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讽刺、挖苦、辱骂、殴打、不准吃饭、罚站反省等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因此会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也就是逆反心理,处理不当有时会发生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宝贵特点,是他们勤于学习、追求真理的内部动力。在家庭中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他们越感兴趣,越想知道。那种认为孩子知道的事情越少越好,对孩子采取“封锁”“禁锢”式的教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父母缺乏心理学的知识,遇事“婆婆嘴”,说过头话,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施教,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父母高高在上,摆长辈架子,遇事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孩子做错一件事,就说一切事都做不好,全面否定,甚至算旧账、揭老底等,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4)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当孩子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时,就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这也是引发孩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43.如何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1)要从生活上关心孩子,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要经常倾听他们的呼声,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讽刺、挖苦、辱骂甚至打孩子,不要总是对孩子唠唠叨叨、发号施令、训斥责问,而要通过一起活动、一起交谈,加深感情,密切亲子关系。
(2)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作父母的要相信孩子的处事能力,尊重他们的自决权,生活中不要事事干预,更忌压服。对孩子的差错,应多谅解,少责怪,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3)要同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孩子进入少年期,父母与孩子原有的“平衡”关系已经打破。如果家长不及时加以调整,那么孩子将会成为改变这一关系的主动者。实际上他们处处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做家长的要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正当要求尽量满足,对不同的意见要启发引导,讨论解决。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同孩子的感情交流,既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又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学习对象,要尽力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以淡化、消除孩子的对立情绪。
许多家长总是在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一方面是没有理解孩子已进入青春期,会萌发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我们的孩子其实是听话的,不过,他们有时会不同意父母的意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不听话的,恰恰是他们已把你的话听进去,用大脑思考过,正在进行消化。这样的进步难道不是很让人高兴吗?
44.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不良的家庭影响和家庭教育的失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许多事实表明,有的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归纳起来,以下几种家庭容易导致子女犯罪:
(1)家长思想道德作风不好,敌视社会或犯有罪行。这种家庭的子女受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思想、品德和情绪,甚至与社会、他人对立。
(2)家庭结构不健全。父母离异,或父母双亡,子女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打击,易产生怨恨、仇恨情绪,而此种家庭又缺乏管理、约束。
(3)家庭关系不和。父母有矛盾、闹对立、分居闹离婚,谁也无心关心、体贴、照顾子女。子女在家庭里没有安全感,得不到家庭温暖,势必到社会上寻求保护、寻求温暖,容易被坏人利诱误入歧途。
(4)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或是娇惯溺爱、迁就放任、姑息袒护,以致养成坏习惯、坏品德;或是家长独断专行、态度粗暴、经常打骂孩子甚至驱逐出家门,容易使子女变得冷酷、粗野、蛮横、凶狠。
(5)家长文化素养较低。家长缺乏起码的管理教育能力,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种家庭的子女,既没有良好的习惯,又处在完全失控的状态,很容易出问题。
45.家长要善于和教师合作
为了使您的孩子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得更加顺利,您必须配合教师的工作。建议家长朋友牢记以下要点:
您要记得孩子的年级、班别,并认识孩子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您要每天亲自观察或询问孩子的学习、情绪等状况,如有问题尽快与教师联络。留下家里或您工作单位的住址、电话,以便校方在紧急情况时联络使用。重视教师的家访,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不要护短,与教师一起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学校有事与您联络时,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您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一般情况下不要缺席。师生之间发生了冲突,不要光听孩子一面之词,应同时与教师沟通证实。切忌在孩子面前责备、批评教师。如果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不满,不要直接对教师表示不满,要用委婉的态度向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或通过校长、班主任,请任课教师改进。
46.帮助孩子跨过初二这道“坎”
