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任务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完成的。有一次,几个大公司的CEO不断给张亚勤打电话——张亚勤他们的产品要晚两个月才能出来。因为这个业务在产业中属于比较上游的,一旦延迟,就会影响到很多人。当时这个产品晚了两个月,意味着错过了圣诞节这个重要商机。
张亚勤那天正在国内出差,早晨四点,一个多普达的CEO打来电话。多普达是张亚勤他们当时最大的客户。那位CEO打电话时都快哭出来了,说产品要是晚两个月,公司今年的销售就泡汤了,整个公司的业绩也会大受影响。
张亚勤接到电话时,心情很复杂。他说:“我一辈子都没有晚过,做什么事情都是提前完成任务。这是第一次,我切身体会到如果我们的产品晚了,对运营商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合作伙伴的业绩、数据服务以及运营库产生多大的影响。”
那三个月,张亚勤几乎天天失眠。从公司回到家里,他整个脑袋都还停留在工作的状态。孩子和他讲话,他也根本没有感觉;他太太跟他说事,他也没有任何回应,他太太索性不理他了。
这样的状态,张亚勤还经历过一次,那是写博士毕业论文的时候。那时满脑子是解码,他感觉那段时间是处于一种飘浮的状态。现在做Windows Mobile项目,又回归了这种状态。
当时张亚勤的移动团队1000多人,原先分属于不同的几块部门。张亚勤下面有四个总经理,都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这些资深人士投入讨论的时候,特别坚持己见,彼此之间常常就某个问题不能达成共识。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团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但是大家的意见往往是对立的,完全不同。有几次,张亚勤开经理会议,看到大家板着脸生气,自己气不打一处来,就会拍桌子、扔笔,有时甚至扔到别人头上去。
好在这都是一个必要的磨合过程。大家互相较真却也没受伤,只是讨论问题、做决定的时候,气氛相当紧张。后来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做了规定,不准扔东西。
磨合期过了之后,张亚勤总结出了一些东西,并对自己团队的成员做了阐释。他认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能力:首先是洞察力,对这个产业的洞察力;其次是简化问题的能力,把一个很难的、大家看起来十分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讲出来;第三点就是判断的能力,做到CEO这个重要的位置,你作为聪明的人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这个能力考验你到底会选择哪个。缺的不是办法,缺的是选哪一个人的办法。此外,还有一点,心态很重要,时刻保持好的心态。
张亚勤说,自己现在的心态相对而言还是好的,但做Windows Mobile项目时还是明显感觉到压力很大。现在想来,那时他对自己要求过高,逼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出成绩。主要是当时没有很清楚的方向,尽管比尔·盖茨给了他一个上方宝剑,但抛给他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新问题,一个比尔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的问题。
新业务的开拓用了两年,一切终于渐渐有了起色,微软已经在这个领域排名第二,Windows Mobile已占据全球窗体顶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25%的份额。微软移动平台的合作伙伴已有55个国家的47家设备制造商与115家移动运营商。后来,张亚勤回到国内,从来没有睡不着觉的,一般头一靠在枕头上5分钟就睡着了。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第一站在西雅图,访问了微软公司以及比尔·盖茨的家。张亚勤作为公司高层,与比尔·盖茨一起接待了胡主席。
张亚勤记得很清楚,那天下午胡主席去了微软的“未来之家”。比尔·盖茨十分重视胡主席的这次访问,他安排了张亚勤作技术演示,并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和张亚勤一起排练。胡主席来了要站在哪里接待,每个地方需要站多长时间。张亚勤第一次看到比尔·盖茨念稿子,直到胡主席抵达前的两三个小时,比尔·盖茨还在准备。
张亚勤准备了两个演示,时间都做了严格的分钟规划,第一个演示2分钟,第二个3分钟,共计5分钟。但第一个演示就花了差不多5分钟,因为胡主席一直问问题,因为他也是学工程的,对一些技术的问题很感兴趣。整个演示过程不像是在汇报工作,倒更像是一个交流。比如,胡主席问他关于自签名的问题,胡主席说,你这个签名对不对,你首先怎么保证这个准确性?其次数据库训练的时候,样本多大?
