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56500000009

第9章 中庸章句正文(1)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集注】

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率,循也。道,犹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修,品节之也。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学者知之,则其于学知所用力而自不能已矣。故子思于此首发明之,读者所宜深体而默识也。

【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集注】

离,去声。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

【原文】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集注】

见,音现。隐,暗处也。微,细事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着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集注】

乐,音洛。中节之中,去声。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达道者,循性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此言性情之德,以明道不可离之意。

【原文】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集注】

致,推而极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无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则极其中而天地位矣。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矣。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故其效验至于如此。此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初非有待于外,而修道之教亦在其中矣。是其一体一用虽有动静之殊,然必其体立而后用有以行,则其实亦非有两事也。故于此合而言之,以结上文之意。

【章注】

上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集注】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唯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

【原文】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集注】

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程子亦以为然。今从之。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章注】

上第二章。此下十章,皆论中庸以释首章之义。文虽不属,而意实相承也。变和言庸者,游氏曰:“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是也。然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集注】

鲜,上声。下同。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唯中庸之德为至。然亦人所同得,初无难事,但世教衰,民不兴行,故鲜能之,今已久矣。论语无能字。

【章注】

上第三章。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集注】

知者之知,去声。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贤者行之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

【原文】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集注】

道不可离,人自不察,是以有过不及之弊。

【章注】

上第四章。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集注】

夫,音扶。由不明,故不行。

【章注】

上第五章。此章承上章而举其不行之端,以起下章之意。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集注】

知,去声。与,平声。好,去声。舜之所以为大知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也。迩言者,浅近之言,犹必察焉,其无遗善可知。然于其言之未善者则隐而不宣,其善者则播而不匿,其广大光明又如此,则人孰不乐告以善哉。两端,谓众论不同之极致。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小大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然非在我之权度精切不差,何以与此。此知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

【章注】

上第六章。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集注】

予知之知,去声。罟,音古。擭,胡化反。阱,才性反。辟,避同。期,居之反。罟,网也;擭,机槛也;陷阱,坑坎也;皆所以掩取禽兽者也。择乎中庸,辨别众理,以求所谓中庸,即上章好问用中之事也。期月,匝一月也。言知祸而不知辟,以况能择而不能守,皆不得为知也。

【章注】

上第七章。承上章大知而言,又举不明之端,以起下章也。

【原文】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集注】

回,孔子弟子颜渊名。拳拳,奉持之貌。服,犹着也。膺,胸也。奉持而着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颜子盖真知之,故能择能守如此,此行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

【章注】

上第八章。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集注】

均,平治也。三者亦知仁勇之事,天下之至难也,然不必其合于中庸,则质之近似者皆能以力为之。若中庸,则虽不必皆如三者之难,然非义精仁熟,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及也。三者难而易,中庸易而难,此民之所以鲜能也。

【章注】

上第九章。亦承上章以起下章。

【原文】

子路问强。

【集注】

子路,孔子弟子仲由也。子路好勇,故问强。

【原文】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集注】

与,平声。抑,语辞。而,汝也。

【原文】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集注】

宽柔以教,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不报无道,谓横逆之来,直受之而不报也。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

【原文】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集注】

衽,席也。金,戈兵之属。革,甲胄之属。北方风气刚劲,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强者之事也。

【原文】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集注】

此四者,汝之所当强也。矫,强貌。诗曰“矫矫虎臣”是也。倚,偏着也。塞,未达也。国有道,不变未达之所守;国无道,不变平生之所守也。此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不能择而守也。君子之强,孰大于是。夫子以是告子路者,所以抑其血气之刚,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

【章注】

上第十章。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集注】

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足以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此知之过而不择乎善,行之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圣人岂为之哉!

【原文】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集注】

遵道而行,则能择乎善矣;半涂而废,则力之不足也。此其知虽足以及之,而行有不逮,当强而不强者也。已,止也。圣人于此,非勉焉而不敢废,盖至诚无息,自有所不能止也。

【原文】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集注】

不为索隐行怪,则依乎中庸而已。不能半涂而废,是以遯世不见知而不悔也。此中庸之成德,知之尽、仁之至、不赖勇而裕如者,正吾夫子之事,而犹不自居也。故曰唯圣者能之而已。

【章注】

上第十一章。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义者止此。盖此篇大旨,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故于篇首,即以大舜、颜渊、子路之事明之。舜,知也;颜渊,仁也;子路,勇也:三者废其一,则无以造道而成德矣。余见第二十章。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

【集注】

费,符味反。费,用之广也。隐,体之微也。

【原文】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集注】

与,去声。君子之道,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谓费矣。然其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也。盖可知可能者,道中之一事,及其至而圣人不知不能。则举全体而言,圣人固有所不能尽也。侯氏曰:“圣人所不知,如孔子问礼问官之类;所不能,如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之类。”愚谓人所憾于天地,如覆载生成之偏,及寒暑灾祥之不得其正者。

【原文】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集注】

鸢,余专反。诗大雅旱麓之篇。鸢,鸱类。戾,至也。察,着也。子思引此诗以明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所谓费也。然其所以然者,则非见闻所及,所谓隐也。故程子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其致思焉。”

【原文】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集注】

结上文。

【章注】

上第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集注】

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于人。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

