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大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只能生活在自己感受的世界里。世界可以无穷无尽,但只有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六根就是造成产生心灵染污的重要关口,如果把握不好,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这和“病从口入”的道理是同样的。我们的内心时时都被这六尘染污着,接触到喜爱的境界,听到悦耳的赞美,吃到美味的食物,接触到舒适的环境,贪著就像条件反射般出现了。而在它出现的那一刹那,清净心和平常心立刻就消失了。
“六根清净方为道”,在《瑜伽师地论》中,非常强调“护持根门”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从“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中着手修行。我们平常都在念些什么?无非是学习、工作、恋爱、家庭、名利。这些是不是正念?对商人来说,赚钱似乎就是正念;对恋人来说,思念对方似乎就是正念。但我们要知道,这些念头都是引发烦恼的根源。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一切名利声色的本质,才能不被它们所伤害。这就需要智慧的透视,由闻思经教而树立正见。“密护根门”要求我们在面对环境时不让烦恼有可乘之机。我们的贪心常常会习惯性地跑出来,就像老鼠看到好吃的东西会往外跑。这时,正念要像忠于职守的猫那样把它看住,不让它轻举妄动。一旦烦恼产生活动,我们的内心就会被染污,就会功亏一匮。如果我们能够用正念守护着它,即使在接触环境的过程中,内心还能保有清净的状态。
修学佛法的根本就是八正道,其中又以正见为首,如无常见、无我见、空见,并在此基础上引发正念。修行中有六念法门: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死、念天。正念的前提是要牢记,念佛的人为什么要拿着念珠?那就是提醒我们此刻在做什么,看看自己每天有多长时间把心安住在佛号上?有多长时间把心安住在贪、嗔、痴上?这样的观察就是防守正念。我们每天都要想到佛陀的功德,想到佛法所揭示的解脱之道,想到贤圣僧的高尚操行,想到戒律的止持规范,想到生命的无常。此外,还要“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果我们的心能够时时依此四念而住,就能有效地克服贪著和烦恼的产生。声闻修四念住,是为了自己解脱烦恼,证得无余涅槃,出离生死苦海;菩萨同样修四念住,却是为了证得最高的无住涅槃,尽未来际利乐有情。
而“常委正念”就是要使正念没有间断,这就是修行的功力所在。当我们面对六尘境界时,正念好比是传达室的门卫、足球场的守门员,它的职责就是守护我们的内心。禅宗祖师将修行比作“灵猫捕鼠”,要聚精会神地观照自己心念的起落。通常,我们面对着六尘境界时,不知不觉间就会著相,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希望得到,这一念生起后,贪、嗔、痴就通通出动了。如果我们拥有正念,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是没有分别,但心不会随之而动,不会因此而起得失之心。最近,我在研究《瑜伽师地论》,发现其中“二道资粮”这部分非常好。二道就是入世之道和出世之道,我们想出离世间,就必须积集相应的资粮,从防护根门开始;具体到怎么吃饭,怎么走路,怎么睡觉,怎么正知而行,这些问题虽然很基本,但却是修行的基础。我们的心保护得好,修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需再费太大的力量。
4)观想:最后要和大家谈的是观想,也就是对境界的改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那也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特别难以对治的障碍。每个人贪的境界不同:有的人贪著钱财,有的人贪著事业,有的人贪著家庭,有的人贪著繁华的城市,有的人贪著清净的山林,有的人贪著世俗的生活,也有的人贪著的是佛法。虽然贪著的内容不同,但一样都是贪。当然,这些贪著所带来的弊病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对佛法的贪著,虽然也会有弊病,但它的过失比较小。如果贪著的是钱财和女色,带来的烦恼就会特别重,构成的伤害也特别大。面对这些我们所贪的境界,逃避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因此,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去转化环境,通过观想来去除自己对这些境界的贪著。
心是因境界而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感觉里,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各自的感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家乡最好,在外辛苦打工一年,攒点钱就要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呆几天;而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到老也往往惦记着叶落归根。可那个让我们梦牵魂绕的家乡,对别人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重要,他的健康、他的学业、他的成长足以让父母耗尽所有心血,可在别人的眼里,也不过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孩子。所以说,所谓的好与不好、重要与不重要,都是我们的一念感觉。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是我们错误情绪和感觉带来的,如果能以智慧来转变它,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不净观可以对治我们对异性的贪著。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往往会因为这份贪著而不能自已,被对方的一言一行所左右。有道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们怎样来过这一关?就可以通过观想。传统的观法是观想人腐烂的过程,在死后如何发胀、发臭。我们也可以借助现代的科学方式,在显微镜下面的人是什么?其实就是个微生物的世界,每个毛孔都布满着细菌。如果我们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思维,就能从多个角度客观地认识对方,而不会被眼前的一点美感冲昏头脑,贪著之心也能逐步去除,更不会因为感情的挫折而陷入绝境。
慈悲观可以对治我们对他人的嗔恨。当我们痛恨一个人时,怒火会烧毁我们的理智,引发冲突乃至暴力行为;更有甚者,欲致对方死地而后快,落得两败俱伤的悲剧下场。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和我们无始以来都互为亲人,都是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曾经有恩于我们,我们怎么能够以怨报德来对待他们?虎毒尚不食子,我们又怎么能够同类相残?
无常观可以对治我们对永恒的执著。“观无常,足以解脱。”佛陀在世时,很多佛弟子都是通过对无常的认识而获得解脱。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总是将一切执为永恒,因而无法面对它们的毁坏和消失。事实上,世上所有的物体,包括我们自身,都离不开成住坏空的过程。而败坏并不是在突然间发生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趋向败坏,只是我们感官非常迟钝,所以看不到那些刹那生灭的现象。认识到无常,就能帮助我们理智地看待世间的一切变故。
除了上述几种观法,在《瑜伽师地论》中还告诉我们:我执重的人应修差别观,愚痴的人应修缘起观,内心散乱的人应修数息观。针对众生不同的烦恼,佛陀都为我们开设了相应的对治法门,这在佛教中叫作“对治悉檀”,也就是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如理观察,烦恼的境界就能够得到转化,这也是心灵环保所要达到的目的。
结语
整个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从对心的认识到对心的保护。昨天的座谈中,有人问到《金刚经》中所说的“善护念”。“善护念”就是好好地护持自己的念头,这其实也就是心灵环保。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金刚经》就是一部心灵环保的著作。再扩展开来,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心灵环保的最佳指南。
需要明确的是,心灵环保不仅是我们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一位从事生态环保的社会学家曾经指出: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满目疮痍的世界时,我们应当明白,对世界造成最大毁坏不是别的,而是我们内心燃烧的欲望。如果我们不把爱财之心变成更多对自然的热爱,如果我们不把占有的欲望变成存在的审美,如果我们不把对钱的渴望变成对生命意义更崇高的追求,我们的世界是不会仅仅被扬汤止沸的环保行为拯救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环保也正是生态环保的关键所在。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生态环保的今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心灵环保的行列中来。
让我们的心灵拥有一个纯净的空间!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