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76200000013

第13章 寻找心的本来(1)

——2009年夏于四祖寺“《坛经》与生活禅”夏令营学习任何一部经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点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觉得,重点就在于法的本身,在于经教,在于功课。于是乎,每日埋首于经典,精进于禅房,却忽略了自己——这个学法的人。事实上,佛法真正的重点不在别处,正是在于我们自己,在于这个能够闻法、修道、证果的人。

学法,不是为了获得某些知识,而是引导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生命。我们想从轮回中走出,从混乱的凡夫心走出,是需要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佛陀为我们施设的经教和法门。

所以,祖师将三藏十二部喻为草鞋。乍一听,似乎大不恭敬,其实却一语道出了经教的真正作用。我们知道,穿上草鞋是为了走路。同样,经典也是帮助我们行进在成佛之道的一种方便、一个工具。如果仅仅把研究教理当作目的,就失却经典应有的价值了。

禅宗有部著名的语录,名《指月录》。所谓指月即以指标月,其目的是通过手指望见月亮所在。但若执著于手指,甚至将手指当作月亮,那么,不仅会对月亮视而不见,同时也不能正确认识手指。

《金刚经》中,佛陀也有类似比喻:“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告诫弟子:我所说的法就像舟楫一样,一旦到达终点,就要弃船登岸,而非死守其中;那样,反将为之所累。经教的作用,也是搭载我们从生死此岸抵达涅槃彼岸。在修学途中,我们不能没有航船,否则就寸步难行;但若执著于此,同样会固步自封,功亏一篑。

一、面目模糊的主人

所以说,学法的重点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佛教的一切法门、一切经典,无非是要完成这一任务。这在禅宗表现得尤为突出,禅子们每天坐在那里干什么?参话头——参念佛是谁,参一念未生前本来面目,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对自己最深层的认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式的认识。

我们每天最关心的人是谁?一定是自己。或许有人会说: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往往胜过自己。其实,那只是把儿女视为自己的延伸,根源还是在于自己。但我们是否考虑过,究竟什么代表着你?身份代表着你吗?身份是会改变的。相貌代表着你吗?相貌是会衰老的。财富代表着你吗?财富是会增减的。角色代表着你吗?角色是会更换的。名字代表着你吗?名字是能重起的。

如果这些都能代表你的话,父母未生下你之前,你有角色吗?你有相貌吗?你有财富吗?你有名字吗?你有今生执著不舍,视为自己象征的种种东西吗?——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是否对自己追问过这些?

显然,在我们未出生之前,这些东西都不存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认定为“我”的种种,不过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些积累、一些暂时现象。换言之,它们是客而不是主,不能真正地代表你。

二、念头的背后

人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世界,而是在各自的念头中。所谓念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想法或心理活动。这些想法一念接着一念,像奔涌的波涛一样,驱使我们去爱,去恨,去忙忙碌碌,去随波逐流。

这些心念从哪里来?就佛法观点来看,心念也是缘起的产物,是往昔生活的积累,《楞严经》称之为“前尘影事”。如果执著于事业,就会时时围绕事业进行思考,日积月累,使相关念头占据内心主导。此外,我们对家庭、感情、权力乃至世间一切的执著,都是这样不断长养而来。

但念头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没有必然的连续性。我们看到喜欢的人或事,贪心会随之生起;看到讨厌的人或事,嗔心又会随之生起。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这种转换是迅速而又频繁的,可谓念念都是无常,时时随境而转。

那么,在这些接踵而至的念头之间,究竟有没有空隙、有没有间隔呢?其实是有的。只是因为变化太快,所以我们几乎感觉不到。更看不清,在这些不断闪烁的念头之外还有什么。

所以,我们不仅要对每个念头的状态了了分明,更要去认识念头的背后那个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间是什么状态?

