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尤为重要。他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要想做到干干净净每一天,就必须做到:既要注意个人卫生,又要注意公共卫生。
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做清洁文明的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刚写完作业,心里非常高兴,他顺手拿了一个香蕉边吃边向外跑,想找小朋友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走到楼梯口时,香蕉也吃完了,他就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
正在这时,小兰端着水迎面走来和小刚擦肩而过。只听“哎哟”一声,紧接着,一盆凉水从天而降,浇在了小刚的身上,浇得小刚像只“落汤鸡”似的。小刚生气极了,正要发火,一看,小兰摔倒在地,脸都磕青了。
小兰站起来后,小刚问她道:“你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把水浇了我一身?”小兰连忙对小刚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不知是谁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我走到那里,正好踩上,就滑倒了,所以水浇了你一身。”
小刚低头一看,原来那块香蕉皮正是自己刚才扔的。于是,他连忙对小兰说:“不,这是我的错,香蕉皮是我扔的。”小刚边说边弯下腰,把香蕉皮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从此以后,小刚再也不乱扔水果皮了。
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丢乱弃废物,是新时代少年儿童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相反的情况,不论是公园里,还是街道上,甚至校园里,教室中,总是能看到一些小学生遗弃的纸屑、果皮、痰迹;在一些公共场所,明明挂着不准吸烟的牌子,有些人却视而不见;在一些河流湖泊边,尽管明令禁止乱倒垃圾废物,仍然还是有人我行我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当然,像小刚这样能够知错就改的小朋友还是值得表扬的;但是,若能像下面这个故事中的小明那样,那就更值得我们学习了。
在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争做清洁文明的人的活动中,小明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我是文明的小公民——既是家里的小帮手,也是班级的小帮手。
在家里小明是妈妈、爸爸的小帮手,妈妈爸爸一叫他帮忙,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应。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水果,晾衣服,整理房间,他都会。最累的还是整理房间。
有一次,妈妈爸爸不在家,房间很乱,小明一个人在家里整理房间。他先把被子叠好,再把书放进书柜,然后,擦课桌,扫地。小明把房间整理得有条有理,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妈妈回来看见了竖起大拇指对小明说:“你真是我的小帮手。”小明心里甜滋滋的,心想:“我终于尝到了动手劳动的甜头。”
同样,在学校小明也是班里的小帮手。同学们叫他去帮忙打扫卫生,他就会毫不推辞地扛着扫帚去卫生区打扫,别人给他起了个绰号——扫地机器,他也乐意接受。因为从一年级开始他就一直担任卫生委员。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班上的同学也都对他十分信赖。班主任夸他是:“班级里的小帮手”。小明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就这样,小明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在学校又是老师的小助手;在同学中是大家的好朋友。
小明从自身的清洁做起,从文明小事做起,大事见风格,小事显文明,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地迎接着生活的每一天。
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做清洁文明的人,离不开良好的卫生环境。人们生活周围的地方就是生活的环境。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的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持,这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和要求的。因此进行环境卫生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我国人民的道德水准。因此,必须对小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公德,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一个历史故事我们可以引以为戒。说的是东汉时期的陈番小时候十分懒惰,从不扫地。有一天,他父亲来了一位朋友,父亲质问:“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的回答是:“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古人就有“清早起来,洒扫庭院”的好习惯。我们少年儿童必须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否则,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又怎能成就大事?
