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首动听的歌,青春是一首美妙的诗;拥有青春的笑脸是生命的骄傲,拥有青春的生命是人生的春天。
——刘俊
居里夫人说:“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应该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她对居里夫人很崇敬,同时她也将居里夫人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儿童文学的撰稿人、中小学生作文辅导老师、曾获过省市多项奖励的残疾女青年——刘俊。
走近刘俊,第一印象便是她的微笑和目光里闪动的智慧,尽管隔着近视眼镜,她还是把快乐传递给了大家。刘俊说:“人不仅为活着而活,要活出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就是凭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闯过了生命的冰河,走进了生命的春天!”
刘俊教过4000多名中小学生,其中义务辅导家庭贫困生达420名,为西安中小学义务作报告,听众达两万多人次;2001年至2006年,为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西安和平中学、西安市少年管教所、西安市新城儿童村、山西省吉县中学、山西夭区乡县底村小学等义务捐赠书籍,价值3000多元;她还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为文学爱好者筹办“骆驼草”文学沙龙并担任负责人;2001年她出版了长篇小说《秋之梦》。西安市多家媒体都曾对刘俊进行过报道:陕西电视台录制了“快乐女孩——刘俊的故事”专题,陕西卫视录制“月光音乐屋”专题,西安电视台“关注”栏目录制专题,《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相继以专题报道了刘俊的自学事迹。她还先后被评为新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新城区十佳青年、西安市文明市民标兵、西安市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残疾人自强模范。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刘俊总是淡淡地一笑说:“走过的路,我不会多想,眼下该做些什么,我需要认真思考。”
一
一个生命的诞生不需要有任何理由,刘俊的出生也是如此,她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她只觉得在妈妈肚子里呆得久了,需要出来看看外面的天空。
刘俊出生在西安,她的祖籍在山西。父亲1949年2月随部队由山西省晋中兴县转战到陕西延安罗家坪,同年4月进驻西安市,后转业到市公安局工作。1976年7月调到新城区自强东路街道办事处,目的是为离家近方便照顾生病的刘俊。母亲在西安市机床厂工作。在刘俊出生之前,父母已经有一儿一女,都上了初中。周围人都说他们是活神仙,那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两个孩子的家庭是算人口少的。1972年7月27日,从西安市中心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一声洪亮的婴儿哭声,护士说:“是一个健康的女婴。”母亲欣慰地笑了。
刘俊仿佛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降临到这个家庭,哥哥刘伟说妹妹长得漂亮,起名一个字“俊”。姐姐刘莉抢着抱小妹妹,结果姐弟两人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刘俊降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谁也没想到病魔却悄悄降临到她的身上。刘俊8个月时,一天,在母亲的腿上学习站立,母亲发现孩子双腿发软,一般这么大孩子都已经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习弹跳了。这可急坏了父亲和母亲,孩子会不会有病?这个念头一经产生,夫妇俩立刻决定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天寒地冻,父亲穿着棉大衣,抱着包裹在小棉被里的刘俊,母亲提着奶瓶和尿布,他们穿梭在西安市的各大医院里,中医、西医、针灸、按摩都试过了,就是查不出孩子的病因。
母亲急哭了:“咱们家世代没有这样的基因,孩子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啊?”
父亲一筹莫展,看见孩子明亮的眼睛,父亲止住泪水。一年多来到处奔走,寻医问药,却无一结果,多叫人心寒啊!
