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力量来源于激发个人和团队的最大潜能,它与优厚的薪金和舒适的环境有关。
组织力是一种相互凝聚的合力组织力和组织者的能力不是一回事。 "组织力"一词,其含义远远超过了"组织者"这样单一的意义,它包含了组织者与追随者两个方面。
人们由于对一些高瞻远瞩的组织者由衷敬佩,因而产生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组织能力来自某一个人。事实并非如此,组织力是一种合力,即组织者与追随者相互作用而进发出来的一种思想与行为能力。用公式表示:
合力:组织者的能力 追随者的能力一阻力。简而言之, "合力"是一个团队显示出的整体能力。
"组织者的能力"与"追随者的能力"很容易理解,即组织者与追随者分别具有的潜在能力,或者说素质。"阻力"一词的含义是指阻碍团队能力充分发挥的力量,它包括外界阻力和内部摩擦力。阻力可能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客观条件"是指国家政策、经济环境、资金状况、技术力量等非主观因素。人为因素是指人际关系、工作态度、管理制度等主观因素。可以说,组织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减少团队阻力,激发个人和团队的最大潜在能力。它包括两点:一方面,选择正确的方向,采用有效的方法,以避开外界阻力,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另外一方面,进行科学的指挥与激励,减少内部摩擦力,使追随者以饱满的热情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任何团队中能够取得成功的,总是那些对"合力"有着深刻认识,并能将合力充分友挥的组织者。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个人人称羡的大英雄,又是名将之后,比刘邦有着更雄厚的成长基础。可惜他过于看重自身能力而忽视了"合力",于是失败了。刘邦出身低微,身无长技,非借用他人之力则不足以成事,于是,他重视"合力",将各种有用的人才招揽到自己身边,并赋予重任,终于成功了。可见,在"合力"中,组织者的个人能力所占比例越小,越容易成功。一ESLB例越大,越难成事。所谓"十根筷子折不断"、"众人拾柴火焰高",唯"合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实力。有些人轻视别人的能力,事事逞能,处处争功,结果不但无功,反而将团队导入失败的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刘邦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他的三位追随者——张良、萧何和韩信也是出色的组织者。组织者与管理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即组织者率领的是一群组织者,而管理者率领的只是一群下属。真正的组织者有能力吸引潜在的组织者。因此,组织者的重要任务就是争取并留住潜在的组织者,然后,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组织者,组织者的真正价值在于让追随者成为组织者,伟大的组织者造就出成功的组织者,这正是团队发展、组织壮大的关键所在。
组织力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爆发力组织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的力量,而是组织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相互作用中,团队的潜力爆发出来,成为推动团队前进的能量。组织力的产生过程类似于化学反应:组织者好比催化剂,通过一连串化学变化,激活团队潜在的各种能量,同时,也激发出自身能量。与化学反应不同的是,团队潜在能量不会因释放而耗尽,反而会因爆发而累增,这是由人类本身所具备的特点所致,人类理当为这一神奇本领而自豪。
有人将组织者与追随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简单定义为上下级关系。这是不正确的。虽然组织者与追随者之间最终可能发展为上下级关系,也可能是在确立上下级关系之后才建立起相互作用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绝非上下级关系那么简单。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最初就是刘备得力的追随者,并且忠心不移。事情正是这样,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并非总是发生在上下级关系之中,它完全可以发生在上下级关系291,。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能成为上下级关系的前提,但上下级关系却不能成为这种相互作用关系的前提。
,组织者与追随者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这是一常复杂的过程,也许用事例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
美国某化学实验公司的总裁汤姆·哈蒙德斯因脑卒中病倒了。
在群龙无首的情形下,发生了一件很棘手的事,使23位公司经理、主管和资深雇员们坐到了会议桌旁。公司任期最长的四个经理之一的巴里。谢尔曼站起来向大家说: "这消息真是晴空霹雳,但我们不得不保持冷静,我们不得不仍按常规办事。我相信,事情将会好转的!"
这时,总裁的秘书快步走进房间,递给巴里一张传真。
"这是刚从北京来的;中国方面的事情。"秘书说。
北和中国,这些字眼引起了一阵骚动。九个月以来,汤姆。哈蒙德斯一直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此项活动的目的是期望化学实验公司的收入在以后三年内增长一倍,这是扩展进入整个太平洋区域的必经途径。
"传真说了些什么呀?"新上任的女经理海伦·吉特勒问道。
"他们向汤姆·哈蒙德斯表示慰问并祝他早日恢复健康",巴里说, "他们还表示,由于这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他们需要再次评估有关我们合资企业的情况。"
愤怒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在会场中冒了出来: "这不可能,该死的,他们怎能这样呢?"