张亚勤说:“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胡主席的知识面很广,他的好奇心很强,而且挺幽默,不是想象中那么拘谨。”
随后,胡主席一行去了比尔·盖茨家里。那天晚上,比尔·盖茨邀请了100位客人,有很多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基辛格博士也应邀参加。在家里就比较轻松,欢迎的时候也没有稿子要念。张亚勤记得,胡主席之前曾问过微软的工作人员,说盖茨用不用稿子,员工说可能不用,平时都不用的。胡主席说那他也不用了,讲得十分风趣。
盖茨带胡主席参观了他的图书馆,有很多的收藏,很多名画,也有很多过去总统的亲笔,包括《独立宣言》的原稿。胡主席对其中的一本书很感兴趣,是关于达·芬奇的。那是达·芬奇原来设计水泵的原稿,他不但是很有名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家。比尔·盖茨有一个很长的原稿,胡主席看得津津有味,他自己也是学水利工程的。
张亚勤记得胡主席这次行程中的一个细节。在微软“未来之家”访问完后快要走出中心时,胡主席忽然停住,对比尔·盖茨说:“盖茨先生,你是中国的朋友,我们中国也是微软的朋友,我每天工作都要用到微软的Windows。”盖茨也很幽默,说:“你遇到什么技术的问题,我随时待命。”张亚勤当时站在他们中间,能够感觉出当时轻松愉悦的气氛。
他觉得,胡主席参观微软并且在盖茨家用晚宴这一举动,不仅仅是表示对微软的重视,也是在向世界传达中国政府对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
张亚勤说:“我自己也觉得特别荣幸,在第一时间,以最近的距离看到两位主席的亲切的对话。这对我来讲,这是高科技的一个闪光点,也是中美科技交流、中美两个国家交流的一个闪光点。我觉得,一方面我们中国长大了,另外一方面是我在美国所受的教育又回到了中国,为中美的科技服务,为中国服务,我觉得特别地欣慰和荣幸。”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在以“Made in China”为世界所熟知。
加入WTO的2001年,中国外贸规模为5000亿美元,到2004年就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一举超过了日本,2005年达到1.4万亿美元。随着中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出国门,欧美消费者发现“Made in China”已经像空气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至于一位美国的女记者竟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她和家人将在一年内不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因为她在圣诞节期间整理家里的东西时,发现每个角落里的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
但这位女记者很快发现,这个决定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因为她根本无法摆脱“中国制造”。一年后,这位记者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的书籍,她在书的最后宣布:“原本想让中国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但后来才明白中国原来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这令我非常吃惊。我和家人决定向现实妥协,否则为此忍受的生活不便和代价真是太大了。”
“中国制造”风靡全球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结为两个字——“廉价”。这是“中国制造”制胜的唯一武器,也是最令世界难以抵挡的竞争力。
但是,张亚勤看到了中国拥有的更重要的潜力。他想要打造中国“智”造。
张亚勤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前面的30年里我们用大量的人力、劳力从事制造,这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我们的经济可以说创造了全球人类历史的奇迹。但是在以后的30年,能不能保证同样的快速增长,能不能通过原来的第一劳动力,通过高成本的模式来发展我们的经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只有通过研发、创新,通过‘中国智造’,中国才能进一步地发展、保持快速的增长,继续领导世界高科技的潮流。”
张亚勤回来,正是为了这样一个理念。
此时的中国发展很快,不仅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其实也是创新人才的基地。张亚勤向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提议,在中国建立一个非常大的研发基地,不仅仅是研究院,也不仅仅是基础研究,而且是要建立一个从事核心技术孵化和产品开发的大团队,其实这和微软整个公司发展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
2006年1月,微软宣布在中国成立研发集团。张亚勤负责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研发中心、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中国区)、微软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及其他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各类产品研发机构等整合成中国研发集团。
这是他第二次回国开创事业,这一次他的头衔是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两年前他搬到微软总部去时,曾对秘书说:“别把我的书搬走了,我还要回来的。”一切正如他所料,他又回来了。
这一次的目标也很简单、很清楚,和第一次一样。1998年底,张亚勤和李开复是想要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机构;这一次,是要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研发团队,不仅仅有研究,而且其产品要对全球都有贡献,所以提出了“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他要在中国做出征服全世界的产品,要把全球的产品智慧拿到中国,服务中国的用户;同时也要把中国最聪明的人才聚集起来做最好的研究、最好的产品,推向全球,为全球服务。
张亚勤说:“我定期要参加由比尔和鲍尔默主持的考试,因为他们是赚钱的,而我是花钱的,他们需要知道钱是否花在点子上。”
盖茨和鲍尔默考核张亚勤有三个指标:第一,是不是雇到了一流的人才;第二,是否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第三,对产业生态系统、对中国做出了多少贡献。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战略特别清晰,确定了五大研发方向:移动通讯和嵌入式系统、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数字娱乐、服务器和工具,以及新兴市场。这五个方面都反映了微软全球的需要,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用户需求,以及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
显然,张亚勤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张亚勤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担任着伯乐角色,他需要在全球相马,将自己的团队组建成最具竞争力的队伍。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创新,或者更广泛的外企的研发和创新,是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和微软战略中的合作和双赢的理念是一致的,不仅仅是自己成功,而且要和产业合作、共同创新。中国的信息产业成功,微软才能成功。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是张亚勤考卷中分量很重的一个指标,因为它是微软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研发集团设立了战略合作部,其中的业务包括把软件项目外包给国内公司,对部分企业做战略性投资,技术授权,与国内的产业一起发展。微软作为一家大公司,有责任来带动中国国内的产业、公司的发展。
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包括研究院、工程院和五大产品部门,已经成为美国之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功能最齐全的研发中心。有3000多名顶尖的、高端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已有100多项出自中国的技术成果被转移到微软核心产品中,如Windows Vista中的TTS语音合成系统,Office system 2007中的Outlook移动服务等。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创新不仅服务于中国的用户,也服务于全球的用户。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是中国目前科技发展的一个象征。
2007年4月,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第十次访华,他宣布微软将投资建设在中国的研发园区。新园区建成后,将能容纳8000人一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