当前对小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教育,还应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一高度来看。保护环境是世界性的问题,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教育者要站在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家园的高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
一年级小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卫生和家居周围的环境卫生已有直接感受,随父母到公共场所,对这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有些地方环境卫生很好,有些地方环境卫生很差,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非常必要。
人可以改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改造人。学校、班级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勤奋学习、良好发展以及他的一生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如何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方面,我们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一)从小抓起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
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更显的重要。所以,作为学校或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学校要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这些制度,学校一定要严格执行,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
(二)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
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如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指甲”在这方面,平时不但要求学生做好,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如果他们的班主任是个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勤剪指甲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
(三)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双手要接触到很多尘土或不干净的东西。如果学生玩耍以后不洗手就拿食物吃,这时就容易把细菌和寄生虫卵连同食物一起吃到肚子里去了。所以,小学生经常出现肚子痛,原因就是吃了受污染的东西引起肠胃炎或蛔虫病。根据一些学校抽检结果表明,我国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蛔虫病的患病率达百分之二十以上。为此,教育学生讲卫生爱清洁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晨检及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四)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良好风气
对于一个学校、一个班来说,一个好的典型能带动一大片。教师对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进行表扬。在校园里或班中如有学生自觉地把地面的纸屑捡起来,然后扔到垃圾桶里,这时,教师如果知道了这一行为时,要及时地在全校或班中进行表扬,并要求全体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使学生学有榜样,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同时,对那些有不良卫生行为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不良的卫生行为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给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五)老师学生齐抓共管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反复性比较大,要使每个学生都做到讲卫生就更难了。所以,卫生常识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加强学生卫生观念教育,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卫生意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人人都要抓、人人都要管。并在学生中选出班干部和卫生员进行值日监督管理,要利用广播会议等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全校师生人人齐抓共管,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又保护了学校环境的卫生。
(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
利用升旗仪式,广播,校会,班会,黑板报,橱窗等多种途径进行大力宣传,强化师生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2.明确标准
公共卫生方面要求学生自觉做到:不乱倒垃圾污水;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共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涂乱写;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个人卫生方面要求学生自觉做到:着装干净、整洁、朴素、得体,无污渍、油渍、汗渍、无破损和异味;红领巾小黄帽干净整洁,颜色鲜艳;发型适宜,不怪异,无异味,长短适中;眼部无眼屎,鼻部无鼻涕,耳部无饵蚕,脸部脖子无汗渍;指甲长短适宜,指甲缝内无污泥,手心手背干净无皴;鞋袜干净无异味;口腔清新无异味。
3.分层检查
每天班级自查;每周五学校组织进行环境卫生普查;每周中进行一次抽查,个人卫生每周不定期全面抽查;每学期领导班子集体对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普查一至两次。红领巾监督岗通过值勤对课间学生卫生习惯培养进行监督。
4.总结评比
实行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以周评为基础,每周每年级评出一个先进班,之后按分数高低评出个先进班集体,并颁发“卫生流动红旗”。依据周评结果评出月最佳卫生班和学期末最佳卫生班。周评结果在每周升旗仪式上进行公布,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学期末对最佳卫生班进行表彰。班级要建立奖励机制,评选个人卫生小标兵。
5.奖励机制
对每月和每学期的最佳卫生班集体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且将班级卫生工作(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效果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作为班主任评优评先的依据。
6.总结推广
结合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要求”,班主任重点在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上加强研究,总结本班教育工作中的突出案例和有效方法,撰写经验总结,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进行交流。组织卫生先进班级观摩活动。
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对促进幼儿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在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附:个人卫生儿歌
伸出手,比一比,
谁的手脏快去洗;
勤洗澡,常换衣,
勤剪指甲把发理;
刷牙洗脚要坚持,
舒适卫生保身体;
文明礼貌好孩子,
讲究卫生牢牢记。
附:公共卫生儿歌
爱清洁,讲卫生,
良好习惯要养成;
地面净,窗户明,
桌椅摆放要齐整;
瓜果皮核不乱扔,
维护社会好环境;
身体健康精神好,
做个文明小学生。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不良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少年儿童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适宜、适时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增强少年儿童的卫生知识,明确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少年儿童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小养成保持环境卫生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品德,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喜欢卫生环境,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反感。
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不到医院等容易传染上疾病的场所玩耍。
给自己制定一个体育锻炼时间表,安排一项便于操作的体育锻炼内容,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进行锻炼。
关心大气质量,爱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保护脆弱的生物链。
注重培养自己既要注意个人卫生、更要注意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十个好习惯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说话算数数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听人讲话别打岔;
你拍三,我拍三,遵守规则要牢记;
你拍四,我拍四,记住责任立大志;
你拍五,我拍五,勤俭节约要简朴;
你拍六,我拍六,坚持锻炼有好处;
你拍七,我拍七,东西用过放回去;
你拍八,我拍八,别人帮助要报达;
你拍九,我拍九,工作计划要长久;
你拍十,我拍十,清洁干净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