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华西里·W·里昂惕夫
出生地:俄罗斯圣彼得堡
生卒年:1906—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
华西里·W·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相关链接
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于1953年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对H—O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列昂惕夫使用的方法:
列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法,将生产要素分为两类,资本和劳动,对200多个子部门进行了分析,再整合为五十个产业部门,其中有三十八个部门和国际贸易有关。计算出每百万元的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其中美国的进口是利用美国的进口替代产业的资料计算的。
列昂惕夫验证及其结论:
对H—O理论不曾怀疑的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两次对美国贸易结构进行具体计算,其目的是证明美国的对外贸易正是按H—O理论参与国际分工的。
但他两次的实证分析结果均显示: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由于这一结论与赫——俄原理背离,使西方经济学界大惑不解,并将此结论称为“列昂惕夫反论”或“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1906年盛夏生于彼得堡。1921年,考入了彼得堡大学,专修社会学。1925年取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这时,他年方19岁,毕业后又被校方留任为助教。当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的时候,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里昂惕夫的父亲参加了编制1923-1924年前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社会与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时代的需要,使这位还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对经济学问题发生了异常的兴趣和对事业的追求,开始这方面的探讨。他一边担负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阅读有关经济学理论的书籍。他于1927年来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进入柏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班继续深造。1928年,取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里昂惕夫在青年时期的研究工作就开始涉及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内容。早在1925年,当他还在柏林大学读书时,曾在德国出版的《世界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俄国经济平衡——一个方法论的研究》的短文,第一次阐述了他的投入产出思想。1930年,他移居美国后,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半个世纪以来,里昂惕夫的工作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0年代至40年代。这期间,他的工作重点是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体系。
第二阶段,是50年代至60年代,里昂惕夫把投入产出分析看作是经济分析的一个全能工具。所以,他在解决了一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问题后,便进一步探索运用这一方法深入研究不同局部或个别环节的途径。
1966年,里昂惕夫将自己的理论系统整理后,出版了《投入——产出经济学》一书。这部书是一个重要的总结。同年,他又发表了《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理论形成》一书。
1967年,里昂惕夫被纽约大学授予终身教授职衔。195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的称号。同年,他又被聘为法国工业通讯员。
第三阶段,进入70年代以后,里昂惕夫的学说有更大的发展。据1979年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89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这一理论。
1987年,里昂惕夫曾随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他很欣赏中国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回国后发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行得通》的评论文章,高度地评价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这篇评论轰动了西方世界,对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里昂惕夫由于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家所推崇。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已被世界广泛采用。
1979年,据西方报刊报道,运用投入产出理论编制和发表投入产出表的国家已有80多个,联合国社会经济部门建议成员国,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50年代和60年代,里昂惕夫将投入产出方法娴熟地运用于经济学的许多学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投入产出方法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许多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学者开始使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世界经济的未来》一书便是里昂惕夫进行此项研究的一个成果。
里昂惕夫力图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帮助实现联合国的国际发展战略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调整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保证稳定地加速这一代和未来几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并帮助联合国的会员国制定减轻贫困和失业,同时,又保持甚至改善全球环境免除污染计划,达到既定经济目标。
由于里昂惕夫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作用,1973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外,里昂惕夫获得的奖励及荣誉还有1953年,比萨大学授予他查理——包姆勋章;1967年,美国纽约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196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并曾任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
里昂惕夫的主要著作有:《美国经济结构,1919年——1929年》(1941年,1951年)、《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合著,1953年)、《投入——产出经济学》《论文集》(1966年)、《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与推理)》第一卷(1976年)、《经济论文集(理论、事实和政策)》第二卷(1977年)、《世界经济和未来》(合著,1977年)。
——传世佳言——
国际贸易研究的近期发展使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数字例子的方法来处理各种各样的理论问题,应用无差异曲线图形可以相对简单和方便地说明与分析有关的问题。