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积极应变,除了要顺应时代潮流之外,还应当根据对手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主要是指及时适应形势发展,经常调整自己思想与行为的基本策略。对于个人存在的环境,对于生意人的行情,对于企业、厂家的特点等等,都要认真分析、把握脉络、顺势应变。因为大家都在求生存、求发展,都在想新招、出新点子。因此,时移则势易,势易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顺页理成章。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可以说是古今兵家敌变我变,克敌制胜最成功的范例。
一擒孟获,诸葛亮本是乘胜之师,但他却让王平打前战,故意装作不是对手,引孟获进入伏击圈?然后大军裹挟。最后又用大将赵云与魏延在峡谷中前后堵截,使孟获插翅难逃,束手就擒。
二擒孟获采用的则是套用反间计的借刀杀人之计。孟获被捉一次,变得谨慎,退到泸水以南,以泸水为屏障,准备持久坚守。诸葛亮派马岱出战,激发孟获被俘放归的感恩之心,使得孟获与手下将领发生;中突,堡垒从内部攻破,孟获手下的将领毫不客气地将孟获绑赴蜀营。
二次被擒,仍被放回。这一回诸葛亮故意让孟获了解蜀军的粮草、军情。孟获回去之后气急败坏,急于报仇雪恨,又自以为对蜀军情况成竹在胸,便以送礼谢恩名义前来劫营,可诸葛亮早已摸透孟获的心思;孟获又一次自投罗网——第三次被擒。
第四次是把好斗的孟获引入陷阱。
第五次,诸葛亮采取统战之计,让孟获原来的盟友擒住孟获。
第六次孟获为了筹集粮食踩上了绊马索,一个跟头跌倒在地,再次被诸葛亮擒拿。
第七次孟获心服口不服,召集了十几个部族的头头,又跟蜀兵打一阵,打着打着,又被蜀兵引到埋伏圈里,结果被一网打尽,连一个也没逃了。
七擒孟获,每次用的方法与计谋都不相同,这才是善于应变的高超境界。适应孟获心理与战术的变化,诸葛亮对症下药,使孟获完全在他的掌。
控之中,演出战争史上"七擒七纵"的一幕。
法国19世纪的伟大战神拿破仑,也是善于应变的伟大人物。1813年底,他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反法联军以23万之众的优势兵力向巴黎压来。当时拿破仑身边的部队仅8万多人,他主动寻找战机,连连获胜。但联军的来势太猛,小胜利不足以阻止联军对巴黎的合围之势。1814年2月日,拿破仑又一次战败,形势危急,经过两个夜晚的思索,拿破仑决定向敌人让步求和,这是2月8日的事。
日早晨一起床,拿破仑敏锐地发现乘胜进军的联军在部署上犯了错误,就是联军为了行军和供应军需的方便,实行梯次进军,分三路逼进巴黎。拿破仑果敢地改变主意,准备再战。
拿破仑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果断下令,以一部分兵力利用有利地形,阻遏、抑滞敌军中的两路,自己则亲率主力,猛扑敌军最强的一路。
月10日上午,全歼一个俄国师。2月11日,击溃一个军。2月12日,基本歼灭联军两个军。3天之内三战三捷。到2月22日,12天内连打八仗,歼敌10万人。
拿破仑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他不守一术,以变应变,不失时机地出击,转败为胜。纵观拿破仑在欧洲叱D宅风云的历史,可以知道他还不只是一位只知打仗的武夫,同时,他在外交上极其精明,又在政治上富于睿智。正是他在这些地方胜人一筹,又能随机应变,才使在强手如林的欧洲建立起他的欧洲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