三、妄心的差别

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念头的层面,即佛法所说的妄心;一是念头以外的层面,即与妄心相对的真心。所谓妄,就是身心的虚妄现象。关于此,唯识宗归纳为八识五十一个心所,阐述得极为详尽。八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其中,前六识属于意识范畴,是我们可以感知的。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则属于潜意识范畴,是我们意识不到的心理活动。根据玄奘三藏所传的唯识思想,认为八识都是虚妄的。而按真谛三藏翻译的早期唯识论典,则认为八识有真有妄,在妄心背后还有真心的存在。

虽然心有真妄两个层面,但凡夫都是活在妄心之中。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前的心行状态,否则就无法摆脱妄心,甚至会颠倒黑白,认贼为子,就像永嘉禅师在《证道歌》所说的:“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进而,则要了解潜意识的部分,这是一切心行活动的源头所在。其中,第七识是凡夫人格建立的基础,它的最大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而第八识的作用在于执持这个生命体,使我们能够说话、走路,能够学习、工作。一旦这个识离开,身体就呜呼哀哉,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了。

唯识宗的修行,主要是从现前的妄心入手,帮助我们认识妄心以及它的种种特征,认清它给生命带来的痛苦和潜在危害。然后,通过闻思修渐次而行,最终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这也是教下修行的常规路线,区别只是见地和修证方法。

四、现成的觉性

此外,佛教还有关于如来藏的系统,侧重从真心进行阐述。印顺导师曾将大乘佛教分为三系:一是虚妄唯识系,即从妄心着手修行;二是性空唯名系,即了知一切法空无自性;三是真常唯心系,代表经论有《如来藏经》、《涅槃经》、《大乘起信论》等,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需证得这一觉悟本体,便万法具足,无须造作了。

六祖的悟道,也正是因为这种觉性被激发、被开启。《坛经》记载,五祖为传《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言下大悟,彻见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对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此处所说的自性,即菩提自性。这是生命内在的觉悟本体,是本来清净的。成佛后固然清净无染,即使在现前的凡夫状态,其本质依然是清净而非染污的。就像虚空,虽然云卷云舒,电闪雷鸣,它又何曾有过丝毫改变?

而且,这一自性是我们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的。所以修行不是去造飞机,不是去干事业,不是去成就任何外在的什么。因为我们所要证得的佛果是现成的,是圆同太虚而如如不动的,不会随外境的改变而改变。不仅如此,它还能出生万法,显现大千世界的一切现象。当然,这种作用因人而异——于圣者,是妙用;于凡夫,是妄用。

五、凡圣之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凡圣之别?为什么佛性本来清净,众生又会有一念不觉,乃至念念不觉?为什么佛性本来具足,我们又会沦为凡夫,流转六道?

须知,众生固然具有本来清净的佛性,但同时还有无始无明。因为这种无明的阻碍,佛性就不能直接产生作用。就像透过哈哈镜呈现的万物,都是被扭曲的、被误读的,同样,当无明遮蔽我们双眼时,一切显现都会因此带上自我的烙印。

众生所具有的佛性,也是透过无明显现的,是虚妄而非真实的作用。佛经中,将佛性比喻为贫女宝藏。就像名下有着亿万家产却不自知的乞儿一样,还是身无分文地流落街头。如果我们自家的宝藏得不到开发,也是虽有若无,毫无作用的。

那么,我们就甘于现状吗?就不想找到原本属于我们的宝藏吗?虽然我们现前是凡夫,是无明而颠倒的,但在这个动荡的妄心背后,还有着从未起用的真心,也就是觉悟本体。《坛经》的修行,正是建立在这一见地之上,它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具有菩提自性,具有成佛潜质,在生命的某个层面和诸佛是无二无别的。

这是《坛经》传达给我们的最为重要的信息。如果不具备成佛潜质,修行也就失去意义了。就像画饼不得充饥、蒸沙不能成饭那样,如果生命内在没有相应潜质,成佛不成了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吗?

六、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在汉传佛教,《涅槃经》有着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为我们确立了修行的信心、成佛的信心。禅宗之所以能在中国迅速传播、盛极一时,与《涅槃经》奠定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

教下的经典告诉我们:成佛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积累无量福慧资粮,这实在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漫长过程。我们仰望佛陀,功德无量,智慧圆满;反观自己,愚下凡夫,罪业深重。跨越这样的差距,就像一只蚂蚁要开始环球旅行那样,足以让人气馁,让人望而却步。

而禅宗却告诉我们,佛与众生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其区别,不过是在迷悟之间,所谓“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当然,这个佛和圆满福慧资粮的佛是有距离的,但所悟到的正是诸佛之所以为佛的根本,在某个层面已和诸佛无别。