不到1岁的刘俊每天要喝大碗大碗的中药,父亲把熬好的中药倒进奶瓶里,母亲抱着刘俊喂。开始孩子以为是奶水,用嘴吮吸,可当尝到苦涩时,就怎么也喂不进去了。这可让父母作难了,不喝药病怎么好?刘俊曾在一篇名叫《生命如歌》的散文里这样写道:“小时候整天要喝大碗大碗的中药,常常瞪着发呆的眼睛看着父亲把取回的中药熬好倒进碗里嘱咐我按时喝,我很听话,因为我知道药能治好我的疾病,让我站起来。我屏住呼吸闭上眼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往下倒,腹内立刻被苦涩充胀,咧开大嘴就哭。我是很想走路的,看着小伙伴们跑跳自如,我就在心里滋生出一种希望——我要听医生的话,要治好病。于是我不再为喝药哭了,而是在苦涩中寻找一丝甘甜。”
二
1976年7月,刘俊5岁了,只能坐在木椅子上看别的孩子玩耍,但她很少缠着父母亲哭闹。有时候她玩累了,就叫姐姐或哥哥抱她到床上躺下。姐姐和哥哥买来了小皮球、毛茸茸的小狗,还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刘俊始终记得那个布娃娃穿着绿色的衣裙,眼睛还会眨呢!但刘俊的手抱不起布娃娃,只好让姐姐拿着在她面前耍弄。哥哥和姐姐经常对母亲说:“妹妹多可怜啊,妈妈快给小妹妹看好病,让她和我们一块儿玩!”母亲心酸了,背着孩子们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1976年夏天,父母带刘俊去西安军大附属医院(现在的唐都医院)求医,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检查,医生说出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这是一种国内外罕见的疾病,叫重症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除了肌肉萎缩,更严重的是脏腑器官会随着体质的下降慢慢衰竭,导致呼吸受阻,吞咽困难,最终窒息死亡。重症肌营养不良的患者没有活过十八岁的先例。”
听到这个消息,父母如五雷轰顶,他们两腿发软,几乎瘫坐在地上。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这祸怎么偏偏降临到他们家?这么个小孩子,等她长大懂事后,她的人生将是多么痛苦!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这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父母脑海里,让他们坚持了许久的精神世界几乎在一瞬间崩溃了。
刘俊体质很弱,冬天一见冷空气就感冒咳嗽,严重的时候要住院打点滴。小时候住院的情景让刘俊永远都忘不了,每次打点滴针都要扎几次,她的血管太细很难找到。后来她一见护士端着白色的托盘走近她的病床时,就用被子蒙住头,吓得蜷缩成一团。
住院期间除了有痛苦以外,也有让她高兴的事情。
那年她整整住了一冬天的医院。当寒冬已过,春风吹来时,医院的花坛边出现了几只可爱的小蜗牛,刘俊惊喜地指着叫道:“看哪,蜗牛!”正在锻炼身体的几个小病人闻声都围过来看。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爬行,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小病人。还有一次,刘俊让一个小病友把地上的一只蚂蚁捏起来放在她手掌上,蚂蚁把她的手掌当成它的世界了,多有趣的小东西啊!
到了晚上,医院里很寂静,母亲坐在刘俊的病床边给她讲画书里的故事,哄她入睡。她至今还记得妈妈讲的“东郭先生”、“抗日英雄王二小”、“草原姐妹”等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教给她做人的道理,也激励着她勇敢地面对困难……
刘俊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她的小脑袋里经常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会长翅膀?动物为什么是四肢行走,而人是双腿行走?人为什么会生病,生了病为什么治不好?等等。
有一天,刘俊终于忍不住对父母说:“我想上学!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我要跟他们一样背书包去上学!”
爸爸手里夹着纸烟沉默了,妈妈低头继续补她手里的衣服……
刘俊突然委屈地大哭起来,她心想:为什么我一说要上学他们就不说话了?我想上学!我想和姐姐哥哥一样去上学!
刘俊极不情愿地被妈妈送进托儿所,她已经7岁了,在托儿所的孩子们中年龄是最大的一个。小朋友都不跟她玩,阿姨们也都很少和她说话,她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用无力的目光打量着窗外并不温暖的阳光。那一年冬天,经常下雪,阿姨们很少领小朋友们出去玩,大家围坐在火炉边一边烤火一边唱儿歌,旁边的风琴还弹奏出悠扬的乐曲。刘俊也想坐到火炉前烤烤火,她的手脚早已经冻得冰凉,可阿姨们像没有看见她似的,只是和小朋友们一起有节奏地拍手唱儿歌。刘俊渴望那一簇簇红色的火苗儿向她飞过来,让她的双手得到温暖。啊,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就是在寒冷的圣诞夜点燃火柴取暖的吗?小女儿孩每划亮一根火柴就实现一个愿望,如果自己也能让火苗神奇起来,实现一个愿望,那该多好啊!
