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年老体弱的狮子,无力自行觅食,只好躺在洞穴中,他呼吸困难,说话有气无力,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
这消息很快在兽群中传开了,大家都为病狮哀伤不已,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来探望狮子。哪知道这头狮子就这样呆在自己的洞穴中,轻而易举地把探望者一个个捉住吃掉。
狐狸对这件事有些怀疑,最后也来看个究竟。他站得远远地恭问万兽之王安好。狮子道:“啊,我最亲爱的朋友,是你呀!为什么站得那么远?来,好朋友,在我这可怜的狮子耳边说句话吧,我快不行啦。”
“愿上帝保佑你!”狐狸说:“但请原谅我,我不能久留。老实说,我感到十分不安,我看到的都是走进洞去的脚印。而没有看到走出来的。”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凡事进易退难,所以谋定而后动是不易之道理。率性莽撞而行,常会把自己置于不利之境地。
第一
文/佚名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他物体形成追随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
天下有你的第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如去另辟天地。当然这要看个人的能力而定,你如果没有强烈的开拓能力或仍处于学步阶段,那就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吧,至少风险小些。不经意地你就能列出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国第一个皇帝,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可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呢?你可能就说不上几个。看来,人类确实像那只小鹅那样。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在生活中,人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初恋等等,但对第二则就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在公司中第二把手总不被人注意,除非他有可能成为第一把手;在市场上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往往是第二的倍数……
人生无时不得意
文/佚名
有一个老人,今年刚好100岁了。不仅功成名就,子孙满堂,而且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在他百岁生日的这一天,他的子孙济济一堂,热热闹闹地为他祝寿。
在祝寿进行中,他的一个孙子问:“爷爷,您这一辈子中,在那么多领域做了那么多成绩,您最得意的是哪一件呢?”
老人想了想说:“是我要做的下一件事情。”
另一个孙子问:“那么,您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呢?”
老人回答:“是明天,明天我就要着手新的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最高兴的事。”
这时,老人的一个重孙子,虽然还30岁不到,但已是名闻天下的大作家了,站起来问:“那么,老爷爷,最令你感到骄傲的子孙是哪一个呢?”说完,他就支起耳朵,等着老人宣布自己的名字。
没想到老人竟说:“我对你们每个人都是满意的,但要说最满意的人,现在还没有。”
这个重孙子的脸陡地红了,他心有不甘地问:“您这一辈子,没有做成一件感到最得意的事情,没有一天最高兴的日子,也没有一个令您最满意的孙子。您这100年不是白活了吗?”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几位叔叔的斥责。老人却不以为忤,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我的孩子,我来给你说一个故事:一个在沙漠里迷路的人,就剩下半瓶水,整整五天,他一直没舍得喝一口,后来,他终于走出了沙漠。现在,我来问你,如果他当天喝完那瓶水的话,他还能走出大沙漠吗?”
老人的子孙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
老人问:“为什么呢?”
他的重孙子作家说:“因为他会丧失希望和欲念,他的生命很快就会枯竭。”
老人问:“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能明白我刚才的回答呢?希望和欲念,也正是我生命不竭的原因所在呀!”
得意就在下一个,人生无时不得意,得意就在做事中。
必然
文/佚名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做好必需的,好就成了必然。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
美丽的谎言
文/佚名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女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弛,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老女人的脸一阵白一阵红,尴尬地瞪着那双略微愠怒的眼睛,刚才的自信、得意消失了。
这时,撒谎先生来到老女人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老女人跳舞,说:“您是舞会上最漂亮的女人,如果你能接受我的邀请,我将是舞会上最幸福的人。”
老女人眼睛顿然闪出迷人的神采,她伸出了应允的手。
撒谎先生和老女人在舞池里跳了一曲又一曲。老女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实话先生坐在一边看着这对年龄不协调的舞伴。撒谎先生微笑着对老女人说了句什么,那老女人突然间像萌发了青春活力,全身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魅力,舞跳得就像个年轻人,一个出色、漂亮的年轻女郎!
舞会结束了。
实话先生叫住刚送走老女人的撒谎先生,问道:“跳舞的时候你对她说了什么?”
撒谎先生说:“我对她说,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实话先生惊愕地瞪大眼睛,气愤不已地说:“你又在撒谎了!你根本不会娶她。”
“没错。可她很高兴,难道你没看见吗?”
俩人争执不下,各走东西。
第二天,他们各自从邮差那里得到一函讣文:“X日于X地参加XXX的葬礼。”在墓地他们不期而遇,他们的目光落在了棺木中,那里躺着的正是那位老女人。
不要谎言,但要善良的谎言。冰冷的真话,让人六月寒心;暖洋洋的假话,让人三冬温暖。凡事一旦拘泥,即成迂腐,但撒谎的前提是善良和好意,利他而不利己。葬礼结束后,一位仆人走过来,将两封信分别交给了实话先生和撒谎先生。
实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这样一行字:“实话先生,你是对的。衰老、死亡不可避免,但说出来却如雪上加霜,我将把一生的日记赠送给你,那才是我的真实。”
撒谎先生打开了老女人留给他的遗笔:“撒谎先生,我非常感谢你的谎言。它让我生命的最后一夜过得如此美妙幸福;它让我生命的枯木重新燃起了青春的活力;它化去了我心中厚厚的霜雪。我将把我的遗产全部赠送给你,请你用它去制造美丽的谎言吧!”