【原文】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集注】

睨,研计反。诗豳风伐柯之篇。柯,斧柄。则,法也。睨,邪视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然犹有彼此之别,故伐者视之犹以为远也。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盖责之以其所能知能行,非欲其远人以为道也。孔子所谓“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是也。

【原文】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集注】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违,去也,如春秋传“齐师违谷七里”之违。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去之之谓也。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孔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

【原文】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集注】

子、臣、弟、友,四字绝句。求,犹责也。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焉。庸,平常也。行者,践其实。谨者,择其可。德不足而勉,则行益力;言有余而讱,则谨益至。谨之至则言顾行矣;行之力则行顾言矣。慥慥,笃实貌。言君子之言行如此,岂不慥慥乎,赞美之也。凡此皆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孔子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是也。

【章注】

上第十三章。道不远人者,夫妇所能,丘未能一者,圣人所不能,皆费也。而其所以然者,则至隐存焉。下章放此。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集注】

素,犹见在也。言君子但因见在所居之位而为其所当为,无慕乎其外之心也。

【原文】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集注】

难,去声。此言素其位而行也。

【原文】

同类推荐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一种人生百态,悟的是一种世间真情,悟的也是一种人生真谛。《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个人所著述,而是他摘取各个文章中的经典言语,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编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随文集,成书之后不但收到当时文人的青睐,在之后的历代时光里都得到了较高的赞誉。清代陈文敬赞扬这本书说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而现今的文学研究者更是将这本书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经典。
  •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谋略和辩论宝典,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跃然纸上,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鲍鹏山说孔子

    鲍鹏山说孔子

    本书为鲍鹏山先生孔子讲座的整理稿。鲍鹏山先生为国内推广古典文化的著名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历来很受欢迎。鲍鹏山先生通过对《论语》一书的解读,展示了孔子的哲人风范。
  • 易经尚书

    易经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重生活出美满人生

    重生活出美满人生

    上辈子被闺蜜害死,因为一个男人活的不像自己,这辈子我要活出漂亮人生,要家世有家世,有钱有钱,人生有什么不好非要去触碰渣男……姓沈的,这辈子还我来爱你
  • 天岚乱

    天岚乱

    究竟是先有国家,还是先有江湖,这是一个理不清的问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法苍莽

    魔法苍莽

    向左向右,你的选择,不光关系自己身死还在默默的决定别人的生死,你跨出的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每一步都是人生,命运弄人,神魔乱世,面对选择,你是向左还是向右
  • 顾总养了朵白莲花

    顾总养了朵白莲花

    京都东部主城区,朝和路,两边旧楼都被拆除,只余一栋破烂的孤楼茕茕孑立在落日余晖里。这条路上的旧楼从两周前开始拆迁。不到十天,这片林立于市主城区,历经大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楼群在机械轰隆声中一栋栋爆破拆除,夷为平地,只剩这最后一栋。
  • 长安酒清

    长安酒清

    天色明朗,红缨骏马缓缓走进京城。周围人山人海,当朝年轻女将军大战凯旋。一道白色的影子快速冲过来拦住了她的马。天渐渐阴沉,五月的天,变换莫测。此刻,京都小巷内,杏花落尽。“喂,我叫北小伍,你叫什么,这京城里的姑娘我都认识,你这般面生是外地来的吧”北小伍咬着青杏坐在树上。树下的年轻女孩抬起油纸伞,冷冷的声音似珠玉落盘,“你已经跟了我三条街了,还要跟到什么时候”。天开始下起细雨,微风吹过,甚凉。此刻,三条街道的令一边巷内。血水从乌金刀上流下,细长的指骨握住刀柄,上面落满水珠,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希望公子莫要引火烧身”。苏小公子弯起眉毛,笑眯眯点了点头。雨越发大了,故事开始了。
  • 梵星的光

    梵星的光

    我该怎么开始呢?我该怎么样才能让未步入爱的国度的你,已经热恋的你,正在因失去爱的你明白,在这骄阳的仲夏,再一次地发自内心地追忆内心深处的那一朵发出芳香的蔷薇。可怕的是,你又怎么再一次地去抵挡这波涛汹涌地冲浪再一次地冲击那一朵蔷薇呢?但它所发出来的芳香,如此淡薄而迷人,只有当你远离这朵蔷薇多时,再回到原处细细嗅嗅,竟让你大吃一惊,发现它的芳香中夹带着已绽放的花蕾是如此的优美。渐渐这感觉会让你明白,因为这一段美妙的邂逅,你那看似烂透的人生变得光明起来,有着晨光持续地射入暗夜的天空,让你继续追逐自己的光,追逐自己的梦。
  • 元泽世界

    元泽世界

    凌奇,一个大写的悲剧。先是和镜子中的自己猜拳输了被强制穿越,再是遇到瘸子这样的阴谋家被威胁从而做了间谍,最后就是自己不争气的身体丝毫没有因为是穿越的而拥有一丝主角光环。也罢,既然都这样了,那就只能试试用自己脑子和人斗法了。
  • 空之横向轨迹

    空之横向轨迹

    七曜会认为……盟主认为……第一骑士认为……艾丝蒂尔认为……“真是的,都这么认为来,认为去,有意思么……”横向的轨迹,不仅划断了天空,也划出了最灿烂的光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