不少家长和教师都有同感:初中阶段的初二年级是孩子的一道“坎”。初二年级处于“爬坡阶段”,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不轻松,稍一松劲就可能滑下来,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有意和家长、教师“对着干”,因而初二这一年也是家长和教师比较头疼的一年。
初二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生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在心理上更加要求人格的独立,不愿别人干涉自己的事情。如果家长不注意管教方法,孩子很容易出现和家长“对着干”的情绪。学习环境从陌生到熟悉,初一时孩子刚进校,一切都很新鲜,新的校园,新的教师,新的同学,都给孩子带来一种新奇感,孩子为在教师和同学中建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表现欲比较强,而经过一年的学习,一切都比较熟悉了,有些孩子就变得“油”起来了。教学科目增多、教材内容加深。初二年级开设的科目在初中阶段属于最多的一年,教学内容的加深。教师讲课速度的加快,使有的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尤其是一些基础差的孩子,从似懂非懂,到干脆听不懂,再到彻底放弃,因而成绩出现一路“红灯”。还有,是离初中升学考试还远的错觉。一年一度的初中升学考试对初三的孩子压力确实很大,而在初二时,有些孩子错误地认为“中考还早”,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学习的更高要求,于是有些学习吃力的孩子便把精力放在朋友交往上,有的孩子有空就进网吧、游戏厅,甚至吸烟、喝酒,形成不良习气。
如何帮助孩子跨过这道“坎”,使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呢?
首先,要经常和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取得联系。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就放心了,而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不闻不问,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不动脑筋、抄作业,长此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其次,眼睛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考好了满面笑容,考不好一顿训斥,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对立”。在孩子退步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订目标,使孩子感到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再次,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意见,尽量把“代沟”缩短,孩子才会信任父母,听父母的话,避免不应有的“家庭内战”。
总之,初二这一年是孩子中学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做父母的一定要和教师配合好。只有管教得法,教师、学生、家长配合默契,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爬坡”,过好初二这道“坎”。
47.千万别让孩子辍学
初中生辍学现象当前比较严重,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有学生本人厌学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学生辍学首先家长负有责任。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十五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据此,孩子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学龄儿童辍学的主要责任人。
让孩子接受教育是孩子生存、发展的权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法律上有保障、督促子女顺利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责任。如果孩子有辍学情形时,父母可依下列各项措施处理:
孩子拒学、厌学,家长应与其详谈,了解真正原因,如果是因为学习有困难,应与任课教师共商对策,请教师辅导复学。孩子因病不能上学,应积极送医院治疗,以便早日恢复健康,继续学业。孩子有外在环境压力,如遭不良分子恐吓勒索,受同学欺负,应设法了解情况,并向学校反映,共同采取措施。如孩子交友不慎,受到同伴影响,追求享乐,不喜欢上学,应与校方合作,改变环境,帮助孩子过正常的学习生活。
48.关心孩子的中考
中考指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阶段的考试,公平、公正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输送合格新生,包括升入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中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物理和化学合卷)、思想政治等5门。英语含听力测试。
中考将逐步增加对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
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按考生的志愿顺序投档录取。
家长在了解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政策的基础上,要帮助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
49.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初中毕业生有两个流向: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接受职业培训后参加工作或在家务农。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来的职业范围和生活之路。许多父母对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为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带有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只选普通高中。不管孩子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要求升入普通高中,以便能考入大学。但能进入大学深造的孩子毕竟有限,许多孩子高考失利从竞争中败下来,身心受到创伤。
(2)选择专业盲目性和随意性。对职业高中专业选择很轻率,一旦普通高中不录取,就糊里糊涂进职业高中。还有些父母缺乏对高一层次学校和未来专业的认识,随意决策,造成孩子将来职业生涯的弯路。
(3)过分讲究实惠和名声。为孩子选择专业时,一味追求劳动强度低、专业好、待遇高、出路广。由于不考虑社会需求及孩子自身条件去选专业,入学后方知专业选错,悔之晚矣。
(4)职业意识差。许多父母从不对孩子进行职业意识的教育,使他们面临职业选择时,脑子里没有职业的概念,全凭父母拿主意,等意识到选错行,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