三
母亲是刘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母亲握住她软弱的小手教她一笔一画写生字。她手无力,写出的铅笔字很轻,母亲鼓励她:每天坚持写就一定能写好。母亲的工厂很忙,经常要加班,一加班就顾不上刘俊的学习了,刘俊遇到课文里的生字一遍一遍叫母亲,母亲想孩子不能依赖父母,总有一天她要自主学习,于是就头也不抬地说:“自己学着查字典!”
字典?就是哥哥和姐姐用来查字的工具吗?可刘俊不会啊!刘俊看看身边都是正在干活的叔叔阿姨,只有一个鬈头发的年轻的阿姨干完了活正在休息。她主动问那位阿姨:“阿姨,您能教我查字典吗?”
鬈发阿姨微笑着走近她,蹲下来拿起字典耐心地给她教偏旁和拼音的查字方法。啊,原来字典的用处这么大!不会读的生字经过字典一查,嘿,都记住了。字典真得很神奇!不过还要感谢鬈发阿姨的帮助。学会查字典后刘俊可高兴了,这下遇到生字她再也不怕了!学习语文知识给刘俊心灵注入了快乐——让她陶醉、痴迷、心旷神怡。尽管上学成了她一个遥远的梦想,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求学的机会。1984年9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刘俊报名参加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汉语言文学大专课程。她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自学中,无论刮风下雨,考点设得再远,她都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去考试。在那段自学考试的岁月里,她生活得忙碌而充实,让她感到自豪的是她体验了坐在教室里面对黑板的激动和神圣!
长大后她在一则读书笔记中写道:“书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捧着它读,读得废寝忘食,更让心远离纷繁复杂,走入一个安静而美丽的世界。读红楼、读三国、读聊斋、读保尔、读简爱……读他们每一个人的精神,读他们对理想不懈的追求和对生活坚定的信念,同时也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成长。渐渐地我感觉自己不再恐惧,即使在黑夜里也能点燃一盏心灯。”
她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一本书该多好啊!
可是那时候父母亲忙生活都忙不过来,哪里有心情有时间问及她心里想什么,她只有把很多美好的心愿悄悄地写进日记里:“书籍总能让我有写作的冲动,可是我不知道以何种形式去写?我很苦恼!有时候我甚至想发脾气,摔东西,我知道这是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爱上了一个让我一生为之求索、为之奋斗的事业。”
1989年8月1日,天气闷热。这一天早上,家里只有刘俊一个人,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写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秋之梦》。写了不到两页稿纸,用了两个多小时。她停下来歇一歇,看一眼窗外的景色,她对自己说一定要在冬天到来之前写完。因为她有严重的哮喘病。一到冬天,气管里就像拉风箱一样鸣响,她要不断咳痰才能平息哮喘。在那个秋天里,她思路清晰,写作热情高涨,她投入写作的时候忘记了一切……时间长了左邻右舍都知道了,有的说:“好好写,有出息的孩子!”有的说:“身体都那样了,还写什么写?想当作家?中国早出了几百个了。”对于这些议论她置之不理,她只知道当稿纸被她的美妙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写满时,她就感到身心鼓动着喜悦!她需要写作,写作是她的生命,也是她的精神支柱啊!其实她没有想过当作家的事,因为那时候她还对文学的一切都不了解。虽然她知道作家意味着什么,但她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又未上过一天学的孩子。她只是想让生命的过程不再苍白,就像这秋天一样落叶缤纷,但却不苍凉。写作期间,刘俊一坐就是一天,她的腰椎向右侧弯得更厉害了,左边身体没有了支撑点,腹部挤压过久,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症状。每天晚上她躺下后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有时候噩梦不断,她使足力气想摆脱,她挣扎着醒来,她对自己说:一定要挺住,坚持写完。
历时三个月,《秋之梦》初稿完成了。刘俊激动地拿给好朋友看,好朋友惊讶地说:“这真是你写的吗?这么厚的一摞子,你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啊!我简直不相信。”
“是我写的,不信,我给你背里面的一段。”
“我信,信还不行。”好朋友笑着打断她,将书稿带回家去了。
几天后朋友兴冲冲地捧着书稿跑来,说:“这里面的故事打动了我,好像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里面的人物我好像认识,我真的喜欢上你的故事了!”