《坛经》所说的“烦恼即菩提”,也是从这个意义而言。因为所有烦恼的原始能量都来自觉悟本体,是它被无明扭曲后产生的妄用。修行所做的,就是一项能量回收的工作。当我们安住于觉悟本体时,才能把转化成烦恼心理的能量回收起来。否则的话,烦恼就是实实在在的烦恼,与菩提是了不相干的。

七、著境还是离境

那么,烦恼怎样才能转为菩提呢?《坛经》还告诉我们:“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众生为什么会执著外境?为什么会随外境变化而变化?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不是安住于觉悟本体。一旦安住其中,自然具备无住的功能,具备不执著的功能,即经中强调的无住为本。

而当我们处于妄心状态时,即使告诉自己“不必执著”,告诉自己“看破放下”,也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妄心是有粘性的,只要对外境有所触动,立刻就会被黏住、被纠缠——对所爱起贪,对非爱起嗔。内在的贪嗔种子越强壮,对境界的变化越在意,由此培养的粘性就越强,潜在的伤害也就越大。可见,外境是否会成为烦恼的增上缘,关键就在于心对境界的反应,在于著境还是离境。

所谓离境,不是要逃离环境,因为那是逃不掉的。即使舍俗出家,只要内心还有执著,依然会出一家而入一家,依然会被外境所转。我们要离的,只是对外境的黏着,从而对境界保持清清明明的观照,就像镜子那样,物来影现、物去影灭。无住的心,就具有镜子般的功能,可以朗照一切而纤尘不染、片甲不留。这就是《坛经》所说的“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八、真假的对照

禅宗修行很重视见地的建立,也正因为它的修行是建立在至高的见地之上,是直接从体认觉悟本体入手,所以才能找到一条有别于渐修的顿悟之道。

之前说过,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迷悟之间,在于真妄两套不同的心灵系统。真,就是众生具足的觉悟本体;妄,则是无明所制造的自我替代品。那么,真实和替代品的差别是什么?这就需要了解觉悟本体的特征。

觉悟本体的主要特征是圆满、喜悦和安静。所谓圆满,是无须任何依赖即可独立存在;所谓喜悦,是源于生命内在的正面能量,无论境界顺逆,这种喜悦都会源源不断地传递出来,故曰“涅槃第一乐”;所谓安静,则是平息身心躁动的强大力量。一旦安住于觉悟本体,即使抡刀上阵,纵情声色,内心依然波澜不起,澄澈寂静。所以,祖师在见道后往往要历境炼心,用来考量一下自身的修行功夫。

而对凡夫来说,不必说滚滚红尘,哪怕在无声的环境中,内心仍会动荡不安,仍会此起彼伏地现起各种情绪。因为我们无法看清真相,无法了解生命的真正需求,所以就会四处攀援,把角色、地位、财富等种种非我的因素当作是我,当作是安身立命的支撑。这种依赖一旦建立,就会发展为需求,驱使我们为之效力。

九、需求带来的危机

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也在制造引发需求的诱惑。当我们被诱惑之后,需求就产生了;当我们被反复诱惑之后,需求就被强化为必需了。

同类推荐
  • 中观精要

    中观精要

    著名藏学家、学者、翻译家白玛旺杰,对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文化的各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同时对中文及世界文化也有广泛的涉猎,他精通汉藏英三种语言。在翻译领域,可称得上是一位翻译家,在学问方面,则是一位大学者。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星云日记24:收支平衡的人生

    星云日记24:收支平衡的人生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热门推荐
  • 潜战天下

    潜战天下

    宿命永不低头!挑战勇敢面对!极限舍身超越!超越极限潜能,乱战天下!
  • 青梅归属竹马

    青梅归属竹马

    一觉睡醒,竟快穿进了宋倾颜最爱的小说《归属》里,她不仅不是女主苏慕妤yu,也不是高贵冷艳的女二吴雨芸,而是反派角色男主角的青梅竹马!说实话,宋倾颜最怜悯的就是这小青梅,作者描绘的她是敢爱敢恨,哪怕最后死在男主怀里,她也没有说出过“她喜欢他”她长相四丝毫不逊色女主,若不是误入歧途,作者对她的偏爱可谓是至极既然宋倾颜成了她,那就要替她说出那句“我喜欢你”陌贤,她宋倾颜要定了!无论是看小说时的喜爱,还是见面后的热爱,这个男人,必须是她的!
  • 为谁潋滟殇平生

