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五城的学堂,说起来是学堂,实际上只是改建的废旧寺庙。里面分了三个房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破旧的矮桌,每个房子里勉勉强强能坐上一半的孩子,先生正在里面讲课。
泠萧带着两人走到第一个房子门前,轻轻地敲了敲打开的门。
听到泠萧敲门的声音,那个房子里正在学生之间巡视的先生停下了脚步,走出教室外面。他看起来并不认识泠萧,只是保持着作为老师最基本的素养,礼貌地说道:“您好,有事吗?”
这是一个气质儒雅的学堂先生,看模样要比泠萧大上十几年,两鬓的发色有些许斑白。
“陶先生您好,这是我之前跟您说的儿子女儿,以后在学堂就拜托你了。”泠萧把泠陆和泠洛拉到前面,对老师说道。
陶先生平静地看了泠萧一眼,点点头,也不多言,只对两人说道:“你们跟我进来。”
泠陆和泠洛对视一眼,亦步亦趋地跟上陶先生的脚步,接着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回头望了一眼泠萧,泠萧站在原地,正午过后的阳光在他脚下留下一个短短的影子,看见两人回望,向他们摆了摆手,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
当陶先生带领着两人走进学堂的时候,学堂里的孩子正在安静地看着书,整个学堂的孩子年纪都是参差不齐的,最大的有十五六岁,而最小的和泠洛差不多年纪,脸大多都是灰扑扑的沾满了灰尘。看见老师进来,所有孩子都抬起了头,接着,一道道目光就都集中在了泠陆和泠洛两人身上。
那一道道目光就像是探照灯一样,泠洛自小在烬燃书坊呆惯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看着自己,吓得直接躲在了泠陆身后,只露出半个脑袋,同样探究地看着面前的孩子们。
“既然来到学堂初级班了,那就先介绍一下自己吧,名字,年纪,从哪来的。”陶先生低头对两人温和地说道。
泠陆同样对这么多人的注视感到不习惯,但毕竟在明清堂待过三年,也有了几分胆色,他看了看学堂四周,说道:“我叫泠陆,今年九岁,从泠城过来的。”
泠洛也同样一点点地从泠陆身后挪了出来,搅着自己的衣角说道:“我叫泠洛,今年五岁,也是从泠城过来的。”
两人刚刚说完,下面的孩子们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很显然对从生门五城外面来的人感到很好奇,一道道目光不断地扫视着两人,到现在连泠陆都感到有点局促了,他抬起头来看着陶先生:“先生?”
“你们俩学过四极官话没有?”陶先生问道。
“没有,我们两个都没学过。”泠陆摇摇头,泠洛也跟着左右晃着脑袋。
“泠城的孩子,竟然没学过四极官话?”陶先生忍不住蹙起眉头,明显有些不可置信,但他还是懂得两人现在的心情,拍拍俩孩子的肩膀,道,“你们自己找个位置坐下吧,我是学堂的先生陶黔,你们可以叫我陶先生。”
泠陆拉着泠洛四处看了看,问泠洛:“我们坐哪儿?”泠洛张望了一下,看到四周的孩子的眼神,再次缩了缩脖子,指着前排第一张桌子说道:“前面吧……”
泠陆点点头,没有意见,坐下后把背包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泠洛现在还是矮矮的,幸亏学堂里都是矮桌,所有学生都是席地而坐,泠陆替泠洛垫了好几个蒲草团,坐下后才堪堪能够得到桌面,就是要写字还是有些辛苦。
“好了,上午大家进行了算术练习和官话字词听写,现在大家拿起课本,把昨天要求预习的四言古史读一遍,新来的孩子,也认真地跟读。”陶先生拿起厚厚的书,朗声说道。