刘俊从第一个读者那里得到了认可,她还不算是最后的失败者。
“你把它正式出版吧!”好朋友十分热心。
“出书?怎么出版啊?我不知道。”刘俊怔怔地看着对方。
四
1990年春天,刘俊当选为新城区残联第一届代表大会代表,这是社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当她第一次亲临会场听到国歌响起时,她激动得两眼湿润,内心升起一股强大的动力,面对庄严的国旗,她真想和大家一样庄严地站立,要知道全会场只有她一个人是坐着的。
会议临结束的时候,一位长者走到她跟前说:“我听说了你身残志坚的事迹,以后有什么困难来找咱们残联。”说完长者走了。她没有来得及问长者的姓名。
开完会回到家后的几天,刘俊想,能不能找残联的同志给书稿的出版出个主意?刘俊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可以去问问。那天早上,母亲推着女儿去了北环城路上的新城区残联。接待刘俊母女的是一个叫刘友良的同志,那天开会刘俊见过她,说起话来也不紧张。小刘笑着说:“今天领导们都开会去了,你把书稿留下,等领导回来,我向他们转交并转达你的想法。你看好不好?”
刘俊连忙说:“好,谢谢!谢谢!”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刘俊一直哼着愉快的歌儿,她觉得路在她的脚下。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上午,刘友良和一位高个子的男同志叩响了刘俊家门。
刘友良介绍说:“这是市残联的唐世广同志,看了你的书稿,想和你谈谈。”
“唐老师好!”刘俊礼貌地说。
“你好。我读了你的《秋之梦》,被你的精神感动!你敢于向疾病抗争,笑对人生,向你学习啊!”
唐世广握住刘俊的手,刘俊觉得自己一下子是一个大人了。
“我还做得很不够,请您对我的书稿多提意见!”
“我今天来主要是想和你说出书的事。市残联建议你把书稿寄到北京华夏出版社,那里设有一个残疾人的出书部门,如果你愿意,我们市残联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你看如何?”
“太好了,太谢谢你们了!”刘俊此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
两位残联的同志又对她的生活作了一些了解,并告诉她有困难一定找残联。刘俊打内心感谢区残联和市残联对她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更坚定了她写作的信念。
可是出书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1993年7月,刘俊把书稿寄往北京华夏出版社,大约一周时间,就收到该社倪友葵编辑的回复,刘俊至今都忘不了他那封真诚、热情而充满鼓励的来信,信中说:“……令我惊讶的是在两个方面你几乎可以说是很有天才:一是在作品的结构安排上,二是在细节描写上。……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学书籍卖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在出版方面非常慎重,出版社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着一个生存问题,我们虽然隶属中残联,但在经济方面也不能全靠中残联资助的。我们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分期分批地推出一些残疾朋友的文学作品。”
书稿虽然被退回了,刘俊心里沉甸甸的,但从来信中刘俊得到专业编辑对她作品的认可,这是多么令她感动和鼓舞的事啊,她仿佛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正缓缓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五
刘俊继续写作,她写了大量散文、诗歌,其中一首叫《跋涉》的诗,有几句这样写道:启程了/背负着沉重的希冀/我起程了/脚下的路不是红地毯/是沟壑是沼泽/头上的天不是白云/是电闪是雷鸣/山野的疾风/吹乱我的发/路边的荆棘划破/我稚嫩的脸颊……
人有生活的本能,也有生存的本能,就像野火后的劲草,岩石下的深根,不屈不挠。冬天又来临了,那一年冬天好像格外漫长,下了好几场大雪,屋檐结了冰柱,地面结了冻,寒冷的空气让人忍不住瑟瑟发抖。刘俊整整一个冬天没有出门,她的脚破了,伤口一直不能愈合,只能将脚裸露在棉鞋外面,唯一让她不去想这些痛苦的方法就是每天坚持学习和写作。她记得歌德的名言:“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她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盼望着冬天的脚步远去,春天的脚步走近,到那时树木就会发芽,到那时她的脸色也会红润起来,精神会抖擞起来。
1989年的春节刚过,朋友们相继跑来告诉刘俊他们要上班了!在祝贺他们的同时刘俊也羡慕他们,自己什么时候才能上班啊?如果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将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一天,在《西安晚报》广告栏中刘俊发现一则招聘启事。上面写着:“××瓷器厂招聘擅长绘画人员若干名,学历不限。”这可乐坏了刘俊,她曾跟西铁二中的美术老师解瑞华学过三年国画,苦于无用武之地!刘俊迫不及待地把母亲从厨房里唤出来,指着报纸给母亲看。
“妈,我想去试试!”
