家,她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破烂的家。房子是用竹子搭盖起来的,大根的竹子做柱子,破开的竹片编成的墙,杉树皮盖在房子上算是瓦,坐在屋里能够透过大大的裂缝看到门外走过的人。竹屋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煮饭、堆放红薯芋头,上面一层睡人。
吴小丽走进竹屋的时候,钟楚凡的奶奶正在火塘边忙乎着做中午饭。其实所谓的中午饭就是把一锅红薯拿到火上去煮一下,再在红薯里面拌一些青菜什么的。看到吴小丽和汪治国进到屋里,钟楚凡的奶奶惊慌失措得不知如何是好。她赶忙把一锅红薯拌青菜的中午饭盖好,然后从竹屋的角落里摸出三张竹子钉成的凳子,一一用嘴吹了又吹,还是不放心,又扯起自己的衣角擦拭了几遍,才把凳子放在地上,用牛山县的官话对吴小丽他们说:“太邋遢了,都不晓得哪门子喊你们坐。我们原本是有屋的,凡子他公公生病那阵卖了。这屋你们哪能坐得下来?”老太太招呼吴小丽他们坐下,就急急忙忙地跑出门口对着对门的山上大喊:“凡子,快回来!屋里来了大官了!快回来!”
那天是星期天,钟楚凡从学校回家帮奶奶干活。他听到奶奶的喊叫,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一路飞跑着回到家。见到钟楚凡,镇政府的干部拍着他的肩膀指着吴小丽对他说:“小凡,省城的阿姨来看你,要资助你读书哩!”老太太听不懂干部说的话,就问:“讲什么?”干部就说:“你们家凡子这回读书不用愁了,城里来的好心人给钱来送他读书呢!”老太太一听说是城里来的好人要送她的孙子读书,就扑通一声给吴小丽跪下了。吴小丽一见这架势可吓坏了,她马上把老太太扶起来,问她这是干什么?老太太的眼睛里流出几行浑浊的泪水,喃喃地说:“好人啊!好人啊……”吴小丽当时也流泪了。说实话,虽然她小时候家庭也很苦,但她没想到世上还有苦成这样的人家。她当场就从包里掏出1000元钱塞进老太太那双松树皮般的手里。老太太接过钱的时候,双手抖得厉害。她可是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她攥着钱,就这么一直攥着,看看这个望望那个,看遍了屋里的每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她猛然想起了什么,一把拉过钟楚凡说:“凡子啊!还不快给城里的好人磕头啊……”吴小丽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老太太说:“只怕是我们家凡子前世修了阴功、积了德了,这世有贵人相助啊!”吴小丽拉着老太太的手告诉老太太,钟楚凡只管好好读书,从现在开始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由她来负责,一直到大学毕业。这时候,平时很懂事的钟楚凡却像受惊的兔子般拉着奶奶的衣角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太太说:“还不快感谢贵人!”钟楚凡这才怯生生地对吴小丽说:“谢谢阿姨……”
给了钱后,吴小丽他们准备返回拐路镇。老太太却一定要留他们下来吃饭,说是贵人跑这么远送这么多钱来,连一口水都没得喝、一餐饭都没得吃,她哪过意得去?吴小丽他们见老太太一片热心,就留了下来。老太太就把那锅红薯拌青菜从火塘上搬了下来,跑了出去,回来的时候手上拿着一大碗米和几个鸡蛋。吴小丽知道这是去村里借来的,就说既然饭都煮好了就不要再麻烦了,随便吃点红薯吧,在城市天天吃肉,现在吃红薯还香。老太太说:“哪里的话,贵人这么远来到我们家,吃红薯哪能行?”说着就洗米煮饭。米饭、鸡蛋煮好了,吴小丽却怎么也吃不下。看着碗里的米饭,她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回到天池市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小丽的脑海里总是经常浮现出那一幕:崎岖的山路,美丽的村庄,破烂的竹屋,竹屋里那对相依为命的祖孙俩……
此后的日子里,吴小丽除了每年都及时地把钟楚凡的学费寄去之外,每过几个月她总要抽出时间到鹧鸪村去看看老太太。不管ABC的工作再忙,这件事情她一直都没有间断过,直到后来老太太去世。
老太太去世后,钟楚凡彻底地成为了孤儿。吴小丽为了不让钟楚凡孤单,每到节日她都要到钟楚凡就读的学校去看望他,或者把他接到天池市来一起过。钟楚凡从初中三年级到大学毕业,每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吴小丽资助的。到了大学的时候,钟楚凡不忍心让吴小丽负担所有的费用,就利用假期去打工和做家教来获取部分生活费。
吴小丽后来又另外资助了3个学生的学费。她认为,直销是个做人的生意,做生意之前必须要学会做人。有爱心的人、善良的人才能够在直销事业中做得更大。没有爱心、甚至投机取巧的人,就算暂时获得了成功,也不会做得很大。她要做一个有爱心的直销人。
为了打造一个富有爱心的直销团队,吴小丽就把自己资助贫困学生的举动复制给了那些合作伙伴。除了合作伙伴也像她一样资助了部分贫困学生之外,她还经常带着合作伙伴们到天池市的福利院、敬老院去献爱心,捐钱捐物。其中,祝天奇在吴小丽的影响下,在捐助了10多个贫困学生的同时,也打算到贫困地区去捐资建设一所希望小学。
这么多年来,他们这些爱心举动从来没有惊动过任何新闻媒体去报道。
8年来,钟楚凡一直都把吴小丽阿姨当成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奶奶去世后,他更把吴小丽阿姨当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大学念的是新闻系,因为他一直都梦想当记者。他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发现吴小丽阿姨资助他和其他学生的故事是一个新闻,他就去和吴小丽阿姨商量说想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登到报纸上去。吴小丽阿姨却叫他不要写。他问吴小丽阿姨为什么不要写。吴小丽阿姨说阿姨不喜欢那么张扬,阿姨说不要写小凡就不写了,好吗?他就只好听吴小丽阿姨的话,把这个秘密一直埋在心里。周记者找他了解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还一直叮嘱周记者说千万不要把这个故事写到报纸上去,因为那样吴小丽阿姨会责怪他的。
周记者从钟楚凡和祝天奇他们那里了解完这个故事之后,内心被深深地感动着。他惊叹于吴小丽这么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关爱着这些贫困的孩子们却不图任何名声,因为他当记者的这些年来,不少企业做公益事业时都喜欢找记者去报道。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记者,有责任把吴小丽这个故事和这种精神宣传出去。
这天,《天池早报》一版倒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很醒目的新闻报道,引题是《这是一个埋藏了八年的爱心故事,这是一篇没经当事人同意的报道》,主题是《北方女子情系南国贫困学生》。报道讲的就是吴小丽长期以来资助贫困学生却不愿透露消息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