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马克西姆·高尔基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年)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在高尔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海燕之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写了许多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剧本。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这两部最重要的作品,这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并于1923年完成了第三部《我的大学》。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高尔基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
“背景介绍”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画面。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灿烂、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的品质与性格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低头的性格,成长为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坚韧不拔的人。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童年》以19世纪末期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广阔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种种物质的与精神的苦难,记录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历程。
“内容概述”
阿辽沙4岁那年死了父亲,外祖母把他们母子俩接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开着一家染坊,生活还算宽裕,但为人贪婪、吝啬而残暴。两个舅舅也极端自私自利,经常为争夺家产而吵嘴斗殴,甚至还要分掉母亲的嫁妆。在这个充满敌意的家庭中,阿辽沙有时也成了他们发泄怒气的对象,而且会陷进恶毒的陷阱。
刚到外祖父家不久,阿辽沙看到大人们能把白布变成五颜六色的东西,觉得很有趣。一天,他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把过节用的白桌布染成了黑色。外祖母想把这事瞒过去,可萨沙却去向外祖父告了密。阿辽沙被外祖父一顿毒打,一连几天都下不了地。最使他感到难受的是他母亲的可悲处境,他也逐渐明白了妨碍母亲幸福的正是他自己。终于有一天,母亲离他而去。现在惟一关心他、亲近他的就只有外祖母了。她经常给他讲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激发了幼年阿辽沙对民间文学的爱好和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外祖母那动人的歌声,也使他孤寂的心灵得到了抚慰。
一场大火把外祖父的染坊化成了灰烬,外祖父让两个儿子分了家,自己搬了出去。阿辽沙仍和外祖父、外祖母住在一起。外祖父教他识字,外祖母还像往常一样呵护他。年幼的阿辽沙开始观察社会,他看到的多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伤害。阿辽沙交上了一个被称作“好事情”的大朋友,但不久他就被房客们赶走了。
母亲又生了一个男孩,还和一个破落的贵族子弟结了婚。阿辽沙被接到母亲身边,开始上小学。由于衣着破烂,他在学校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还被送了一个“小偷”的外号,因此他十分讨厌这个学校。一天,阿辽沙看到继父毒打母亲,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操起一把水果刀刺伤了继父,只得又回到外祖父家里。外祖父的生意失败了,仅靠手头上一笔小额款项的利息过活,他变得更加吝啬,就连泡茶也要一片一片地数,还把外祖母赶出了家门。阿辽沙去看望外祖母,也开始拾破烂卖钱,有时还到河滩上堆积木材的场所偷些劈柴和木板。他结识了一批天真正直的穷孩子,与他们结下了真诚的友谊。
后来,继父丢掉了职位,不知溜到哪儿去了。母亲抱着吃奶的婴儿又回到外祖父家,不久就病死了。安葬了母亲之后,外祖父对他说:“喂,阿辽沙,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于是,阿辽沙告别了“童年”生活,走向“人间”。
“欣赏与评析”
高尔基在《童年》中讲述的实际是自己的童年生活。“阿辽沙”的身上带着作家的影子。
在小说中,童年的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母亲跪着,“背脊和肘弯靠着椅子,挺着胸,仰着头,口里发出呼呼噜噜的声音,眼睛闪着可怕的光”,而他的后父却“打扮得干干净净,穿着新制服,用他那长长的腿踢她的胸脯”。外祖父对外祖母连踢带打,以致小阿辽沙得从她的头发中拔出弄弯的发簪……这种童年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
尽管如此,《童年》还是蕴含着一种特别饱满的、蓬勃向上的成长的精神:“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醒。”这种“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在《童年》中,通过小阿辽沙的沉思特别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的心灵为之颤动。
小说中,作家通过阿辽沙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不时地借用儿童的口吻来对其发表评论。小说中发生的人和事,都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情为依据,这样不但使人物血肉丰满,活灵活现,而且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此外,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成功的景物描写。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孕育着主人公的沉思。在对大自然的观照中,阿辽沙进入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他看着自己在一点一点地长大,走出童年,走进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