“好,那就去试试。”母亲向来对女儿提出的要求都予以支持。
第二天一大早,寒风飕飕,母亲给刘俊穿上厚棉袄,戴上围巾和口罩,然后推她去了玉祥门的一家台湾酒店。报名处的同志看了刘俊带来的几幅国画作品和获奖证书后,当即说:“希望你能成为我们厂的员工。”
“厂在什么地方?”刘俊问。
“马旗寨。”
从家走到马旗寨至少要三个多小时,每天上下班妈妈要多辛苦啊。而且每月工资仅有200元,一个月算下来不够吃饭钱。刘俊内心非常失望,没想到抱着希望来,带着失望归。
回到家,刘俊好几天都打不起精神,当看到父母操劳的日渐衰老的身体、愁苦的面容时,刘俊心里又异常难过,什么时候她才能有一份工作,减轻父母的负担?
六
1994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给刘俊带来了新的契机。那天早上,刘俊和平时一样坐轮椅在院里呼吸新鲜空气,秋天让树木披上了金色的外衣,空中飘飞的片片黄叶像无数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李晓博和李晓迪这对双胞胎兄妹正蹲在地上捡落叶。刘俊很喜欢孩子,院里的孩子都是她的好朋友,经常来找她玩,还给她表演唱歌跳舞。刘俊问兄妹俩捡树叶有什么用?
“老师让我们写秋天的日记,可我们不会写。”哥哥李晓博皱起眉头。
“你们先看看这树叶是什么颜色?”
“黄色。”兄妹俩异口同声。
“在什么季节落?”
“秋天。”
“秋天除了落叶,还有什么特征?”
“农民伯伯收获瓜果、粮食,”李晓博没说完,李晓迪就抢着说:“还有秋天经常阴天、下雨,秋风很凉,秋天我们都穿上了毛衣……”
刘俊笑了:“你们说得对,这就是秋天,你们现在就把亲眼看见的美丽的秋天写下来吧。”
两个孩子高兴地跑回家取来笔和本子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起来。写完让刘俊看,刘俊指出他们的错别字并夸奖他们对秋天观察得很细致,两个孩子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当天晚上,兄妹俩的妈妈来找刘俊:“谢谢你帮助我的孩子写作业,我们做生意忙,又没有多少文化,辅导不了孩子学习,特别是作文,我们更不知如何下手。我想和你商量商量,能不能让两个孩子每天放学来你家,你辅导他们写作业?”
“咱都是一个院的邻居,别客气,让孩子来吧。”刘俊爽快地答应了。
此后,两个小家伙叫刘俊为刘老师,一放学就直接跑到刘老师家,通常是先向刘老师汇报一天里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就连李晓博在学校惹是生非的事情也不隐瞒刘老师。两个孩子很喜欢刘老师,特别是她的微笑、幽默、和蔼可亲,让他们觉得她不是一个大人,而是他们的朋友!
期末考试,两个孩子的语文成绩从以前的60多分上升到80多分,孩子的妈妈高兴地跑到刘俊家,不容分说放下80元钱,作为刘俊付出劳动的酬谢。
那天晚上刘俊躺在床上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她想:这么多年学的知识没有白费,总算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多么高尚的职业啊,她一定要当好一名老师,不能辜负老师这一神圣的称号!想着想着她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了,心里感到从没有过的幸福……
在教学上刘俊善于思考钻研,怎么讲课让孩子们感到生动有趣?怎样让孩子们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在实践中刘俊找到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很快同院又来了四名小学生学习作文,六个小同学围在一个大圆桌前,刘俊和他们坐在一起,看他们举手,听他们发言,作文课兴趣盎然。一天下来,刘俊坐得腰酸背痛,皮围腰将腹部肉皮磨出了好几个血泡,但这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她能用知识服务于社会,她活得有价值了。
七
在创业的道路上刘俊付出的艰辛比常人要多得多,刘俊却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刘俊成就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亲人、朋友和社会的帮助。多年来,她心里一直记着那些热心帮助过她的人,她总想有朝一日也能帮助别人,那就完成了一大心愿。西安市道北地区居住着上一个世纪从黄河两岸逃难来的难民,西安解放后大部分人落户在西安城北,由于大部分人生活贫困,家庭子女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文化的贫瘠又造成后代的知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赶上双职工下岗,特困家庭的孩子没有钱上外面的补习班,很多孩子破罐子破摔,甚至染上了吸烟、赌博等不良嗜好,令人十分担忧。刘俊决定在作文提高班新增特困生免费一项制度,很多特困家庭的孩子父母闻讯非常高兴,他们领着孩子前来参加刘俊中小学生作文提高班。从1997年到2006年期间,刘俊先后为西安市新城区向荣巷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培、新城区向荣巷小学六年级学生齐金龙、西安市青年路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蔡晓玉、西安市莲湖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韩笑等420名家庭特困生免费补习作文。许多学生家长心里过意不去,逢年过节提着礼物来看望刘老师,可刘俊不但拒之门外,还说:“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说不定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困难,你们看见也会帮助我!”
