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丘将军”起始于后汉,天下三分之际,也正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三国初期,因发丘盗墓与摸金校尉非常相似,故后有人取名为:“发丘天官”,但凡是发丘将军,和摸金校尉一样,他们不拜天地,不拜神佛,只信自家祖师爷那一套,摸金有符,乃指摸金符,此符在摸金人手中,可起到一定避邪之用,与之对等,发丘则有印,为发丘印,我从十三爷口里得知,他祖上是湘西背尸人,深得“十三须”祖传,而追根究底,“十三须”的祖师爷和发丘乃是同一个,皆拜“不了道人”为师,此“不了”俗家姓柳,史传身材矮小,犹如耗子,但那一身缩骨功却练得炉火纯青,全身筋骨关节柔软如绳,缩放自如,随心所欲,故后来的发丘将军,大多矮小如鼠。
之所以会练缩骨功,是因为发丘不同于其他盗墓门道,发丘行墓挖冢,其易引鬼神恸哭,偏偏因身材问题不好习武,倘若遇到难事,则会持锹挖个小洞,钻入土下以求保命,另外打洞还可作盗洞使用,那种盗洞即便是三五岁的孩童身躯都很难钻下,然发丘一门,却能犹如土拨鼠一般在内来去自如。
每个正道的发丘将军都有一枚发丘印,此印非彼印,乃是一枚铜钱,上刻“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据说此物是件不可多得的神器,发丘一印在手,鬼神皆避,可谓是比摸金符还要厉害的东西,然此印现在已经不复得见,具体原因也无从考证,历史上的最后一枚发丘印损毁于明代永乐年间,直叫后人可惜。
十三爷在电话里跟我说,不冻泉乃山水之地,摸金校尉是派不上用场了,搬山填海术虽可行,但搬山道人大多太过神秘,却搬山一道乃四门之中最邪门的一个,若非特殊情况是不可能想到用搬山术来入山寻宝,故剩下的也只有发丘将军一门了。
他在西藏的那个老朋友就是一个发丘将军,发丘印是没了,但他却知道发丘之印的具体样子,若是委求于他,大抵可以仿造一枚发丘印出来,虽然效果不会太好,但总比没有的强。
我有些怀疑,那发丘印只有在发丘天官手中才可发挥出威力,但咱们当中好像没有哪一个是发丘将军吧,十三爷笑着告诉我,“不了道人”传下发丘一印后,被十三绺子给盗了门头,一个号称是背尸人出身,拜不了道人为祖师爷,却拿十三根胡子的瓷猫代替,其实这里头是有很多忌讳和原因的,具体缘由那只有当时的人才知道,据闻十三绺子是个民间的大盗,不管是帝王陵寝,还是先贤丘坟,亦或者民间衣冠冢,只要是瞅准了,没有不敢下手的,可谓是胆大包天,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十三绺子干的门道最终遭了降头,幸而此人命大,不知动用了什么手段,最终保了一条命下来,故此以后他销声匿迹多年,似乎是去拜发丘天官以求赐福,但不了道人却认此人不讲规矩,易惹下大祸,所以没把那发丘印传给他。
十三绺子心有不甘,等不了道人逝世后,居然是盗了祖师爷的墓,最终取了一枚发丘印回来,从此十三须便正式起家,一直流传到现在,故现在的十三须和发丘将军拜的是同一个祖师爷。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十三须也就是发丘将军,只不过因为众多历史问题,发丘一门从未承认过而已,所以这发丘印理论上十三爷也是可以用的。再者,他以前还干过阎王钩的勾当,比这般诡异邪门之事鱼得多了,否则今日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家产。
于是,我俩暂且商定了基本计划,便挂了电话,然我心头却久久不能平静,我连忙找纸和笔把那发丘印的形状特征等都给详细记录下来,并带在身上。自古四门不同家,我所遇到的摸金校尉高氏兄弟,搬山道人老张,甚至是现在的十三须传人十三爷,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这发丘印我肯定不能去问老张,否则就是触犯人家的忌讳,这是自找不痛快。
想了想,我决定先上茅山,找到姜丽之后再说。
三日后我在老张一个人的送行下,来到了火车站,正准备坐前往茅山的列车。我看时间还早,我俩便寻了候车室一处无人之地落座休息,此行我没带太多东西,就一个背包,为了方便连行李箱都省了。
两人坐着闲聊,不知为何最后却聊到了古代盗墓这一块儿来,我已知晓老张的过往经历,他乃是搬山道人出身,便有心询问一二,我早年听说搬山道人大都打扮成道士模样,相比于其余三门,搬山道人没有任何护身的东西,硬要说的话,也就只有那搬山术了。我问老张,搬山术具体是个啥样子的,有什么不同吗?
老张也不避讳,他淡淡说道:“搬山术乃为搬山分甲术,一术搬山,一术填海,山海之间有隔,故两术不可胡来,得遵循一定的天地规则,说白了,也跟茅山道术很类似,具体细节,不是同门我也不好透露。”
看他说得煞有介事,我知道此行行规,既然不予多说,我也就不多问了。我俩沉默了一会儿,他忽然又问道:“对了,小周,我问你个事儿,你之前搞到手的那几个瓷瓶,该不会跟搬山有关吧?”
我一愣神,不禁皱眉道:“我也说不清啊,那瓷瓶的具体由来神秘之极,我调查了如此之久也没什么实际性进展,不过硬要说的话,或许有那么一点关系,不过搬山填海乃是跟盗墓有关,如此说来,那些什么摸金校尉,发丘将军,卸岭力士等不一样有关系吗?”
老张一下不说话了,他淡淡点头,“你说得有道理,你放心那东西我肯定给你保管好,另外,我还有一件事要求你帮忙。”
“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我若能帮的肯定帮。”
老张沉吟道:“此行你上茅山,可否帮我把《搬山经》给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