    为谁潋滟殇平生

    她拥有预知的能力,可是能不能改变这宿命呢?现实与梦境交叠,她该何去何从……
  • 红玉冠

    红玉冠

    女尊。1v1他人生不幸,受尽欺辱,幸得遇见了她。三次相助,让他一生倾心。 她身居高位,看尽世间冷暖,却不曾想过为他打开了心门。一顶红玉,让她横刀立马,誓要护他周全。红玉成冠,红纸成书,且看庭前花开,品涓涓深情。 前期温柔后期残忍的白切黑男主x冷漠正直武功高强的女主。
  • 万道龙象

    万道龙象

    在九幽地狱之中,他曾屠杀亿万鬼怪!在诸天之中,也曾覆灭百万种族!诸天万界,以我为尊。“其实我只是个……,凡人中的大佬”
  • 人在征途之穿越戈壁

    人在征途之穿越戈壁

    为了祛除父亲的兀蛊毒和妹妹的奇痒症,姜俊茂再次踏上了征途。成为了东家,穿行于戈壁与大漠,去往中土神州求苍龙泪与魂渠水,他会找到吗?
  • 厉太太,请受宠

    厉太太,请受宠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微凉的落地窗,照亮了一室情糜。林汐很早就已经醒了,不过她躺在床上,……
  • 这个穿越有点坑造梦之神

    这个穿越有点坑造梦之神

    本神不干了(▼皿▼#)!造梦之神表示:他看着那些人类睡得香甜,而自己却苦逼的为人类造梦非常不爽!某年某月某日,造梦之神直接将辞职书扔到天帝的办公桌上,逍遥天际去了。天帝看着辞职书无奈地随即在人间抽取了一部分人类来接取造梦之神的位置,完成造梦之神训练,成为新的造梦之神。而在选出造梦之神前,人类将陷入没有梦境的生活。梦境变得一片黑暗以及危险。梦魇们纷纷出手主导了人类的梦境,成千上万的人类死于梦魇之手。而司烨,一个中二青年居然被抽到了!穿越各世,完成任务。还要面临各方梦魇和试炼者的袭击。风雨欲来,你们准备好了吗!【1x1,绝对宠文】
  • 香如故之豆娘传说

    香如故之豆娘传说

    弄不清思绪万千,看不透咫尺牵绊他此刻心情振奋,情绪激荡,竟有些失控般絮絮叨叨,一点不顾忌身边有人。突地将她双手紧握,犹如这世间仅他二人,一付喜的要不的,恨不的马上贴过来誓共死生的模样......“......原谅我可好,这些年,我为你也算守身如玉了……”
  • 戏精偏执大佬的掌心宠

    戏精偏执大佬的掌心宠

    【坑人是一种病,得治】初遇他就坑她,坑钱坑饭还坑人,谁知命悬一线,被她救活。你来我往,尔虞我诈,都是利益。利益之下,却动了真情。她一派天真无邪花瓶模样,他想囚她入掌心,她却在他眼皮底下,狠狠地摆了他一道,消失不见。四年后,她带着孩子出现在他面前。“我妈咪说了,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比唐叔叔都要好。”听了这话,他心情大悦,不忘奖励地看了她一眼,觉得她识大体有风度懂教娃。“你比唐叔叔坏那么多,怎么能做我爸爸呢?”他的笑容僵硬在了脸上。小兔崽子,居然说他比不上唐天宇那个男配?论样貌论才华论能力论交际论公司市值,他哪点输过了?这蒜苗高的小娃娃,自己的亲生儿子,居然胳膊肘拐到宇宙尽头去了。眼见他的脸色由喜转阴转暗转怒。她狂笑不止:“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最美的爱情,是走遍千山万水,踏破万丈红尘,看尽繁华盛世,遇过惊艳之人。蓦然回首,那人,仍在初遇你的地方,思你,想你,等你,爱你。你若许我盛世繁华,我就许你往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