刘俊的语言和她人一样朴实,也正因为如此,她拥有了很多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不怕路途远,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她这里来学习。
2001年9月,刘俊被授予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她决心要更好地为教育做实事。为了帮助更多家庭特困生,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发现是不够的。2005年4月,刘俊拨通了新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谋流书记的电话,如实说了自己想帮助特困生的想法,并希望组织帮助在新城区范围内寻求特困家庭需要补习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同书记和刘主任一行来到刘俊家看望她,他们看了刘俊的工作环境,又看了她在教学上获得的种种荣誉后说:“我们应该早点儿来看望你!你放心,我们尽可能帮助你寻找特困生,但你不能因为工作而忽略了休息。”
刘俊感动地握住老书记的手说:“谢谢领导关心!”
同书记对刘俊的教学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誉,并吸收刘俊为新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4日,刘俊被授予新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工作让刘俊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她经常忍着病痛给学生讲课,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她胆囊炎急性发作,疼得浑身冒冷汗,同学们心疼刘老师,让老师回屋躺下休息,刘俊强忍住疼痛说:“快期末考试了,我们必须把这一个单元学完!”
有人说刘俊这样做是为钱不要命,而刘俊说世上除了金钱,难道就没有比金钱更可贵的爱心吗?
刘俊除了热忱的工作外,还积极地参与一些社会工作。她经常去中小学校为师生义务作报告。几年来她先后去过西安黄河中学、西光中学、昆仑中学、第三十一中学等十几所学校。大家在认识刘俊的同时,也深深被刘俊身残志坚勇于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所鼓舞。
八
2001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尽管这一个春天刘俊都在忙碌奔波,没有时间休息,但刘俊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快,她看到了春天,啊,阳光下树木吐出绿芽儿,花儿露出笑脸,天上的大雁在欢畅地鸣叫!经过无数次挫折,刘俊的呕心沥血之作——长篇小说《秋之梦》将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一年春天刘俊29岁,目光里多了一些智慧,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她摔倒了又爬起来。挫折和打击让她丢掉了年轻的浮躁和锐气,多了稳重和成熟,她习惯用精神承受苦难,她常说:“我是用疼痛来滋养精神的,我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生命带给我的苦难;同时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疾病带给我的痛苦,这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痛苦,只有经过了一番与疾病斗争的过程后,我才深有体会疾病对于一个人意志的消磨有多可怕,而健康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所以我渐渐学会在痛苦的时候寻找心灵的甘甜,这样我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历时十一个春秋,《秋之梦》出版了。亲朋好友纷纷打来电话说应该庆祝一下,但刘俊坚决不这样做。她除了轻松并没有太多的喜悦,或许是她奔波劳顿,需要休息?她不禁想起出书的种种风波。有一次她坐着电动轮椅车走在下雪的路面上,由于路滑险些把她送到汽车轮子底下。还有一次和编辑朱鸿约好时间谈稿,这些都是忙人,约定一次不容易,千难万难也得去。在青年路口的公交车站前,一辆公交车正在下人,她的轮椅就停在公交车尾,谁知道公交车突然向后倒退几步,眼看就要撞到她的腿,她赶快调转车的方向正想开走,却感觉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物体把她连轮椅一块儿往前推,路边的行人都在冲司机喊:“快停车!”她这才逃过一难,回过神来,她忙谢了大家,又继续赶路。自费出书要节约开支,印刷5000册图书需要2万多元,好几次刘俊想就此放弃,但转念一想,做一件事怎么能半途而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突然想起以前在陕西凌云中学作报告时王云武董事长对她承诺资助她出版书的话。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刘俊打通了王董事长的电话,对方听了立刻说:“我当然记得我说过的话,你别急,我现在就去你家,咱们慢慢说。”