“古来泠都,重九之首,洪荒之时,百都混战;泠都族长,引领南极,十六有承,一同百城;兴农引商,忙休闲征,制规定律,复內兴外;期年不满,泠都已兴,三年既过,八城已盛;二八年过,南极不抗,四八年过,三极不欺……”
孩子们拉长声音读着,四极官话的发音在整个学堂回荡着,泠陆和泠洛也茫然地跟着他们的发音含糊不清地念着,也幸好四极官话的官话文字下面还有南极的语言标注,还有一些辅助发音的符号,泠陆总算是明白了他们读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些语言我也没办法,我也总不能用英文或阿拉伯文什么些外语写出来吧,这些东西不但要加注释,我自己也是难写,所以就将就着一点吧……)
“这是泠城第十六代族长在史书里的记载耶!我在师父的书坊里看过翻译的版本!”在老师不注意的间隙,泠洛用书本遮住自己的嘴巴跟泠陆小声说道。
“这都是几千年前的历史了吧,这么早的历史你都看过了?”泠陆有些吃惊。
泠洛笑眯眯地点点头,一脸自豪的样子。
“大家看来预习得还不错,但是根据辅助单音读出来的还是有些不标准,下面我一边解释一边给大家纠正吧。”在孩子们读完之后,陶先生捧着书点点头,“因为有新的孩子来到,我会把发音的细节讲解得详细一些,对辅助音节不熟悉的孩子也可以顺便复习一下发音。”
“古来泠都,重九之首,洪荒之时,百都混战。”陶先生朗声地用四极官话读出第一句,接着说道,“大家用自己的笔,把‘都’、‘重九’、‘首’、‘洪荒’、‘百都’、‘混战’都圈出来,这是第一句大家要记下来的官话词汇。新来的孩子,要记下来的官话词汇,回家后要用练字本抄三遍,第二天早上是要求听写的。”
听到老师提起,泠陆和泠洛都赶紧点点头,用毛笔蘸上墨水认认真真地在书本上面的字打上圈。“‘都’、‘重九’、‘首’、‘洪荒’、‘百都’、‘混战’……”泠洛一边打着圈喃喃地复述道,陶先生只讲了一遍,泠洛似乎已经把读音记下来了。
“然后我们来根据这些字的辅助单音,说出这些字的完整读音。”陶先生说道,接着他开始一点一点地分解每个官话词汇的读音,他读一遍,孩子们也跟着读一遍。
这样子虽然不生动,但对于刚接触四极官话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泠陆虽然没有学过四极官话,但辅助单音泠萧在他小时候好歹讲过一些,经过陶先生的讲解,也把很小的时候的记忆重新翻了出来,读过几遍之后,勉勉强强能根据辅助单音读下来。
“看来大家都懂得怎么读了。”陶先生说道,接着他拿出一支粉笔,在前方的黑木板上用四极官话写下了这些词语,“那我来解释一下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课本下的翻译是不够的,孩子们要做好记录。”
“‘都’,是城的意思,而‘重九’,是两个九相乘,也就是八十一。”陶先生分别在“读”和“重九”下写下“城”和“八十一”,然后继续说道,“有些孩子可能还对南极的城池分布不太清楚,南极一共有十二州,十二州里有八十一个城,这都是根据天上的星域所在所划分的,每个城的土地方位非常大,若是坐马车径直横穿一个城,一整年都不一定能横跨一座城,这是每个城的平均大小,大家要记下来:南极最大的城,是在墨州的蜀藏城,这也是南极地势最崎岖的城,大半部分的面积都被高山和森林覆盖,要横穿蜀藏城,一般人花个十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蜀藏城……”泠陆拿着小毛笔飞快地在宣纸上面记录着,忽然他猛地举起了手,“陶先生,蜀藏城是不是有座森林叫做安兴大森林?”
