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迪默于 1923 年 11 月出生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小镇——斯普林斯村。她是犹太移民的后裔,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珠宝商,金光般的家庭生活造就了小戈迪默的无限憧憬和遐想。
6 岁那年,她抚摸和凝视着自己纤细而柔软的躯体,做起了当一位芭蕾舞演员的梦,她从剧院里得知,舞台生涯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修养和思想情感,也许这就是她追求的事业。
于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星期六,她报了名,加入了小芭蕾剧团的行列。然而,事与愿违,由于体质太弱,她对大活动量的舞蹈并不适应,时不时会一些小病小灾纠缠着她。久而久之,小戈迪默被迫放弃了对这项事业的追求。
遗憾之余,这位倔强的女孩暗暗发誓:条条大道通罗马,她终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命运不但不赐给她机缘,反将她逼上越发痛苦的境地。8岁时,她又因患病离开了学校,中断了童年时的学业,她只好终日坐在床上与书为伴了。
一个明媚的夏日,心烦意乱又十分孤独的戈迪默,偷偷地走上了大街,她想从车水马龙的街面上获取一点快乐。突然,她被一块不大不小木牌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开:“斯普林斯图书馆!”她欣喜若狂,早已将课本读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过于书。
此后,她一头扎进了这家图书馆,整日泡在书堆里。图书馆下班铃响了,她却一头钻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确实锁上了,她才钻出来。在这自由自在的王国里,无数个日夜,她尽情而贪婪地吸吮着知识的营养。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许是“养料”过剩,她常常感到心胸有一江春水在激荡。终于她用稚嫩的小手拿起了笔,一股股似喷泉一样的情感流淌在了白纸上。那年,她刚刚 9 岁,文学生涯就此开头。
出人意料的是,1 5 岁时,她的第一篇小说在当地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然而,不认识她的人,谁也不知道这小说竟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1953 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问世。那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内涵,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世界文学界几乎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位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内丁·戈迪默。
像奔涌的激流,戈迪默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拾。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她相继写出 10 部长篇小说和 200 多篇短篇小说。多产和上等的质量使她在文学界连连获奖:1961 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英国史密斯奖;1974 年,她又意外地获得了英国的文学奖。
创作的黄金季节,使戈迪默越发勤奋刻苦。她说:我要用心血浸泡笔端,讴歌黑人生活。她满腔的热忱很快就得到回报。她的《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成为其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
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宾》等佳作,轻而易举地打入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角逐圈。
然而,就在她春风得意、乘风扬帆之时,浪头伴着漩涡使她又几经挫折——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以偿。
面对打击,这位柔弱的女性有些失望,她曾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端正地写下:“内丁·戈迪默,诺贝尔文学奖”,然后,用括号标明“失败”两字。然而,暂时的失望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过文学创作,终于,她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1991 年 10 月 3 日,戈迪默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激动之情可想可知。这是她用 40 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浇铸的奖牌,怎能使她不激动呢?
戈迪默的成功经历启示我们,在艰难中,你更需要发挥你的热情,重新端正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努力寻求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把今天的挫折转化为明天成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