巴里挥了一下手,说: "好了,让我们保持冷静,这不是我们唯一的重要生意,我们用不着惊慌失措。"
"那么,传真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一位资深雇员问道。
"我们已完全失去了那笔买卖!"另一个人答道。
"不,暂时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海伦说, "我们需要更多的消息。"
巴德"帕森斯是公司任职时间最长的主管之一,他点头表示赞同: "我认为你是对的,海伦!"
"我们应该立即回复中国人,"海伦建议, "让他们知道我们还想努力做好那笔生意。让他们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应拟一份传真回复他们。"
"我们为什么不再次举行一次会谈呢?"巴德边说边看着海伦, "我们中的某一个人应该到那边去。""这是个好主意,巴德,"海伦道,"对中国人来说,个人关系意义重大,我愿意致力于此项工作。"
"慢着",巴里提高嗓音, "我们应该看汤姆的健康情况再定。向前冲是有风险的。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得等等,让我们从现在起集中精力于国内市场的运作上。国内市场比起在中国的冒险要稳妥得多。我们不要草率从事。"巴里又直视着海伦说: "这里没有一个人直接参与过同中国人的谈判。我所要说的就是等待。"
一位名叫罗杰·克伦的经理耸了耸肩,表示顺从: "反正是巴里负责,我们应该遵照巴里所说的去干。"
海伦眯起眼睛,冷静地说: "注意,我知道如何将这个项目进行下去,我认为我们必须让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好了,海伦,你对这个公司还不熟悉……"罗杰说。
海伦打断了他的话头,用强调的口吻说: "罗杰,我知道这笔生意对我们公司的发展有多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继续努力。"
另一位名叫托尼·弗朗齐尼的经理看着巴里说: "我同意海伦的意见,我们应该让她尝试。"接着,他转向海伦问道: "你认为那传真的真实意思是中国人将把这个项目划掉?"
"问题提得好,"海伦答道, "我的经验告诉我,那就是他们隐藏在这信息后面的真实意思。这或许是他们对待不熟悉的人所采用的小心谨慎的办法。汤姆是唯一与他们面对面谈判过的人。他们只认识汤姆并信任他。他们不认识我们中的任何人,所以,我们需要起草合同,与他们发展关系。"
巴德点头表示同意。他明白,海伦被引进公司是因为她具有在太平洋区域中的工作经历。 "那么,我们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海伦?我们该如何着手呢?"
"那得看情况。"海伦胸有成竹地说, "我们不得不随机应变。这份传真也许还是一种要取得新的有利地位的谈判手法。我们的中国朋友可能是依据他们所信奉的格言: "当敌人乱作一团的时候,彻底粉碎他们。"我认、为我们应该和他们举行会谈,越快越好。他们的回音将会告诉我们一些他们的真实意图。"
罗杰转向海伦,厉声道: "海伦,巴里告诉我们必须稳住,他现在是高级经理了,巴里说……"
海伦脸色沉了下来: "罗杰,我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想的,我认为我们能达到目的。"
罗杰转向巴里嘀咕道: "她以为她是什么人?"
巴里说话了: "注意,海伦,我是公司的谈判专家而不是你。我在这个公司里任职的时间比在座的各位都长。你已经越权了。"他扫视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的脸,说: "我要求你们所有的人对自己都要严加约束。"
托尼·弗朗齐尼说: "巴里,你难道不明白逻辑吗?海伦的方法是给了我们一种选择,我支持她。"
巴里反驳道: "我认为,我们不得不等待!我们将要重组机构。重要的是……"
海伦打断了他的话,对全体人员说: "等待只能扼杀与中国的合作。
我们必须在两天内采取行动。如果我们现在就有所行动,我们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我们已在中国合资企业大量投资,我们应该向前行进。这是个机会。这要求我们去尝试做些什么。"
巴里环顾了一下全会议室的人,愤怒地说: "别听她的,我说我们得稳住。"
主管中的一个人低声说: "好了,巴里是负责人。"资深雇员中的一个人也表态: "是呀,我们该按他说的去做,难道不是吗?"其他几个雇员也附和地点点头。
巴德竭力反对这些赞同的呼声,说道: "海伦的主意是不错的,我们应该举行会议,我愿意支持她的意见。"另一位主管也说: "对,我也是如此。"然后又有两个雇员齐声说: "我们站在海伦一边。"
在这个案例中,海伦显示出了许多成为优秀组织者的素质:
①能迅速抓住事物本质,有决策能力;②积极和热情;③有自信心;④敢于尝试并承担责任;⑤具有专业知识;⑥具有沟通和说服能力;⑦对他人能起到鼓舞作用;⑧有良好的大局观念。
这些都是令人羡慕的品质与行为,它们将追随者吸引到海伦身边,并与海伦建立起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作用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认同、相互影响,而作为组织者的海伦在这种关系中居主导地位。这种关系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是,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能阻碍海伦的优良品质继续发挥的话,海伦必定能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对长久的追随者。
组织者与追随者的关系正是这样由少到多、由短暂到长期地建立起来的。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逐步加强,并最终形成一股能达成共同目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