王董事长要来?他可是个大忙人,刘俊让父亲准备一些好饭菜表示对王董事长的敬意,没成想王董事长一听就摆手,操着一口陕西话说:“不要麻烦,来一碗然面对了。”然后他们边吃然面边说事。王董事长说:“我们学校给你资助印刷费,这没问题。”
“那我怎么感谢您?”刘俊直白地说。
“书出了以后,你来给我们学生作一次报告,另外给学校一千本书就行了。”
2003年3月,刘俊的长篇小说《秋之梦》出版了。《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经济新报》、《西安工人报》、《各界导报》、《陕西工人报》、《陕西日报》、《今早报》等省、市20多家报刊、电台先后给予报道。
面对荣誉,刘俊平静地说:“一个人不论处于何种生活境地,都要有一个终生不变的信仰,信仰可以给你力量和勇气,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态度……”
九
刘俊身体上的病痛好像一下子减轻了,再也不是以前没精打采的病秧子。她知道这是来自精神世界的力量,她说:“生命是一种潜在的意识,它存在于客观环境之中,把握住,尽可能让它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
刘俊有很多朋友,尤其是文学朋友,大家常来看望刘俊,或给她写信,其中有一个家住陕西三原县的视力残疾的小伙子名叫张强,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给刘俊的每一封来信中都充满了鼓励的话语,慢慢地刘俊感到这是一种特殊的关心,每读到他的信,她会体验到一种异样的感觉。刘俊对于婚姻的问题一直很慎重,她想要承担照顾她身体和生活负担的应该是一个面对困难而勇于挑战的人。事隔数月,一天,张强风尘仆仆地从三原县来到西安,小伙子手捧着一束鲜艳的红玫瑰来向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刘俊被张强的真诚感动,她知道生命中的伴侣就是他了。
2003年5月13日,两人喜结良缘,刘俊很满足于丈夫给她营造的舒适温馨的家。在他们的二人世界里,除了感受温情以外,更多的是学生们给他们带来的欢声笑语。学生们说:“作文班来了一位管纪律的叔叔,还总眯缝着一只眼睛看大家。”
张强问学生:“你们是喜欢叔叔,还是喜欢刘老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喜欢刘老师!”这下叔叔板起面孔,瞪起眼睛,没等说话,一个男生发言:“严厉的叔叔虽然我们不大喜欢,但不见他又想他,唉,爱恨情仇如何是好?”这完全是模仿武侠电影中的口气,立刻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教学、写作、过日子,成了刘俊婚后生活三部曲,她忙于其中,又乐在其中。2006年春节,刘俊在网上开通了博客,通过网络刘俊结识了很多作家朋友和教师朋友,他们一起探讨写作和教学,一年下来博客的访问量达4000多人次,刘俊有了很大的收获。
刘俊很感谢生活给予她的恩赐。正因为疾病,她才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了人生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正因为疾病,让她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存的机会;正因为疾病,她才学会了顽强,遇到困难知难而进;正因为疾病,她爱上了文学,在文学的世界里她感受着每一个生命的力量。刘俊在散文《文学——生命的芦苇》一文中写道:“在生命穿越冰河之后,我豁然看到了花红柳绿,春天的温暖驻进了我的心房,我又能坐在书桌前静静地享受文学带给心灵的快乐与充实了。——那自然中的平淡,潜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又活跃在心灵的每一个空间。总之,生活是什么样儿,文学就是什么样儿;生命是哪种方式,文学就用哪种方式承载;理解了生命的真谛,就懂得了文学是生命芦苇的含义。”
刘俊以她顽强的精神穿越了生命的冰河,在平凡的岁月里唱响了生命的赞歌!
(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