“你知道得不少啊。”陶先生意外地看了泠陆一眼,“安兴大森林是南极第二大的森林,人们大多记住的是同样在蜀藏城的第一大森林,落松大森林。安兴大森林是很少人知晓的。”泠陆不好意思的笑笑,他知道安兴大森林可不是因为他知识广博,只是他听百里云轻说过,她的家就在蜀藏城的安兴大森林旁边。
“好了,差不多了吧?接下来是‘首’,就是第一的意思,南极第一城,当之无愧的就是泠城,泠城所处的位置在我们生门五城的西边,中州的中心……”
到了讲解的时候,也终于体现出陶先生担任初级官话班的讲师的能力了,陶先生每讲一个词,都会介绍一段关于南极的历史、地理、政治的故事,别说生门五城这些处在边关,平日基本上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连泠洛平日在烬燃书坊搜刮遍各种奇闻怪谈的泠然善也的高徒,也是听得入了神,做笔记也是毫不马虎。
短短的一段四言古史,经过陶先生的扩充和讲解,足足讲了一个下午,难怪新官话的学习要专门空出一个下午。当陶先生讲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泠陆的笔记已经写满了七八张大的宣纸。
“讲了这么多,大家也明白南极的第十六代族长的业绩了吧?”陶先生合上了书本,向大家微笑地总结道,“‘兴农引商,忙休闲征,制规定律,复內兴外’这十六个字虽然说得简单,可作为南极制度的首创者,在农业、商业、律法、军事等方面都对当时的南极做了新的改进,这第十六代族长的功绩可谓是在南极无人不知,南极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强大,之所以能够和其余三极抗衡,第十六代族长功不可没,要知道,当初的南极,可以说比三极要落后得多。”
“所以,大家说,之后南极的景象是怎么样的?”陶先生朗声问道。
孩子们都看着陶先生,大声用四极官话背诵道:“期年不满,泠都已兴,三年既过,八城已盛;二八年过,南极不抗,四八年过,三极不欺!”
“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可以背诵了。”陶先生满意地点点头,道,“大家明天考察背诵的时候,也都要熟练地背诵下来,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孩子们都兴奋地回答道。
陶先生点点头,看了看外面偏西的太阳,遗憾地摇摇头:“看来今天是时候和大家告别了呢,孩子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家吧,大家可要记得今天要做什么。”
“是!谢谢先生!”
趁着孩子们都忙着收拾自己上课的东西,陶先生踱步道泠陆和泠洛两兄妹面前,问道:“今天上课的内容,能不能听懂?”
“可以的!”泠洛抢着回答,她眼睛亮晶晶的,完全没有之前的胆怯,“陶先生讲得好好啊!我都能把整段古史记下来了!”泠陆在旁边也是点点头,陶先生的讲课,他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障碍,可能他给孩子讲惯课,那种讲解的透彻程度甚至可以和泠然善也相媲美。
“哦?你年纪这么小,竟然能全部听懂?”陶先生问道。
“听得懂的!”泠洛兴奋地说道,同时把写满了字的宣纸递给陶先生,“看我都做了这么多笔记了!”陶先生接过泠洛递过来的几张宣纸,眼中的惊讶更甚:“这些字,是你写的?”
“对啊!”
“虽然字的结构和行间排布仍有些稚嫩,但这种小行书,也不是孩子能够写成的,你今年几岁?”
“五岁,还有两个月我就满六岁了!”
陶先生把宣纸还给泠洛,眼中的赞许完全隐藏不住:“不愧是从泠城来的孩子,小小年纪书法已经有如此造诣。好吧,你们回去吧,明天记得好好背书,记得叫上习字的作业。”
泠萧因为军中事情实在是分身乏术,泠陆和泠洛下午回家也只能自己走回去,他们中午走过来的那条内城出外城的长城的分路已经有重兵把守,不能过去,两人只能根据指示换了另一条路,沿着长城城角一路走回去。
“哥哥,你上课写的那些是四极官话吗?”路上,泠洛问泠陆道。
“……那是我们的南极话。”泠陆沉默了一下,说道。
“啊?”泠洛疑惑地看着泠陆,“那为什么我看不懂啊?”
“额,不就写得潦草了一些吗?”泠陆尴尬地看了泠洛一眼。
泠洛听到泠陆这么回答,笑嘻嘻地扭着自己的耳朵:“师父可说过写字随便潦草是要被骂的,哥哥你可要小心了!”
“行了行了大书法家……我知道你写得好。”泠陆无语地拍了拍泠洛背包,心中也是郁闷。
就这一天的上课,泠陆心里已经清清楚楚:看来在读书这一方面,他无论如何也是要被泠洛压一头了。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