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42500000005

第5章 《论语》:记录先哲智慧的传世语录

〔中国〕孔子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生活艰苦。但他天资聪颖,“十五志于学”,“好学不厌”,精通礼、乐、御、射、书、数,到30岁左右,他的“博学”已名闻遐迩。

孔子青年时代作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三十四岁时,他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授徒讲学,据说弟子有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

“背景介绍”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最具特色的一个时期。当时周王朝在各路诸侯眼中已形同虚设,道德政治失去往日的效力,新兴政治势力纷纷崛起,群雄竞出,大国争霸,国体、人性、伦理道德等都急待一种更新的思想体系来解决。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去齐国,他希望在齐国实践他的政治理想而未果。孔子在齐不得志,返回鲁国,又开始收徒授业;同时,结合春秋后期的社会现实,系统地总结前人的文化思想遗产,深入地研究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等重大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为后人留下许多精辟的论说。《论语》即是他的语录集。

“内容概述”

《论语》全书一共有20篇,约11000余字,每一篇都包含有记述一件事或数句话的若干个小章。每篇都以正文第一句取两三字为篇名,如《学而》、《泰伯》、《卫灵公》。

《论语》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几部分所组成:

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理想是纳仁入礼,他讲“礼”,以“仁”为思想基础,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讲“仁”,以“礼”为政治原则,所以说:“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提倡“德治”,反对滥用刑罚,反对过分剥削。他主张“仁者爱人”,并对百姓进行“教化”。这些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并留下了许多到今天依然十分具有启发性的宝贵思想。

孔子提倡在“多见而识”的基础上学思并重,理性自觉,他要求人们做到言行一致,“其身正,不令而行”,主张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还主张学习的态度要求实、要学思结合。学知、求实、慎思、明辨,是孔子对为学的基本要求。

文艺思想。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善和美的统一,即高尚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统一,而又把善放在首位。在他心目中,文学艺术首先应在内容上符合崇高的政治伦理要求,不然形式再好也有欠缺。

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精辟概括,则在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认为诗歌具有能使读者精神振奋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一是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观察政治得失和社会风尚;二是可以发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孔子的这些精僻见解,对后世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论语》虽然是语录体,但是其中的某些描写是具有一定情节和波澜的小故事,具有相当的艺术构思成分。

“欣赏与评析”

《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是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也是世界上完整辑录哲人言行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孔子思想的载体,它从东汉起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列,到南宋经理学大师朱熹集注后又被列入《四书》之列,是2000余年来中华读书人必读的典籍,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虽然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但同时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这首先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

《论语》以当时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典雅严谨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朗朗上口的独特风格。《论语》词汇丰富、新鲜、生动、活泼,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大量出现。句式灵活多变,舒展自如,长短不拘,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善于把深邃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说理文字具有某种诗意。

《论语》中经常采用“比物连类”的含蓄手法,造成特殊的意蕴和审美效果。如《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师生双方皆用隐语,设喻问答,心照不宣,委婉而富有风趣。又如《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瓠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连用三件具体实物,一层进一层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把微妙的心理寄寓在浅近的形象之中,再辅以重叠反诘的句式,更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苦衷,耐人寻味。

《论语》的许多篇章有很强的现场感,寥寥数语,人物情态,场景气氛活灵活现。

同类推荐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是一本收录纳兰性德的词作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风颇有南唐后主之风,所写的爱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其中悼亡类的词作,更是写得让人读起来痛彻肺腑,不忍卒读。也常被用来和宋柳永的词作相提起并论,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说。他写的景色词作,如边塞词,风格苍凉,有一种悲壮之美,写的荷花、水色,常描摹出一种动态的静美,渲染了一种以水唯德的中国文化和文人精神。本书以多个《纳兰词》版本为依托,力求再现纳兰性德笔下的意境,把真挚感情和景色之美表现出,让读者体验诗词的魅力,以及千年难遇的才子心中的绝美和韵味。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 来不及相爱

    来不及相爱

    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和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只有这样,小小说才会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热门推荐
  • 恶灵附身之血源

    恶灵附身之血源

    原本生机勃勃的城市,却因为一个精神病人的研究,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梦境与现实已经模糊了界限,真实与虚幻已经难以分辨,在这个世界里信任已经不复存在,连最亲近的人都可能随时背叛你,人类所能相信的大概只剩下自己的灵魂……
  • 鬼话大家说:真实灵异事件实录

    鬼话大家说:真实灵异事件实录

    我叫文竹,是个北京女孩,从小住在城市里,从来不相信鬼神之说,也没有亲眼见过,对这些兴趣也不大。偶然的机会成了某网络视频平台主播,专门收集小伙伴们所经历的真实灵异事件,有阴阳眼,出马仙,前世记忆,看见ufo,穿越时空,看到孙悟空……
  • 这个巨星九千岁

    这个巨星九千岁

    非系统平行时空华娱文,偏日常。相对节奏没那么快,主要是怕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那啥,但也不会太慢,该爽的地方还是要爽的嘛。话不多说,看就完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职场淡定力

    职场淡定力

    面对纷扰复杂的职场,形形色色的同事与客户,你真的足够淡定吗?或许你会因为对某些同事的拍马奉承不屑一顾,甚至深恶痛疾;或许你会因为同事的升迁而嫉妒、埋怨;或许你会因为和某个同事的矛盾而大打出手;或许你会因为客户的无理蛮横而郁闷万分;又或者你觉得自己像古代那些诗人一样空有满身的才华却无法得到领导的赏识,整天抱怨着怀才不遇的愤慨。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又怎能幻想一步登天而位高权重呢?
  • 一只狼的传说

    一只狼的传说

    林修转世了成了一只杂毛狼,从此一只狼王的传说开始了
  • 元力珠

    元力珠

    四方神战陨,重生王宇魂;结生死同门,历万般苦困。谁言道,世事无常,留得坚毅拧乾坤;破封印,杀神魔,揭雾谜团去混沌。
  • 穿越之剑人

    穿越之剑人

    重生前,他没钱,没权,没有女朋友,没有......是一个典型的宅男重生后,他有了条件,有了机遇,在魔法与斗气的大陆上,开始了修真。从此以后,钱会有的,权力会有的,美女也会有的,一切的一切都会有的。极品神宠,极品武器,各种天材地宝,都会陆续到来。
  • 农门商女

    农门商女

    异世归来,冬雪觉得自己变得强大,发奋破贫穷,带着众人奔小康。大盛国,碧山县,上垟村。"冬雪,你做啥?""我做车子""冬雪,城里有什么?""你去了就知道啦""冬雪,为什么你不愿意嫁我?""我有理想没实现!"……时间流逝,冬雪总有非凡财富。这是一个农家女成长发奋的故事。
  • 昼夜以成岁

    昼夜以成岁

    在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一个十五年前的灭门惨案在事隔多年后终于真相大白。其背后隐藏着多少罪恶,让人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