保密
文/佚名
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
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守口如瓶。你任何时候都不能指望别人就某事守口如瓶,你可以给好朋友说,他也会同样地给他的好朋友说,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说”。
快乐
文/佚名
一位富商,英年早逝。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吧,我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
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回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了一只?大儿子说,我用你送给我的遥控赛车换的。
富商点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回来了,他带来两只蜻蜓。富商问,你这么快就捉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你送我的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小朋友,他给我3分钱,这两只是我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这是那多出来的1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回来了,他带来10只蜻蜓。富商问,怎么捉这么多蜻蜓?三儿子说,我把你送给我的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
爸,要不是怕你急,我至少可以收18只蜻蜓。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见哥哥们都回来了。
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富商笑了,笑得满眼是泪,他摸着四儿子挂满汗珠的脸蛋,把他搂在了怀里。第二天,富商死了,他的孩子在床头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并不需要蜻蜓,我需要的是你们捉蜻蜓的乐趣。
快乐不会吃亏。钱当然可以买到蜻蜓,但买不到的是捉蜻蜓的乐趣。生命的乐趣在于结果还是过程?
人的一生谁能与你相伴到老,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一切物质的东西,而只有快乐。
改变习惯
文/佚名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
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打开灯,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毫无所获,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他惟一希望得到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
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知识分子,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习惯决定成败。大多数人都会被束缚在自己的习惯中,有幸养成一些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但要是一旦沉溺于坏习惯之中,就会不知不觉把自己毁掉。
谁正确
文/佚名
从前有一个尼姑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尼姑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于是他们约定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尼姑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尼姑却下地狱了!
为什么?因为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尼姑起来念经;相反地,尼姑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意外吧!
想想这则故事所得到的启示吧!
用事实说话。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早晚
文/佚名
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有一天,他向乐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
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
成功不分先后。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件事情,那就凭借你自身力量,跟随你的愿望去实现你的理想。你应该有不可阻挡的热情,记住什么也不能阻止你前进的步伐,记住只要想做,什么事也算不得晚。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已经明白了。”
景气
文/佚名
简书嫒的老家在台湾南部高雄县冈山镇,父亲开了一家百货行,十多年了,百货行生意货如轮转。
有空闲时间,父亲就把百货行门面装饰得光鲜、亮丽,贴上各种招徕顾客的标语,热闹气氛永远不缺。
上大学之后,简书媛就离家北上,简书媛在台北的大学念经济系,景气、不景气的循环理论她特别留意。
景由心造。景气或不景气,其实关键是在自己的心理态度,心中的景气会使生意很好,心中的不景气则使生意变差。本来,经济上的景气循环,也是心理因素造成。景气之中,有人亏大钱。不景气声中,仍然有人发大财。“爸,您不知道外头不景气吗?”
“不知道呀!我眼睛不好,没有看报纸,客人也没人跟我说。”
“爸,我看您还是小心点,不景气之下,生意随时都可能变差耶!”简书媛把所学详细地告诉父亲。
受到女儿“不景气”的告知,父亲不敢像以前那样大量进货,装饰也节制起来。结果货色慢慢变少了,百货行也没以前热闹。
百货行生意慢慢变差了,真的受到不景气影响。
暑假回家,简书媛发现百货行终于被不景气波及了。
“还好你念经济,知道外界的不景气。”父亲觉得让女儿念大学是对的。
但是,父亲没想到,如果没有女儿的告知,百货行现在说不定还热闹滚滚,生意兴隆呢。
唱功
文/佚名
有个神父到山区的小村落准备传教,村民对他表现冷淡,没人愿意听他布道传福音。
神父孤零零一个人走来走去,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卖药的小贩,小贩讲得眉飞色舞,村民聚精会神地倾听。
卖药的小贩结束生意后,神父驱前问道:
“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村民对你那么信服吗?”
“因为我热情有劲,唱作俱佳呀!”
“你帮我忙,把村民找来,让我传福音给他们,我就告诉你如何找到通往天堂的路。”
“省省吧!你连让村民来听你传福音都没办法,如何能帮我找到通往天堂的路。”卖药的小贩颇不以为然。
人生的功夫在唱功,更在作功。神父空有传福音的专业,却无能号召村民。如果我们也是这样,专业知识齐备,却不能使别人愿意听我们讲,那么即使有机会讲,人家也听不进去。
细节决定成败
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